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共饮一江水——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特展”将在福建博物院正式开展。福州市民将有机会一睹三星堆文物等众多国宝级文物风采!

这是近两年来,福建博物院引进的文物等级高、展览品质高的大展。本次展览汇聚了13家文博单位107组共118件珍贵文物,其中一级文物占比高达50%。

其实,福建博物院还有很多镇院之宝,具有极高的历史意义和鉴赏价值,随便说几件就可以惊呆你!不妨趁此机会一网打尽,一睹为快吧!

福建省博物院坐落于福州市西湖公园畔,始建于1933年,原名福建省立科学馆。1953年成立福建省博物馆,2002年10月新馆建成,同时更名为福建博物院,院藏文物和各类标本28 万余件,其中珍贵文物3万余件。

馆藏精品有:明德化窑何朝宗塑观音立像、五代闽国铜鎏金王延翰狮子炉、唐波斯孔雀绿釉陶瓶、清廖熙雕黄杨木观音立像、明吕纪设色梅花天鹅图轴、黄花岗烈士林觉民致妻陈意映遗书、定窑白釉划莲花纹大碗、武夷山船棺、“林则徐印”对章、南宋褐色罗印花褶裥裙等。

丝织品如若烟尘,800多年流传至今

海上丝绸之路,以丝绸和陶瓷为交流的大宗商品。

福建博物院收藏的丝绸文物主要来自于福州南宋黄昇墓中,这个青春女子,新婚一年就不幸离世,作为官宦之家的掌上明珠,被施以厚葬。

1975年发现时,只是衣物陪葬品就有300多件,可以说件件精美,显示了这个17岁女子深受长辈之爱。

褐色罗镶彩绘花边广袖袍

这件“褐色罗镶彩绘花边广袖袍”,长120厘米,通宽182厘米,上面施有云气纹、金蔷薇花纹等各式纹样。

烟色罗广袖袍

这件“烟色罗广袖袍”,重仅38克,轻薄透气。

褐色罗印花褶裥裙

这件“褐色罗印花褶裥裙”,上窄下宽,裙身有精巧的褶皱。

这些精细的丝织品,已经有800多年的历史,能保存到现在,可以说都是镇院级别的文物。

承载瓷器焙烧千年记忆的国家宝藏

福建本地产瓷,像瓷都德化,是我国三大瓷都之一,所产瓷器以“中国白”而知名天下。

明德化窑妈祖坐像

明德化窑妈祖坐像

这件“明德化窑妈祖坐像”,是德化窑迄今为止唯一的,也是目前已知年代较早的明代白瓷妈祖坐像之一。

德化窑文昌坐像

德化窑文昌坐像

何朝宗是明代德化瓷塑工艺大师,这件“德化窑文昌坐像”,还有“德化窑白釉观音立像”都是他的瓷塑作品。

德化窑白釉观音立像

德化窑白釉观音立像

建阳窑黑鲉酱斑碗

建阳窑,本为民窑,北宋时为宫廷烧制黑瓷茶盏,釉面呈条状结晶纹,细如兔毛,世称“兔毫盏”,瓷器以黑瓷为主。

建阳窑黑鲉酱斑碗

这件镇院之宝“建阳窑黑鲉酱斑碗”,内壁黑釉间有放射状酱褐色羽状斑纹,俗称“鹧鸪斑”,外壁黑釉有酱褐斑。

漳州的瓷器烧制,以外销为主,多为青花瓷。还有泉州、安溪、福清等等很多地方都有古窑址发现。

唐波斯孔雀蓝釉陶瓶

唐波斯孔雀蓝釉陶瓶

福建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东西贸易交汇,国外的陶瓷在这里也有发现。像这件镇院之宝“唐波斯孔雀蓝釉陶瓶”,1965年出土于福州的闵国王后刘华墓,当时共出土了三件,福建博物院收藏一件,其他两件为国家博物馆和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收藏。

意趣无穷的传统雕刻魅力

清杨澥刻老岭石林则徐印对章

福建的雕刻业历史悠久。寿山石,是福建福州特产,名贵稀有。福州的寿山石雕历史悠久。这套“清杨澥刻老岭石林则徐印对章”,是王之佐赠与林则徐的印章,林则徐是福建人,此件印章可以说有特殊的历史价值。

柯世仁雕黄杨木伏狮罗汉立像

福州木雕是中国四大木雕之一,福州古城的“三坊七巷”,可以说汇聚了福州木雕技艺的精华。这件“柯世仁雕黄杨木伏狮罗汉立像”是福州木雕的代表性作品之一。

见证闽人历史遗迹的代表性珍品

《球场山亭记》残碑

福建地处东南,古老的闽越部族繁衍于此,而随着中原王朝的统一以及王朝扩张,中原文明也不断流传于此。在海上丝绸之路不断走向兴盛时,这里也成了边防重地。

福建博物院所藏的一件镇院之宝“《球场山亭记》残碑”,记载了唐宪宗时期,福州刺史裴次元在福州修建马球场之举。福建当时海贸繁荣,但军政混乱,裴次元主政福州,以修建马球场,连带治理城市。而马球场最大的功用还是训练武备。

