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钳工杨庆源的绝活:在鸡蛋上钻出20个孔
把鸡蛋放到电钻下,慢慢放下钻头,随着钻头的转动,钻头周围冒起肉眼难以分辨的微小粉末。随后,钻头抬起,停止转动,鸡蛋壳上出现一个小圆孔,但蛋膜却完好无损,一滴蛋清都不会流出来。
这是23岁的杨庆源的一项绝活,他甚至能在两分钟内就钻出一个孔、在一个鸡蛋上钻出20个孔。
在这名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机集团”)年轻钳工的计量单位里,没有毫米,只有百分之一毫米甚至千分之一毫米,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六分之一或者六十分之一。
今年,也是他在“国机集团”下属郑州恒天重型装备有限公司加工部钳工班工作的第3个年头,带着自己鸡蛋钻孔绝技背后的精湛技术,他走上了第十五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的赛场。
对于1996年出生的杨庆源来说,虽然因为发挥失常,本次大赛未能取得理想的名次,但能够走上这个国家级一类职业技能竞赛的赛场,本身就是了不起的。
常言道,“紧车工、慢钳工”。要成长为一名技能精湛的钳工,需要专注、精益求精,也需要时间的沉淀。而杨庆源做钳工是“半路出家”,从河南省商丘市睢县职教中心学电子技术运用专业毕业后,他做了两年汽车装饰工作,此后才开始学习钳工。
钳工是机械制造中最古老的金属加工技术,机械方法不适宜或不能解决的加工,都可由钳工来完成。因此,没有极强的定力、强壮的体力,以及“手感”,是无法在枯燥、暗淡的金属钻床中慢工出细活,制作出精致的高精度零件的。
怎样才能提高“手感”?杨庆源下班后在网上找视频来补充钳工相关的课外知识时,看到有人在鸡蛋上钻孔,“我就想练练。别人能干的,我也能干。”
他从单位食堂借来鸡蛋练习。钻头要锋利、起落要准确、下钻和切削要稳准,这些要领看上去容易,做起来却非常难。他花了5天时间,用了几十筐鸡蛋后,终于成功了。
在鸡蛋上钻一个孔所耗费的时间也从最开始的5分钟缩减为2分钟,但他不满足,他开始在体积更小、蛋壳更易碎的鹌鹑蛋上练习。
如今,他可以在正常大小的鹌鹑蛋上钻6个孔,每个孔的直径约5.5毫米。
发挥得最好的时候,他曾在蛋壳厚度为0.35毫米、蛋内膜厚度为0.08-0.09毫米的鸡蛋上钻了20个孔,每个孔的直径达8.5毫米。
杨庆源对精度十分“贪婪”,总是能想出各种方法来提高“手感”,追求更高的精度。他把手机屏正面向上放在钻床下面,在手机上面放一张A4纸。他要用钻头在A4纸上钻出10毫米的孔,还要保证手机屏不能碎。
“这次钳工比赛考的都是最基础的手上功夫,除了对精度的要求外,还考验选手短时间内既保证精度又保证速度的作业能力。很多选手平时可以做出精度很高的零件,但是耗费时间较长,所以平时的‘手感’练习很重要。”钳工组裁判长李英全说。
杨庆源虽是95后,但却有着一些年轻人少有的“定性”,他可以站在钻床前,为了零件精度0.01毫米的分差耐心作业一整天,“我觉得我就适合做钳工”。
在师傅李会东心中,杨庆源也是他最得意、最有“匠心”的徒弟。“他特别有悟性,是我带的徒弟中进步最快的。很多东西跟他说一次,他就自己能摸索出方法。”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中国机械工业集团首席技师、全国技术能手李会东告诉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2018年,‘恒天重工’举行过一次在鸡蛋上钻孔的比赛,他的名次仅次于我,获得第二名,超过了很多工龄10多年的老钳工。”
在杨庆源看来,每一个零件都是有灵性的“工艺品”。他不认为钳工是一个很枯燥的职业,他觉得每次作业时,都像是在赛跑,自己在与精度拼速度。所以,同事们看到他在钻床前一声不吭地锉削、锯切、划线、钻削、矫正时,他实际是沉浸在紧张的“赛跑”中。
谈及为何“半路出家”做钳工,他说:“姥爷、姨夫都是钳工,感觉自己性格比较内向,也比较有耐心,就选择了做钳工,也算一种传承吧。”
2018年,在第六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河南省赛区,杨庆源获得钳工组第二名。
“国机集团”代表团领队金真介绍,杨庆源是第一次参加全国的比赛,以前也没接触过绘图。
据悉,“国机集团”大力指导鼓励下属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职工技能比武,杨庆源所在的恒天重工每三年就会举办一次职工技能大赛,以赛促练,营造员工互相交流、学习的氛围。“帮助青年技工成才,实现每一个员工的价值,提升青年技工的职业认同感,‘国机集团’一直在路上。”金真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