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邱娥国,当谈起庆祝建党百年的感受时,他深情哼唱起由毛主席作词的那首歌:“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接着,邱娥国又充满激情地说道:“我们的党建党百年,靠的就是无数共产党人用鲜血生命和真挚的情感去播撒党的信念与理想。我们党的事业星火燎原,生生不息,焕发无限生机!”

邱娥国,一位党员民警,被誉为“人民的好警察、群众的贴心人”,获得过“最美奋斗者”“改革先锋”“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道德模范”“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等荣誉称号。从警以来,他一直用实际行动忠诚践行入党的铮铮誓言,播撒共产主义理想与坚定信念的种子。

战士标兵

1946 年农历五月十七,邱娥国出生于江西省进贤县架桥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由于家中兄弟多,他读完小学就辍学了。1964 年9 月,他报名参军,成为福州军区炮兵部队的一名战士。当时全军掀起学雷锋热潮,他一遍遍学习雷锋日记,工工整整抄下来:“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般的火热……”那时,他便立志要当毛主席的好战士,做像雷锋那样的人。

邱娥国是连队里的三炮手,专门传送炮弹。每天天不亮,他就扛着炮弹在操场上跑,反复练习,认真琢磨动作要领,后来他成了连里的训练尖子。

不仅如此,邱娥国一天到晚闲不住,浑身像有使不完的劲一般,抢着做最苦最累最脏的事。当时炮连没有营房,住在年久失修的破庙里,驻地没有自来水,靠的是人工肩挑手提,连长布置各班轮流挑水。邱娥国主动请缨:“连长,我个头大,挑水的事就让我来吧!”一个连的用水量每天约20 多担,好几大缸。来回一公里,挑20 担水得走20 公里,邱娥国常常累得汗流浃背,可他从不叫苦喊累。每天训练结束,战士们累得动弹不得,倒头就睡。邱娥国还会悄悄地把大家的衣服拿去洗了。连里养了猪,邱娥国一有空就帮着喂,把猪粪挑到菜地上,把猪圈打扫干净。那时候,部队里识字的人不多,小学毕业的邱娥国算是连里的秀才,他教战友学文化,还负责出墙报黑板报。他很节俭,每月六元钱津贴只用一元买牙膏和本子,剩下的五元钱全部悄悄地寄到困难战友的家里。

邱娥国说,我就是照着毛主席的“老三篇”去做的,学习雷锋做好事,学习张思德党叫干啥就干啥,学习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1967 年1 月,邱娥国光荣入党,入党介绍人是副指导员柯忠附、班长谢建国。在鲜红的党旗下,邱娥国心潮澎湃,激动万分,高举右手庄严宣誓:“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指导员班长找他谈心,希望他牢记这一刻,做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邱娥国坚定地说:“我是一个农家孩子,因为党的培养、组织的关心才有今天。我会永远听党的话,永远跟党走!”

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邱娥国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样样工作走在前面。部队野战拉练,他身背三十多公斤的装备,又帮战友背三十公斤装备,负重六十多公斤的他照样走在队伍的前面。一次,部队转移,坐的是带拖斗的车,前面坐人后面装床板。行驶到山路时,不慎翻下悬崖,不少战士被床板压住当场牺牲,邱娥国被甩出车外数十米远,头破血流,醒来后他顾不上自己的伤痛,奋力抢救战友。后来,他获得福州军区“五好战士”等荣誉,参加学雷锋先进事迹报告团,到全团全师宣讲报告。军旅时期,邱娥国凭借过硬的业务素质和高尚的品德很快被提为班长、排长、指导员。当了排长、指导员的邱娥国仍跟当兵时一样,劳动训练站岗依旧穿战士军装,依然向困难战友家寄钱,依然替战士站岗,直到离开部队的那一天。

警营模范

派出所每有新警入所,邱娥国都要给他们上入警第一堂课

1979 年年底,邱娥国脱下军装,穿起警服,成为一名人民警察,来到南昌市西湖公安分局广外派出所当片儿警。刚参加公安工作时,邱娥国什么也不懂,笔录都不会做。但他喜欢问、喜欢看、喜欢记,拜老同志为师,翻看师傅们写的案卷,慢慢学着记笔录。初入警营,他就下定了要干一行爱一行、扎根人民、做好本职工作的决心。

