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筑美丽宜居家园——秀屿区住建局着力优化人居环境推进乡村振兴
图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绿意盎然。
图为污水管道沟槽开挖及放管施工现场。
□湄洲日报记者 林英 通讯员 郭天泉 文/图
截至3月底,秀屿区农村生活污水收集与处理工程已启动61个村的污水管网建设,完成主干管网铺设382.5公里,收集管网铺设245.8公里;完成12座污水处理场站主体结构施工建设,其中5座运行调试。
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去年以来,秀屿区住建局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深入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加快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着力提升村容村貌,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提质量 实现住房安全有保障
“过去住的房子不仅旧,还经常漏雨透风。”昨日,家住笏石镇温东村的脱贫户温建龙提起昔日的情景,十分感慨。如今,经过秀屿区住建局的帮扶改造,他家的屋顶重新修葺,房间安装吊顶,门窗更换为铝合金的,内外墙面都重新进行了粉刷,还增设卫生间。改造后的房子,让他住得特别舒心。
住房安全是“两不愁三保障”的重要内容之一。回看这场脱贫攻坚战,秀屿区住建局对标“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将“住房安全有保障”作为脱贫攻坚的重点工程、乡村振兴的先导工程来抓,加强危房排查认定、改造和动态管理,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解决住房安全问题,圆了他们的“安居梦”。
秀屿区住建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为做好危房排查工作,2018年,该局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评定公司对全区贫困户住房进行安全性评定。对于评定不安全的房屋,由该局组织专家指导各镇进行改造。各镇于当年底完成改造工作,共发放改造补助金额约100万元。改造后,该局再次委托第三方鉴定公司对修缮、新建后的房屋进行安全性评定,评定结果均合格,无C、D级。
去年,秀屿区出台关于补短板提质量决战脱贫攻坚2020年行动方案,要求对全区所有贫困户住房安全再次进行“回头看”。区住建局第一时间组织人员队伍,入户排查。经各镇逐户摸排及该局抽查,全区共排查出48户贫困户房屋结构虽然安全,但存在漏雨透风等影响居住质量问题。对此,逐户予以修缮到位。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根据我省《关于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保障贫困户住房安全相关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该局安排专人逐户进行入户走访,完成全区50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住房全覆盖实地核查工作。对于走访时发现的问题,要求属地镇村立即整改到位,确保不漏一户,不漏一房。
该局还联合区农业农村局、民政局印发《关于建立农村贫困对象住房安全保障机制的通知》,建立贫困户住房动态监测机制,以挂钩干部及村两委、驻村工作队摸排为基础,以属地镇人民政府为主体,确保及时发现并解决贫困户住房安全及居住品质方面的问题。属地镇村及时更新贫困户住房变动情况及贫困户房屋安全告示牌,确保住房安全等级鉴定台账的准确性,落实跟踪回访和动态监测机制等,保障贫困群众居有所安。
补短板 加快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连日来,在秀屿区东庄镇马厂村农村生活污水收集与处理工程现场,工人们有的在铺设接户管,有的正进行回填及检查井的砌筑工作,施工现场显得忙碌而有序。该工程的主管网和接户管同时铺设,主管网推进到哪里,接户管跟进到哪里。
污水管网入户只是农村生活污水收集与处理工程中的一部分。在该镇东红村,一座污水提升泵站建设也在加快推进中,2台挖掘机在施工人员的操作下,挥舞“手臂”开挖土方。据介绍,近期计划加快完成该泵站的开挖建设,待污水处理设备到场后会第一时间进行安装调试,届时将进一步提升当地污水处理能力。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但在过去,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领域却一直是“短板”,不少村民家的化粪池未进行防漏处理,粪水容易渗入地下,加上生活污水乱排,由此带来的水污染问题,成为农村人居环境最突出的矛盾。
为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群众生产生活质量和满意度,秀屿区积极探索PPP项目承包模式,引入社会资本,与中交上航深化央地合作,启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及笏石溪河道综合整治PPP项目,补短板疏堵点,努力提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实效。
据秀屿区住建局干部蒋汉宇介绍,该项目包括农村生活污水收集与处理工程和笏石溪河道综合整治工程两个子项目。其中,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和处理工程涉及全区7个镇147个行政村(社区)的污水收集、污水处理及污水提升工程,拟建污水处理设施、公共厕所、污水管网、污水提升泵站等。
为确保工作目标的完成,项目动工以来,区住建局紧盯时间节点、倒排工期、压实责任,在确保工程建设质量的基础上,督促监督施工单位加班加点进行工程建设,全力加快项目进度。结合项目需要,该局制定问题清单,实行每周清单报送机制,明确整改时限,逐项对账销号。局领导每周至少一次下到项目现场调研“督战”,全力推进农村污水管网建设工作。
针对污水无法接入城市污水管网的村庄,该区因地制宜,采用分散式处理方法,建设小型污水处理站,选取膜生物反应器(MBR)一体化处理工艺,确保出水水质达到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
昨日,记者走进笏石镇西徐村,只见一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被绿植掩映着,四周用木栅栏围起来,围栏内设置了格栅井、隔油沉砂池、调节池、污泥地,以及一套MBR处理设备。据介绍,纳污管网原水进入污水处理站后,经格栅、调节池、MBR处理设备,便完成污水处理全过程。每套MBR处理设备日处理污水约为50吨,后期可根据污水处理量增加设备。
截至3月底,该区农村生活污水收集与处理工程已启动61个行政村的污水管网建设,完成主干管网铺设382.5公里,收集管网245.8公里,完成接户11185户;新建公厕31座;完成12座污水处理场站主体结构施工建设,其中已有5座进入运行调试阶段。整个工程计划于明年完工。
抓整改 提升村容村貌“颜值”
近年来,秀屿区住建局以乡村振兴为抓手,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力规范农村建房管理。按照省、市文件精神,去年下达该区裸房整治任务1530栋。为此,该局结合铁路、高速沿线环境综合整治、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等工作,着力推进农房整治行动开展,并按时完成年度裸房整治任务。同时,在完成农房整治“镇镇有示范”的基础上,超额完成笏石镇刘厝村、岐厝村、岭美村、度田村、梅山村等5个农村整治中心村试点。
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该局还重点推进土海湿地景观带、南日镇九重山特色景观带建设。投资5000万元建设长为6公里的土海湿地二期景观带,与该公园一期景观带进行连接,有效提升了土海湿地景观带的整体观光效果。截至目前,该项目已基本完工,正抓紧项目收尾工作。
此外,结合铁路沿线整治,该局主要开展房屋整治、卫生治理、绿化美化、安全保障等四项重点工作。截至目前,绿化方面已完成新建绿地和绿化带23600平方米,卫生方面已完成整治清理垃圾堆放点338个,并完成铁路沿线绿廊花廊绿化提升5000平方米及站内绿化建设约4000平方米。
站在新起点,秀屿区住建局将继续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以不歇脚、不松劲、不懈怠的思想,进一步细化帮扶措施,狠抓责任落实,为全市乡村振兴工作添砖加瓦、贡献力量。
来源:莆田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