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号车间”成为武汉中小学创艺教育课堂
孩子们和家长一起在“5号车间”上课
孩子在这里学习木制品制作 记者张宁 摄
12月21日,育才行知小学组织了一、二年级近百位学生一起来到“5号车间”,开展“迎新年嘉年华”亲子手工课。将校本课程开在“5号车间”,让孩子的艺术细胞更活跃。
“来这里上课主要是想让孩子感受艺术氛围。”育才行知小学郑老师说,孩子们在“5号车间”跟着武汉著名音乐家冯翔学音乐,排练的民谣歌曲《汉阳门》被推送到琴台剧院演出;木工大师高学指导的手工木制作品《中国馆》《汴河上的虹桥》也荣获大奖。自“5号车间”开放以来,育才行知小学组织了不同年级的孩子在这里学习体验不同内容,包括版画、陶艺、木工、音乐,培养出了不少“小艺术家”。
近3000平方米的“5号车间”位于后湖区。“5号车间”是什么?有人说是手作中心、艺术馆、创意文化区,创始人陈胜强觉得都不准确,他说:“我希望这里是趣味相投的人都愿意来的艺术生活空间。”从冯翔音乐工作室、木工车间、版画车间、陶艺车间、编织车间再到油画车间,陈胜强网罗了很多武汉艺术家、创意文化人把工作室开在这里。
“本月底华师的教授会在这里开设一个版画高研班,目前已经收到了全国各地近20位报名的学生”。陈胜强告诉记者,冯翔的“音乐减压舱”和木工车间的烟斗班也都相继开课,未来会有更多基于平台开展的课程,比如制作吉他。
艺术没有门槛,来“5号车间”的既有艺术家、工匠,也有普通的爱好者、零基础的初学者。艺术家把这里当做创作的源泉;后湖社区的居民把这里当做群众艺术中心;江岸区的音乐教师们,听闻冯翔工作室开在了这里,前来向音乐家学习取经。据悉,江岸区幼儿园也准备在“5号车间”开设课程,从小开发孩子的艺术天性,做好幼儿艺术启蒙教育。(见习记者舒筱)
链接>>>
这里有好多有趣的宝贝
找到一间容纳百人上手工课的工作室很难,而在“5号车间”里,几乎每间艺术车间都可容纳百人。
活动当天,育才行知小学的学生和家长们早早地来到现场参观,近3000平方米的“5号车间”分为两层,一楼有木工车间、版画车间、陶艺车间和编织车间;二楼是24小时免费图书馆、冯翔音乐室及油画车间。
“这里有好多有趣的宝贝。”育才行知小学二年级张文墨和妈妈一起来“5号车间”上课,在他眼里切割木块的锯铝机、雕刻版画的刻刀、制作陶艺的拉坯机,这些艺术家们天天用的工具都成了宝贝。
“5号车间”里不仅有学生课堂,还有老师的兴趣班,江岸区一批爱好艺术、喜欢文艺的老师们也报名参加了各个车间课程。“上次还和冯翔一起合唱,感觉太棒了。”贺婉丽是育才行知学校的美术老师,她告诉记者每周三、周日这里有针对老师的培训班,编织、陶艺、音乐自己都报了名,想将在这里学习的东西融进教程里教给孩子。(见习记者舒筱)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