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照余:

百岁八路志弥坚

写在前面的话

每位英雄都是一座不朽丰碑,每名老兵都是一部热血历史。

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在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决战时刻,成千上万的长治儿女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军队。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书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

如今,英雄老去,但他们铸就的精神丰碑永远矗立。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力量,让英雄的精神薪火相传、生生不息。让我们向老兵致敬,与英雄同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勇往直前!

武乡这片村村住过八路军、户户出过子弟兵的热土上,传承着融入血脉的红色基因。每一位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辈和他们的热血青春,都是一部理想信念的生动教材,激励着后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保持不怕牺牲,勇敢拼搏的奋斗精神。

追寻历史足迹,聆听英雄故事。日前,记者一行驱车前往武乡县石北乡岭南村,拜访了今年百岁高龄的老八路郝照余。坐在炕沿上的老人,身姿已不再挺拔,只是身上的绿军装依旧整洁。亲历战火的老人缓缓走来,从老人铭记于心的历史中,我们的思绪也被带回到那段烽火岁月。

老八路郝照余在女儿陪伴下向记者讲述抗战故事。

满门英烈

郝家男儿齐上战场

2014年,一张烈士证明书让年逾九旬的郝照余泪流满面。“郝申有同志在抗日战争中牺牲,被评定为烈士。特发此证,以资褒扬。”年幼时的郝照余从未想过,当年与大哥郝申有一别即是永远。如今,凝视着这张印有国徽红旗的烈士证明书,仿佛看到兄长当年浴血抗战的身影,郝照余的记忆闸门也缓缓打开。

1920年,郝照余出生于武乡县石北乡岭南村一户贫困人家,他排行老三,有两个哥哥。在老人记忆中,抗日战争爆发不久,大哥郝申有便离开家乡,独自参军去了,从此杳无音讯。只是听说大哥参加了抗日决死队,开赴抗战一线,家中却从未收到他的来信。

随着抗战形势发展,当地更多民众加入抗日救国队伍,郝照余的父亲郝土英带着二儿子开始给八路军送军粮。“当时武乡不仅有咱们独立营和游击队的战士,县城里还住着日本兵,日军四处烧杀抢掠,让他们抓住就没命了。”即便时隔数十年,对于父兄当年的抗日事迹,郝照余依然记忆犹新。

那时为了躲避日军盘查,送粮队伍只能天黑上路。郝家父子从家出发,一路绕道榆社西方山村,最后再折回离八路军驻地不远的武乡县槐树烟村,才能完成送粮任务。一个冷风刺骨的寒冬之夜,心急如焚的母亲始终等不到送军粮的父子俩返回。直到第二天才知道,在昨晚送军粮的路上,丈夫和二儿子跌入冰冷的河水中,再也没能上来。

为了继承父兄的遗志,1942年5月郝照余参军入伍,成为武乡独立营二连的一名战士,后被编入129师385旅14团。之后他跟随部队先后在沁县、临汾、屯留以及河南等地参加战斗,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成长为一名勇敢坚强的战士。

国仇家恨

热血战士奋勇杀敌

1944年,在沁县打了胜仗返回部队途中,路过武乡时郝照余回家探望久未谋面的母亲。看着衣着单薄的母亲,郝照余脱下身上的夹袄,给母亲穿上御寒。不料,这件夹袄却让母亲丢了性命。

就在郝照余离家的第二天,敌人到村中搜查。“当时敌人非常凶残,到处查找八路军,还抢掠老百姓的东西。”曾目睹郝照余母亲被害的85岁老人郝付存回忆,“当时敌人想抢婶婶手里的织布线,争抢中看到她衣服里面穿着八路军才穿的夹袄,于是认定她与八路军有联系,一枪把她打死了。当时,婶婶还领着二儿子家的孩子,场面太惨了。”提起那段悲惨的往事,郝付存连连摇头叹息。

惊闻母亲被敌人杀害的噩耗,刚刚回到榆社桃阳村驻地的郝照余悲痛难当。在班长的陪伴下,他一路步行赶回村中。正午暖阳当头,郝照余却感到浑身冰冷。站在村口,远远望着母亲的身躯,回想头一晚母子相见时的温情,郝照余心中悲愤交加。怕引来敌人,他没能亲自安葬母亲,只能向着母亲长眠的方向磕了几个响头,挥泪离去,将满腔的仇恨化作战场上英勇杀敌的力量。

为策应山东、华中野战军作战和支援中原军区突围,1946年8月,郝照余所在部队参加了陇海战役。“当时和敌人正在猛烈交火,突然觉得嘴里多了个东西,我吐出来一看,竟然是一颗子弹。”说着,郝照余指着自己右侧脸庞,然后嘴巴做了一个吐的动作,“当时不觉得怕,就是觉得命大。”受伤时的情形,如同脸上的弹伤一样,给老人留下最深刻的记忆,也成为他当年英勇作战的见证。

铭记历史

期颐老人心怀感恩

“父亲过去常常会给我们讲他的战斗故事。”郝照余的女儿郝淑萍回忆,父亲刚到部队时在侦察班,后来到了通信班,战斗激烈的时候,他也曾和战友一起扛过大炮。“那时候部队条件不好,经常吃不上饭,打河南青华的时候,当地有好多嫩竹芽,我们就挖来充饥。”那段浴血抗战的艰难日子,深深刻在郝照余的脑海里。

1947年5月,郝照余伤愈回乡。再次回到家乡的土地,他成了一个干农活的好把式。每天天不亮就上地干活,傍晚别人都回家了,他依然在田里忙碌。闲时,坐在田垄间抽一袋旱烟,他会打开话匣子,讲讲战场上的惊心动魄,说说战友们的英勇无畏。

如今,历经枪林弹雨的郝照余,已经走过一个世纪。曾经亲历的许多战斗故事已不再清晰,记忆中共赴生死的战友名字也已模糊。虽然许多事都已忘记,但郝照余依然钟爱那身绿军装。每逢家里来客人,他总会身着军装,头戴军帽,戴上奖章,让客人为他拍照。

百岁高龄的郝照余,或许很难再复原当年战斗时的情形,但抗战英雄们的光辉事迹,历史不会忘记,人民永远铭记。“党和国家重视退役军人,特别是像父亲这样的老八路,不仅享受抚恤待遇,而且逢年过节都会有人来探望,每次父亲都特别高兴。”郝淑萍说,在父亲意识清晰的时候,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一定要好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来源:长治日报

责任编辑:张文卫

断桥铝合金门窗品牌

高端隔热门窗

系统门窗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