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门新会面向全开展急需紧缺、特殊贡献人才评选。评选对象为区内各行业领域中专业水平较高、社会贡献较大、行业知名度较高,但受学历、论文、职称等条件限制不能纳入区人才分类目录的人才。

不拘一格降人才,这表达了新会一以贯之的求贤态度。

今年开年,新会区召开人才工作会议暨企业家新春座谈会。黄绍侦 摄

今年4月,新会区人才工作局正式揭牌。新会区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区人才工作局局长阮耀森表示,将以此为契机,更好激发人才第一资源力量,锚定在千亿GDP新起点上建设更高水平的“一园三中心”工作目标,强化资源统筹,完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下更大力气集聚各领域优秀人才,把人才优势真正转变为发展动能,以首善标准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

千亿新起点,新会再出发。新会区人才工作局也正从新起点出发,推动人才工作迈向制度化、系统化、专业化,力求会见更多人才,培育更多人才,留住更多人才。

新会区人才工作局揭牌成立,推动人才工作迈向制度化、系统化、专业化。新会区委组织部提供

“碳”路先锋引才来

基于喹喔啉小分子受体中的氰基取代调控促进分子堆积助力高效有机太阳能电池……聚合物受体中的氟化+硒化协同作用增强近红外光子捕获助力高效半透明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5月22日,江门双碳实验室不仅接连发布最新科研进展,更迎来喜讯——获批设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据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由国家人社部和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审核批准设立,是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青年科技人才的重要创新载体和平台。目前,江门双碳实验室累计招收博士后17名,1名已顺利出站,培养博士后数量位居江门市企事业单位前列。

如此高含金量的载体平台,新会如何实现“近水楼台先得月”?

安居为先,乐业为本。新会持续落实“葵乡人才十条”,在科研支持、技能提升、人才安居、人才服务、人才认定等方面给予精准保障。政策实施以来,新增一到三级高层次人才524人。

新会举行举行首场人才住房集中看房活动。黄绍侦 摄

“这是我们第一次在新会看房,房子地段、配套都很不错,距离实验室就10分钟左右的车程。”不久前,新会发布第一批配租、配售人才房房源,并举行首场人才住房集中看房活动,江门双碳实验室负责人杜迪佳和博士后徐桂、谢俊鹏参与其中,希望能物色自己心目中的家。

建强平台,融通发展。新会大力建设博士、博士后科研平台,引进合适的博士后进站,加强科研指导和合作攻关,实现高端人才集聚与产业兴旺发达的双赢。同时,搭建双碳成果转化平台公司,运用双碳基金,推动双碳实验室及港科大两大校区的科研成果技术转化应用。

“构建‘双碳实验室+双碳产业园’政产学研用融通发展模式,才能把人才优势真正转变为发展动能。”阮耀森表示,今年将举办线上线下高层次人才交流活动5次以上,按产业需求邀请业内专家进行分享交流,助力青年科技人才挑起实验室突破“卡脖子”关键技术难题的大梁,加快产业科技互促双强。

今年,新会还先后组织重点企业、学校、医院前往广州、深圳、湖南、广西、安徽等地高校,开展“逐梦湾区 圆梦新会”招才引智活动。这是一场“双向奔赴”之旅,4月10日,广东工业大学调研组到新会考察调研,推进校企精准对接、深化校地合作;5月19日,桂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到新会开展政校企对接活动;5月21日,五邑大学师生到珠西新材料集聚区开展政校企合作交流和现场招聘活动……高校与人才纷至沓来。

“新人才 会未来”2024年新会赴外招才引智校园招聘活动(暨南大学专场)。新会区人社局提供

“清新”联动育才优

炎炎夏日,新会梁启超故居纪念馆前,清华校友总会捐赠的“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石刻在阳光下散发着温润如玉的色泽。

百年前,梁启超倡导的“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成为清华校训,激励了无数清华学子和中国有志青年。百年后,启超故里和清华大学频频紧密联动,携手深化科教、产业、人才等领域的合作。