五代闽国铜鎏金王延翰狮子炉

这是唯一一件刻有铭文的五代时期的闽国铸器,国家一级文物,堪称该时代铜器的标准器。

该炉通体鎏金,造型古朴端茂,蹲狮张口翘首,栩栩如生。整体铸工精致,构思巧妙,为五代闽国有铭文铸器之孤件。纪年明确,除鎏金大多脱落、表面经保护处理外,其余保存较好,为福建地区同类器物造型、工艺、断代及辨伪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这尊狮子炉应该也是王延翰崇佛的产物。

刘华墓陶俑群

刘华墓陶俑群,1965年2月出土于福州新店镇五代闽国第三主王延钧之妻刘华墓。一共有出土陶俑43件,分大、中、小三型。品种有女俑、男俑、鬼神俑,人首兽身俑等。俑的造型与装饰既有中原唐俑的遗风,又有福建雕塑的地方特色。

武夷山船棺

船棺葬是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区(最早是在福建、江西的武夷山区)的一种古老的葬俗,其基本特征就是把死者遗体放进形状似船的棺材里,再行安葬,有悬挂在岩洞内、架在树上和埋入土中之分。

武夷山船棺

该船棺1978年9月出土于武夷山白崖洞。棺内有骸骨、龟形四足木盘1件和竹席、丝、麻、棉花残片等遗物。经碳—14测定,棺木距今3445±150年,相当于晚商至周初。

古闽地人民多生活在江河海滨,善于造船和用船。船棺是由他们的海洋活动所产生的文化现象,并由此发展为独特的文化意识。产生于东南武夷山脉的悬棺葬习俗,随着文化传播和民族迁徙,沿长江水系逆水西上向西南地区流传,从而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广大地区,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同时还出现向东南亚流传并广泛分布的趋势。

郑和铜钟

大明王朝,国力强盛,有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郑和最后一次下西洋,在福建长乐停留进行最后的准备工作。并在南平镇,也就是现在的南平市,铸造铜钟一座。这件“郑和铜钟”,可以说是郑和下西洋之举的重要实物。

1981年,在南平市的物资局仓库钟发现,现收藏于国家博物馆。福建博物院的古代文明展厅里,有一件“郑和铜钟”的复制品,作为展厅福建明清历史的一个实物佐证,讲述了明代福建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

《与妻书》

古代历史的辉煌离我们毕竟遥远,而近代革命无数英烈的热血牺牲,更能让我们感受到今天安乐生活的来之不易。一封写在手帕上的遗书,让我们了解到革命勇士们一往无前的伟大。林觉民烈士的《与妻书》,多年来作为语文书上的名篇,为今天的莘莘学子所熟知。

精工妙笔观古代人的艺术造诣

《梅花天鹅图轴》

《梅花天鹅图轴》为明代花鸟画大家吕纪之传世巨作,画风古朴淳厚,设色艳丽,幅面宽阔。此画纵240厘米、横151.5厘米。绢本,无款。以细笔作八哥、蝴蝶、天鹅与梅花等,以粗笔画树干、顽石。

《定武兰亭序帖》

正文中的“湍、流、带、右、天”五字无损,系属“五字未损本”,这在传世刻本中,称为“定武本”,简称《定武兰亭》,为中国最早的法帖。

《枯木雄鹰图轴》

黄慎《枯木雄鹰图轴》,清。福建博物院藏。黄慎,是中国清代杰出书画家,福建宁化人,别号东海布衣,扬州八怪之一。

定窑白釉划莲花纹大碗

定窑白釉划莲花纹大碗

这件莲花纹大碗1995年经鉴定确认为国宝级文物。侈口,包红铜边,沿微外卷,弧腹下微收,状若扁鼓。通体施牙黄釉,釉面柔和洁净。浅圈足,足底露胎,胎质灰白坚致,声色清脆悠扬。附红木底座。

定窑是中国古代北方著名白瓷窑址,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创烧于唐代,受邢窑影响烧制白瓷,兼烧黑釉、酱釉、绿釉及白釉剔花器。宋代极盛,逐步成为白瓷窑之首,元代逐渐衰落,烧瓷历史长达六七百年之久。

……

这些藏品,只是冰山一角,还请各位移步福建博物院一睹真容!相信一定能让你大饱眼福!

来源:闽声传媒

高端隔音降噪门窗

高端门窗

隔热门窗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