对冲基金掘金A股蓝筹 南下投资者偏好中小盘股 <!--单图 end--><!-- publish_helper name='原始正文' p_id='31' t_id='1' d_id='20842994' f_id='45' -->

 11月17日,市场期盼许久的“沪港通”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今天参与交易主要是为了见证这个历史时刻,9点开盘前交易还是比较顺畅的,虽然有个别券商在后台准备上还是有些手忙脚乱。”Skybound Capital首席投资总监寿祺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

沪港通的开启对很多海外投资者而言意义非凡。“我们认为这是中国资本市场开放的一个重要步骤,让更多的国际投资者对内地企业的公司治理、透明度有更好的了解,从而提升他们对中国内地股市的信心。”美盛集团主席兼首席执行官Joe Sullivan向本报记者表示。

参与者结构不对称

“沪港通”通车首日,海外机构、散户纷纷挤进北上列车,南下的车厢则稍显冷清。

筹备长达7个月之久的“沪港通”,外界此前普遍预期两地的额度会在当日开市后迅速爆满,然而17日的市场表现却差强人意,尤其是内地投资者南下购买港股的意愿较为冷淡。

“这主要是两个市场的参与者结构不对称所造成的,沪港通开通后,海外投资者可以通过香港市场来参与A股市场的交易。而目前内地的一些机构投资者和部分个人投资者通过香港券商的在岸或者远程开户已经参与了港股投资,剩下的主要是一些散户投资者,暂时看来兴趣比较有限。”寿祺表示。

南下投资者买港股的“港股通”额度截至7日中午收市累计使用约11亿元,仅占用10.4%额度,尚余额度约94亿元。17日开通当天额度总共使用约17亿元,相当于全日额度105亿元的16%,额度尚余88亿元人民币。

“今天的港股通市场表现预期比我们预期要差很多,成交额非常低。大部分参与者都是散户,机构参与者十分有限,而内地散户投资者目前仍然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只愿意小注操作,估计这个趋势近期不会太大改变。”中国银盛财富管理首席策略师郭家耀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

市场人士表示,此前高估了内地散户的兴趣,主要因为内地散户一向偏好炒卖细盘股,而港股通涵盖的200多只主要为大盘蓝筹股,他们的投资兴趣不大。

同时,“对于一些内地纯私募基金的投资者而言,他们的兴趣主要集中在投资港股中的中小盘股、壳股等,如果以后投资标的扩大,相信会吸引更多资金南下。”寿祺透露,并表示目前Skybound Capital旗下亚洲产品的A股占比达到25%-20%左右。

相比之下,海外投资者对“沪港通”的反响比较热烈。截至17日中午收市,北上的沪股通已买入近106亿元人民币的沪A股,为每日130亿元额度的82%。下午开市后,截至1时55分,香港交易所显示,北上投资A股的“沪股通”的额度已全数用完。

掘金板块

伴随沪港通的正式启动,一些机构投资者已经开始纷纷部署换仓或重仓部分板块。

“今天A股市场出现很明显的利好出尽,一些资金借机出货,尤其是上周整体表现较好的非银行金融板块。同时,一些机构利用沪港通进行换仓,因为通过沪港通的交易成本相比QFII额度的成本减少多达三分之二。”寿祺表示。

他透露,目前主要有两大类对冲基金对A股市场的投资兴趣浓厚,包括传统的长短仓策略投资中国股市的对冲基金以及采取跨市场套利策略的对冲基金。这两类机构的投资兴趣主要集中在一些大型蓝筹股,以及一些A-H差价股。

“目前沪股通的主要参与者是一些机构投资者,他们的投资集中在一些蓝筹股,包括金融、医药、军工等板块。”郭家耀表示。

多位市场人士指出,一旦开通“深港通”或扩大“沪港通”的投资标的,将有助于进一步提振市场交投氛围。市场预期,沪港通目前只限于部分股票交易,随着机制运作顺利并上轨道,不单是交易额度增加,投资的深度和广度亦会逐渐扩大。

目前,沪港通北上的可投资证券范畴,则仅限于上证180、上证380以及A+H的568只蓝筹股等,海外投资者十分期盼内地能尽早开放其参与创业板、中小板股票的交易。

外媒引述港交所总裁李小加话题表示,未来将IPO和衍生工具产品纳入沪港通可投资范围,相信只须“数以月计”,而不会“以年计”的时间便可实现。他还表示,未来将深圳股票与港股互联互通,也只是时间问题。

17日,中金公司发布主题策略研究报告认为,沪港通开通之后,深港通理论上不存在技术障碍。如果沪港通机制运行平稳,预计深港通机制在2015年年内就会上线。

港股在沪港通开通首日先升后跌。恒生指数在全日最高位开市,收市报23797点,跌290点,跌幅1.2%。 A、H股差价较大的东北电气和浙江世宝,分别大幅下挫13.4%、13.9%。 追踪内地A股表现的交易所买卖基金(ETF),安硕A50中国和南方A50收市则分别下跌3%、2.4%。

针对内地资金南下的港股通,“投资者可以重点关注四大板块,包括一些具有较大幅度折价的H股、优质区域及全球龙头企业,例如在香港上市的地产商、综合企业、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全球科技或网络公司;稀缺价值或具有独特敞口的个股及板块,比如只在香港上市并在内地具品牌知名度和优势地位的海外零售商,以及一些中小型成长股。”瑞银财富管理投资总监亚太区股票副主管何伟华表示。

<!-- {责编显示_12版} --><!-- 文章关键字 beg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