上班第一天,他把本子往胳膊里一夹,走东家串西家,一家一户走,一家一户看,认真细致问。看到什么、问到什么、听到什么,都记在本子上,印在脑子里。这一天,邱娥国忙到很晚,因为他知道时间不等人,要掌握辖区情况,获取第一手信息,就得靠勤快。邱娥国说,自己能够迅速融入社区和群众打成一片,靠的是三勤:一要腿勤,勤走辖区,勤入门户,熟悉辖区的每条街巷、角角落落;二要嘴勤,看不到的情况多问;三要手勤,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问到、听到、看到、想到的情况记在本子上。

16 年间他走街串巷12 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三圈;他学会了进贤人讲的南昌话,用一张和蔼可亲的笑脸、一句句亲切的称呼,和群众相处如亲朋;群众们说:谁不喜欢这样满脸带笑、嘴巴又甜、做事勤快、没有架子的民警呢?

在工作中,邱娥国勤于思考、善于总结。每天下社区的任务他都清清楚楚——“中心带其他,下去一把抓;见人多询问,遇事多观察;情况综合记,回来再分家;领导要知道,具体再汇报;情况不明了,简直是傻瓜。”具体到干什么,他还总结出“十熟十清”的口诀。为更好地处理收集到的情况,他设计了12 种本子分类记载:如《辖区单位情况记录本》《仓库存放、店面经营、工厂生产情况记录本》《违法人员记录本》等。

为使辖区地形地貌和住户情况形象直观,他发挥自己炮兵绘图技能的特长,在每册户口簿的首页画上一张方位图,有房子位置、户主姓名、楼层、结构……这户人家的基本情况跃然纸上。谁家住哪里,家里几口人,哪里有仓库,能做什么用途,在户口簿上一目了然。

20 世纪80 年代末90 年代初,神州大地风行名片,这也启发了邱娥国。他认为这是联系群众的好方法,就印了自己的名片,将其一张张送到群众家里。后来他又制作了警民联系牌,印上自己的头像和电话号码,以及醒目的“人民警察邱娥国”七个字。走进社区,一眼就能看见这张警民联系牌。邱娥国的这个创举,得到全国公安机关的推广,他也成了第一个把自己的信息贴在墙上的公安民警。当他下社区或不在派出所时,便在自己的办公桌上留下警民联系簿,找他的群众只要留言,邱娥国准会回拨电话或上门询问。为方便群众,每条街巷还有警民联系箱,群众有意见和要求,还可以写好后投进去,邱娥国会定期查看,逐一解决。

这些办法让邱娥国与群众亲了、近了,管好治安的眼睛亮了、耳朵灵了,他成了问不倒的“活地图”。

1994 年2 月2 日,在丰城市至南昌县105 国道发生了一起震惊江西、江苏两省的特大恶性杀人越货抛尸焚车案,凶残的歹徒杀害司机抛尸焚车后,劫走江苏货主总价30 万元的铝合金。涉案金额巨大、性质恶劣,必须尽快攻克此案!江西省公安厅、南昌市公安局组成联合侦破组,排查赃物工作在全省铺开,但是,几个月过去了都没有线索。接到任务后,邱娥国把辖区内可以存放六吨六米长铝合金的地方在脑子里放电影般地过了一遍:地方小了装不下,楼层高了上不去,那非南昌二十中学仓库不可!果然,犯罪分子销赃的货物就在这个仓库,邱娥国及时找到了货物老板。线索报告到专案组,专案组以物找人,以人找案,破获了这起特大恶性案件,邱娥国因此被荣记个人二等功。同事们开玩笑说邱娥国这个功是“捡”到的,局长则在大会上点名表扬:老邱没有在台下付出十年功,哪会有台上的光彩三分钟!

正是这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才有了对辖区情况的细致了解,才有了和辖区群众亲如一家的和谐关系,也才有了辖区治安的平安稳定。1987 年,南昌发生一起斧头砍人致死的恶性凶杀案,人心惶惶。现场一把沾满血迹的斧头引起了邱娥国的注意。这是一把木工用的斧头,做木工有大木活、细木活、圆木活之分,都是木工,但所用斧头不一样。邱娥国的外公是木匠,他小时候经常跟着外公干活,一眼就认出现场的斧头是用做细木活打家具的。邱娥国把辖区做木工的人盘算了一下,想起住在合同巷的涂某是个木工,而且是做细木的、有犯罪前科,嫌疑很大。邱娥国立即把线索上报,专案组很快把涂某抓获,破获了这起凶杀案。

辖区一户居民家中被盗,家里被翻得乱七八糟,被偷了7000 元人民币,毫无线索可寻。邱娥国走访时,一位大妈把他拉到一边说:“小邱,你晓得是谁偷的吗?就是这家人老婆的弟弟偷的!”这家人的弟弟叫“老啄”,后来一查,果然是!7000 元人民币就放在床底下,一分不少!

