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球登革热疫情形势严峻。

广东7天报告775例

多地疾控提醒预防登革热

据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显示,9月9日至15日,广东全省新增报告775例登革热病例,较上周增加73例,其中本地病例768例,输入病例7例,无新增重症病例、死亡病例。其中病例分布最多的三个城市,分别是佛山、广州、中山,分别为296例、148例、87例。

这7天里,佛山报告登革热本地病例296例,成为同期广东省地级市中报告病例最多的城市。目前,佛山已采取系列措施,严防严控登革热疫情。据佛山市卫健局消息,9月13至14日,佛山各区对公共外环境开展了成蚊灭杀工作,并对城乡环境进行了清洁。其间,全市清除孳生地42092处,灭蚊面积7238万平方米。

佛山市9月上半月登革热媒介伊蚊

中、高密度监测点分布情况↓↓

9月20日,广州疾控发布提醒,当前广州已进入登革热流行季节,广州市全市11区的97个街镇涉及登革热本地病例、11区32个街镇涉及登革热输入病例。

据深圳疾控9月22日发布的消息,截至9月20日上午12时,深圳市18个区域正在开展登革热本地病例疫情处置,存在登革热传播风险,请市民注意做好防范。

深圳以下区域正在开展登革热本地病例疫情处置工作:

福田区

沙头街道:金城社区、下沙社区 香蜜湖街道:香安社区

龙华区

民治街道:红山社区、北站社区,白石龙社区、新牛社区

罗湖区

东门街道:东门社区 南湖街道:和平社区、渔邨社区

宝安区

新桥街道:万丰社区

南山区

南山街道:荔湾社区 沙河街道:白石洲东社区

龙岗区

园山街道:保安社区、大康社区

坪山区

坑梓街道:金沙社区、沙田社区

光明区

公明街道:上村社区

湖北疾控23日发布健康提示称,9月为我国登革热高发月份,我国广东、云南等地已进入登革热流行季节,加之暑期结束人员流动性增高,将增加疫情扩散风险。又逢“国庆”来临,湖北疾控提醒大家提高警惕,做好防蚊工作,谨防感染登革热。

登革热是什么病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主要由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虫媒传染病,多发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其中东南亚、西太平洋地区和美洲的流行最为严重,经“患者/隐性感染者→伊蚊→其他人”途径不断传播。人与人之间一般不会直接传播。

目前,传播登革热病毒的主要是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俗称“花蚊子”)。登革热患者或隐性感染者被伊蚊叮咬后,病毒在伊蚊体内一般需经8—10天的增殖后,才可以通过叮咬将病毒传播给人。

图源:“中国疾控动态”微信公众号

登革热高发季节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信公众号消息,登革热高发季节为夏秋季,一般自5月份开始逐渐增多,8-10月份为发病高峰期。

如何判断是否得了登革热

登革热的典型症状可以归纳为:突发高热+三红征+三痛+皮疹。

突发高热:体温可在24至36小时内升至39或40摄氏度。三红征:即面、颈、胸部潮红。三痛:剧烈头痛、全身关节痛、肌肉酸痛。皮疹:四肢躯干或头、面部出现充血性皮疹或点状出血皮疹。

登革热的症状和

流感有什么不同?

登革热与流行性感冒的症状相似,都有发热、疲乏、疼痛表现,很容易混淆。但流感一般会在接触患者后发病,多发于冬、春季节,且多伴有咽痛、流涕、咳嗽、喷嚏等呼吸道感染症状。登革热患者,发病前有蚊子叮咬史,好发于天气炎热时,无呼吸道症状,且一半以上的人会出现皮疹,有时会出现皮肤发红、皮下出血点表现。

避免蚊虫叮咬是预防关键

户外预防措施

前往登革热流行区进行户外活动时,尽量选择浅色的长袖长裤,尽可能使用驱蚊剂或其他驱蚊药物。

就算喷了驱蚊液,也尽量不要去树木多又有积水的地方。

居家防蚊灭蚊工作

清理家中积水:比如水生植物要定期换水洗瓶(每星期至少1次),不要让花盆底盘留有积水;保持通风干燥;安装纱门、纱窗,使用蚊帐;使用灭蚊虫产品。

登革病毒不见面也能传染,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的重点是控制疼痛、及时补液、预防出血,并尽早防蚊隔离。

如不小心感染了登革病毒,也不用过于惊慌。登革热患者一般预后较好,经及时治疗后,基本可以康复,但也有少数重症病例死亡的报道,请大家务必科学防范。

隔热门窗

高端隔音降噪门窗

隔热门窗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