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变身“黄金链”——看水城经济开发区铝及铝加工产业园集群效应初显
安润吉铝线杆生产线。
“刚搬来的时候,总是看见一块块亮晶晶的铝锭被整车运走,现在看到的是一车车铝合金门窗、汽车配件和电暖炉从这里运走。”10月29日,易地搬迁到水城经济开发区安置点的徐当品,指着不远处的工厂说。
今年45岁的徐当品,6月份从野钟乡野钟村易地搬迁到水城经开区安置点居住,从他的新家就可以看到经开区内的整个铝及铝加工产业园。
徐当品说的是直观感受,他所不知道的是,依托双元铝业“原料仓”,铝及铝加工产业园内企业发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构建起集群发展、互为支撑的循环工业体系,产品也就由初级的铝锭转化为汽车配件、电子元件、建筑型材等高附加值的终极产品。
电解铝产业是六盘水市的传统工业,代表企业双元铝业公司拥有14.5万吨电解铝产能,但是附加值低、易受市场影响。围绕资源就地转化和精深加工,市、县两级党委、政府有针对性地引进了上中下游相关企业。
如今,在方圆一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水城经开区铝及铝加工产业园聚集了电解铝上游鑫新炭素22万吨阳极炭素项目、双元铝业公司14.5万吨电解铝项目、亮星铝业公司6万吨铝合金棒、十九度铝业公司6万吨铝合金建筑型材、荣辉玻璃10万平方米铝合金门窗、铝王铝业公司10万吨圆铸锭、莹月帆公司2.5万吨铝卷(板)材、安润吉公司2万吨铝线杆、万特利智能装备2万吨汽车零部件、贵炬电器30万台电暖炉项目。在这条产业链上,10家企业各展所长、协同发展,集群效应凸显。
“我们把铝液供应给亮星铝业和铝王铝业,然后做成铝棒出售给十九度铝业公司,再进一步加工生产成铝型材后销往外地。”贵州鑫泰源开发投资公司(双元铝业)董事长黄厚涛介绍说,经过这样的产业延伸,目前市值均价15000元/吨的铝液,可制成约200平方米的铝合金建筑型材,“身价”陡增至15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双元铝业14.5万吨的“存货”全部被铝及铝加工产业园内的企业消化,“不再卖出一块铝锭!”黄厚涛说。今年,铝及铝加工产业园可实现产值40亿元,这个数字远远超过了双元铝业的历史最好水平。
在不久前召开的全省项目观摩会上,观摩代表对水城经济开发区铝及铝加工产业园集群效应赞不绝口,认为这是贵州省铝及铝加工产业的一个里程碑。
“产业链”串起来了,市、县党委、政府着力将之打造成为“黄金链”。
“紧抓发展机遇,统筹规划、精心布局,把铝及铝加工产业上游做大、中游做强、下游做精,2020年产值将突破100亿元,成为园区的支柱产业。”水城经开区经发局局长杨俊踌躇满志。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水城经开区依托双元铝业,对现有电解铝工艺进行技术升级改造,为中游企业实现满负荷生产夯实基础,通过延链、补链、强链招商,推进企业之间、项目之间形成相互关联、相互配套、相互补充、相互支撑的循环工业体系,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据介绍,铝资源完成三轮转化后,铝及铝加工产业集群内各企业能够提供2000余个就业岗位,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等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竖起招兵旗,自有吃粮人。目前,瞄准现有的铝棒、铝板、铝线等初级产品,国内著名的智能家居、汽车零部件、家用炊具、铝电缆线等相关下游生产企业纷纷接过水城经开区抛出的“绣球”。新鲜血液的注入,必将为打造铝及铝加工产业实现集群发展、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六盘水市乃至全省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工业转型升级提供实实在在的参考样本。
水城之铝,璀璨多彩,更将风行万里。
(来源:六盘水日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