邱娥国深知帮教工作的重要性,他认为做好教育转化工作亦是民警的责任,对于辖区的相关人员,他用真情感化他们,用平等对待他们,在他的努力下无一人重新犯罪。象山南路278 号的小王,1992年因斗殴入狱,服刑期间,邱娥国一封一封地写信,鼓励他接受改造,重新做人。出狱后,小王想开餐饮店,苦于无资金无地点,邱娥国就帮着一样一样地跑,帮他办工商、税务等各种手续。餐饮店开张,小王自食其力,生意也越做越好。如今,29 年过去了,小王也变成了老王,但他依然念邱娥国的好。他说:“没有邱叔叔,就没有我的今天。”

1982 年国庆节前的一天夜里,邱娥国带领联防员巡查时,一位居民跑到他跟前,气喘吁吁地说:“小邱,不得了啦,香平巷有两伙流氓打群架,要出人命了!”香平巷号称南昌的小香港,人员密集,商贸繁华,一到夜晚灯火灿烂、热闹非凡,在这样的地方打群架,极易伤及无辜。邱娥国来不及细问,一边叫联防员赶紧回所里求援,一边火速向香平巷跑去。邱娥国人高马大,两三百米的距离,他三步并成两步赶到。只见斗殴现场黑压压一片,有数十人之多,有的拿着鱼叉,有的举着尖刀,打成一团。邱娥国猛冲上去,拦腰抱住一个拿鱼叉的家伙,大声警告:“我是民警,住手!”歹徒们被镇住,但他们很快反应过来:只有一个警察,一个赤手空拳的警察。为首的歹徒高声大叫:“就他一个警察,打死他。”顿时,刀、叉、棍棒雨点般向邱娥国袭来。

邱娥国陷入包围,拼死抵抗,他用双手护住头部、胸部、腹部,抵挡中,右臂一阵剧痛,鲜红的血涌出来,接着眼前一片漆黑晕了过去。战友们赶来了,和群众用门板将他送进了南昌市第三医院。

经查,邱娥国肩上、手上被砍7 刀,右手神经肌腱被砍断,鲜血染红了警服,几经抢救,他凭着强壮的身体和顽强的生命毅志终于活了过来。右手保住了,却落下了终身残疾,五指不能并拢伸直、小臂无法自如抬起。伤好后,邱娥国把伤残证压在箱底,很快回到了工作岗位,继续战斗。

优秀党员

许凤和许珍是辖区居民许汉宝的女儿。2004 年1 月,许汉宝因病去逝,留下姐妹俩无依无靠。邱娥国对她们说:“你们的爸爸走了,以后,你俩就跟着我吧!你们安心读书,不要操心其他事,只要我有口吃的,就不会叫你们饿肚子。”从此,邱娥国夫妻俩多了两个小女儿。

姐妹俩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逢周末或节假日,邱娥国就把她们领回家,做上一桌子饭菜,给她们补充营养。夏天炎热,怕她们中暑,就让姐妹俩睡在自己开着空调的房间里。看到邱爸爸和邱妈妈如此关爱自己,两个孩子也很懂事,努力读书,用优异的成绩报答邱娥国夫妻。2006 年,许珍不负众望,考进了南昌大学。彼时,姐姐许凤也已经大学毕业,到南昌市纪委党章教育馆成为一名光荣的解说员。几年后,许珍读了研究生,毕业后,通过公务员考试成为南昌县广福乡的一名干部。

2018 年,许珍结婚那天,邱娥国像嫁亲生女儿一样前后张罗,招呼亲戚朋友。婚礼上,邱娥国作为女方家长,牵着许珍的手,郑重将其交到新郎手上。许珍眼睛里含着泪,斟满酒,双手递给邱爸爸。她说:“我这辈子最要感谢的人就是您!在我眼里,您是堂堂正正的人民警察,更是慈祥宽厚的好父亲!”邱娥国眼睛潮红,也忍不住流下了泪水。场上的掌声一阵接一阵,既是对新人的祝福,也是对邱娥国的敬佩和感激。如今,邱娥国和许凤、许珍姐妹俩的父女深情故事还在延续。

邱娥国看不得可怜人,尤其是无儿无女的孤寡老人,看见了就要流泪,就要想方设法帮助他们。由他养老送终的孤寡老人有十多个,大多家境不好,有的还大病缠身,在别人都避之不及时,他却成了他们的亲人。“我是党员,是民警。我们不管谁管?”邱娥国说,做这些就是想让困苦的人也有好日子。