1月7日,清华大学社科学院五道口金融学院2024年寒假社会实践广东支队来到新会开展实地调研;1月12日,共青团新会区委员会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就读的新会大学生、驻京青年人才联络员等开展座谈交流;1月27日,清华大学学子走进江门市广雅中学开展学习分享交流;2月1日,清华大学“触及真心·万物生灵”实践队的师生与新会各校优秀学子开展座谈交流……近日,新会陈皮产业链党委工作案例更被清华大学写入公共管理教材《区域治理概论》。

强化资源统筹,深化产学协同育才,新会着力加强与高校之间的合作。

比如,与华南农业大学共建产学研合作基地,聘请其校领导为引才顾问,推动陈皮村与丽宫食品联合成立江门市丽宫陈皮研究院;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华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为陈皮加工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打开新通道;开展“园区技校”专项巡回服务行动,建立6个“园区技校共建联合体”等。

新会区还策划实施百企进校园·产教融合发展专题调研活动,组织辖区企业140家次走进职业技工院校。依托园区技校、技能大师工作室、实训基地,创新开展企业“订单班”“冠名班”培训,为技能人才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晋升机会,有效促进产业技能人才水平的整体提升。2023年,全区6644名职工获得技能等级证书。

除了产业育才,新会还将人才培养前移到青少年群体中。据了解,新会实施了“定向培养”行动,与符合条件的新会高中毕业生签订定向培养协议,高考后报读医疗卫生、师范专业的,学习期间每年给予3万元生活补贴,毕业后定向到新会区内学校、医院工作。

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广东省选拔赛养老护理项目在新会举行。黄绍侦 摄

“首善之区”留才诚

“520”的爱意,在青年人才心中生根发芽,在新会葵乡大地开花结果。

5月21日,“团聚520 爱满葵乡情”新会区青年人才集体婚礼活动在新会石涧山水苗园举行。新人们种下浓浓绿意、勃勃生机的青年同心林,并挂上专属爱心铭牌,在新会启航幸福美好的婚姻生活。

“团聚520 爱满葵乡情”新会区青年人才集体婚礼活动举行。新会区委组织部提供

他们的选择,或是16.5万人的共同选择。

新会现有人才资源总量达16.5万人。其中,教育人才、宣传思想文化人才、社会工作人才、科技人才、华人华侨人才5支人才队伍数量均位列江门第一。

吸引他们的是这座城市的实力——位居全国高质量发展百强区第40位,上榜中国工业百强区,是江门的“首善之区”、高质量发展标杆。

留住他们的是这座城市的魅力——“江门三点三精彩之旅”遇上端午节,新会青年人才品地道美食、看龙舟竞渡;闲暇假期,新会青年人才到玉湖小苑观粤剧表演、赏古琴雅集、听陈梦吉故事、品湖光山色……

回归生活与工作,他们更爱上此处的“小确幸”——通过“葵乡人才”“青年人才驿站”小程序,实现人才补贴申请全程线上办理的方便;在医院、不动产登记中心等民生需求量大的地方设立N个人才服务专窗,可走免预约、免等待“绿色通道”的快捷;新会11个镇(街)人才驿站全覆盖,可享医疗保健、运动健身、看电影、参观旅游、休闲娱乐等免费服务;还有购房最高优惠110万元,公寓免租金入住等人才安居政策……

以礼待才,以诚留才。今年4月,新会为216名应聘事业编制教师的外地面试考生提供人才驿站住宿,考生和网友纷纷点赞“提供的驿站很好”“新会这波赢了”“新会也太好了吧”。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如何开阔思路留住人才?急需紧缺、特殊贡献人才评选正是新会的回应。“放宽学历、职称限制,有助于持真才实学但受条件限制的各层次人才,在不同赛道脱颖而出,切实提升人才荣誉感和归属感,打造乐业留人的人才环境。”阮耀森说。

回溯历史,新会的每个高光时刻,亦是人才和企业的闪耀时刻。如今的新会,更懂人才、更聚人才,正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和充满活力的精神,携手各领域优秀人才矢志不移、接续奋斗。

【撰文】黄绍侦

【作者】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隔音降噪门窗

隔热门窗

高档断桥铝合金门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