1993 年,80 岁高龄的余锦桂老伴去世,老人行动不便,还有糖尿病,邱娥国接过了照料老人日常生活的担子。每下社区,他都会买点鱼、带点肉,为老人增加营养。降糖药吃完了,他准时去买了送过来。连做饭的柴火都是他到工地拾来的。当时,工地上的人都很纳闷,怎么一个民警到工地拾柴火。派出所指导员听说后,还以为邱娥国家里有什么困难,一番询问后才明白真相。逢年过节,邱娥国会把老人接到家里吃团圆饭。一天,邱娥国拾柴回来,老人拉住他的手说:“这世上我没有亲人了,只有你对我好,我相信你,我就把我的后事都托付给你了。”说着,从箱底取出包了几层的布包,里面有一个3000 多元的定期存折、一个300 元的活期存折和她丈夫的扫墓证,她郑重地交到他手上。老人清贫一世,把家底都交给他,是真把他当亲儿子看待。

邱娥国刚开始帮助照顾孤寡老人时,也有一些群众有疑问。邱娥国只是笑笑,他心里亮堂着呢。办完老人的后事,将房子打扫干净,他立马原封不动交给街道办。一次又一次,群众的疑问声没了,赞扬和积极参与的热情有了。邱娥国说:“我什么也不图,只想让百姓说一声共产党好、人民警察好。”

文润英是孤寡老人,患乳腺癌住院,无儿无女,没人照顾。邱娥国就当自己的亲娘一样照顾她,下班就去医院,老人吃不下东西,他就叫爱人煮好饺子送到医院,连老人的衣服都是邱娥国洗的。邻床的病友说:“你命真好,有这么体贴的儿子。”文润英说:“他哪是我儿子,是我们派出所的民警。”对方不敢相信,说这辈子没见过这么好的民警。老人最后死在床上,无人敢靠近,是邱娥国带着所里的民警抬下来,为其办理后事。只要对老百姓有益、对社会有益,别人不愿干的,邱娥国从不计较,再脏、再累、再苦也不在乎。

作为一名社区民警,邱娥国谨记当兵第一天就学唱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时时警醒,刻刻不忘。当民警时,他管住自己的嘴,不该吃的不吃;管住自己的手,不该拿的不拿;管住自己的脚,不该去的地方不去。退休后,他不打麻将、不打扑克、不钓鱼。因为他明白,打牌就有输赢,钓鱼就有安排,微腐败也是腐败。

十多年前,“农转非”是件难事。那时,邱娥国每年都要办理五六个“农转非”,他不喝人家一口酒,不抽一根烟,不收一分钱,严守三优先原则——生活困难的优先、工龄长的优先、残疾人优先。

1984 年,翘步街36 号的芦仕杰不幸炸瞎了双眼。一家5 口人住在不到15 平方米的小屋里,妻子、孩子还是农村户口,孩子不能上学,自己又没法工作养家,芦仕杰死的心都有了。是邱娥国找到芦仕杰,劝他说:“你还年轻,机会还多着呢。你要死了,你老婆怎么办?孩子怎么办?打起精神来,你老婆、孩子的‘农转非’问题,我来帮你解决。”他跑前跑后找证明材料,向上级反映情况。第二年,芦仕杰老婆、孩子4 个“农转非”户口果然批下来了。芦仕杰很感激,用家里仅有的余钱买了两只鸡,让妻子送给邱娥国。“你家里这么困难,还给我送鸡,这不是从你碗里扒饭给我吃吗?还是留着自己补补身子吧。”邱娥国谢绝了。老芦以为是礼轻,就向哥哥借了1000 元钱,第二天又送过去。邱娥国说:“我邱娥国不是拿权换钱的人,收了你的钱,我的良心往哪放!”

邱娥国的母亲80 多岁,跟着他一家生活了十多年,符合“农转非”,派出所领导多次劝他把母亲户口办进城里。可邱娥国想,母亲已经80 多岁,指标有限,还是留给更困难、更需要的人吧。邱娥国有5 个兄弟和16 个侄儿侄女,全都在农村,一直求他解决“农转非”,但他顶着埋怨,愣是一个都没办。为了弥补对家人的亏欠,邱娥国退休后就宣布了一条家规:邱家凡是考上大学的孩子,读书期间,自己会从退休金里拿出钱,每人每年资助一万元。现在,他的孙辈已有4 人读大学。

邱娥国的大家庭也是党员之家,全家8 口人有6 位党员,自己、老伴、儿子儿媳全都是党员。他在家里挂着一面党旗,每逢“七一”,全家党员都会在党旗下宣誓。大儿子军峰和二儿子军钢现在都是基层领导,如今也一直延续着家风——定期召开家庭民主生活会。作为父亲,邱娥国时常给他们敲警钟:谁也别坏了不收礼的规矩,只要是邱家的人,就要堂堂正正做人、光明磊落行事!

余温仍暖

邱娥国来到吉安市滨江小学看望孩子们

2007 年,邱娥国光荣退休。他并没有闲下来,继续学雷锋做好事,进社区、进学校作宣讲。派出所每有新警入所,邱娥国都要给他们上入警第一堂课。派出所领导班子每有变动,他都要跟新同志逐个谈心谈话,传好手中的“接力棒”。而能跟随邱娥国下一趟社区,已是许多新警最期待的事。

“我刚来的时候就想着能不能分到筷子巷派出所、能不能在邱娥国身边工作,没想到梦想成真了。”“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肖军峰笑言自己得到邱娥国的“真传”获益良多,“邱娥国这面旗帜,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丢!”

邱娥国的初心之火依然在燃烧,温暖着周围的人。

2018 年11 月22 日,邱娥国和老伴散步时,捡到一部手机,也不知道机主是谁。邱娥国想也许机主没有走远,就在附近。于是他沿着抚河,高举着手机,边走边喊“谁丢了手机”,从建设桥走到海关桥几个来回,走了半个多小时也没人来领。直到后来通过来电,邱娥国用自己的手机联系上对方:“同志啊,你掉了手机是吧?”对方连声说是。邱娥国跟他约定在海关桥下见面。邱娥国和老伴拿着手机,等了一个来小时,失主才赶来。丢手机的女士万分感谢,和她同来的男士要拿钱感谢,女士这时认出是邱娥国,说:“人家还会要你的钱?人家是邱娥国!”没过几天,失主做了一面锦旗,亲自送到筷子巷派出所。锦旗上写着“弘扬社会正能量,拾金不昧好榜样”。

还有一次,邱娥国散步到八一广场南面。一个50 多岁男子心脏病突然发作,骑自行车摔倒在地上。邱娥国见状赶紧上前,拿出手机打120 急救。见该男子意识还清醒,邱娥国问了他家属的手机号码,马上打了过去通知其妻子。不久,120 急救车和他妻子相继赶来,一起将其送往医院抢救。自行车没法装进急救车里,邱娥国就把电话和地址留下,自己把自行车推回家保管。获救男子经过一个多月住院治疗,痊愈后带着水果来到邱娥国家里取自行车,并对他表示万分感谢。邱娥国把擦洗干净的自行车交还给他,婉言谢绝了水果。

碰到外地人来问路,如果找不到地方,邱娥国便陪着他们问、带着他们找;有老人家找不到公交车站,邱娥国便带着老人去,哪怕改了线路换了地点,邱娥国都热心帮忙到底,直到送老人上了车;路上无人敢扶的老太太,也是邱娥国夫妇上前扶起,还帮忙送到了医院……邱娥国说,散步时碰到的各种求助每天都有,他都会尽力施出援手。

退休以后,邱娥国最牵挂的还是筷子巷派出所,那里是他的魂,是他的根,他每天都会去所里转转,看看民警的工作情况,有新民警到所,就给他们上上课,带着他们去社区走访群众。他还和街办合作成立了“邱娥国工作室”,由社区退休的法官、检察官、法律志愿者、楼栋长以及热心的居民组成调解队伍,做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有邱娥国工作室这块牌子,调解的成功率达到100%。

2021 年1 月4 日,邱娥国收到江西吉安市滨江小学三年级八班同学的来信,表达对邱爷爷的崇敬之情。

“我要去看看孩子们!”4 月16 日,筷子巷派出所民警陪着邱娥国,驱车数百里来到滨江小学。看到邱爷爷,孩子们惊喜万分,纷纷给他戴上红领巾要求合影留念。邱娥国与孩子们交流互动:“希望同学们从小要爱我们的党,爱我们的祖国,爱人民,爱老师,爱同学,爱父母,永远听党的话,跟党走!”

孩子们稚嫩而清脆的声音响彻校园:“我们永远听党的话,永远跟党走!”

来源:中国警察杂志

高端系统节能门窗

别墅门窗

高端断桥铝合金门窗

隔热隔音门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