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音暴力

比你想得简单的是:有时就是换个窗户的事,或者普通装修随手就能处理了。

比你想得复杂的是:单纯地哪闹补哪,在某些情况下根本无济于事。

知不觉又到了装修季,不知道这是被楼上电钻吵醒的第多少次。几乎每天早上8点电钻声雷打不动响起!以至于现在就习惯性的“烦躁”,焦虑和暴躁指数直线上升!

网上冲浪搜罗了一圈“噪音、隔音”,发现正在遭受#噪音暴力#的远不止我一个人!

工地连夜赶工,楼下夜市摆摊叫卖、空地上广场舞震耳欲聋,隔壁聚餐的嬉闹声,厕所一阵阵的冲水声,楼上小孩子跑来跑去的咚咚声......当然,还有没完没了的装修……

这些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噪音!时刻困扰着我们!

楼外公共场合的噪音,我们可以投诉、举报。而来自于邻居,那种没有固定时间,声音不是特别大的低频噪音,才更让人抓狂。

尤其是高层住宅,因为墙体薄、隔音差,往往找不到噪音的来源,因为发出噪音的不一定是楼上邻居,也可能是楼下或隔壁单元。

要想认清噪音,就要引入计量单位,分贝。

分贝(decibel,/'d?s?.b?l/)是量度两个相同单位之数量比例的计量单位,主要用于度量声音强度,常用dB表示。

“分”(deci-)指十分之一,个位是“贝”(bel),一般只采用分贝。分贝是以美国发明家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Alexander Graham Bell)的名字命名的。

通常家庭住宅,30-40分贝适合休息,50分贝会影响睡眠,70分贝影响谈话,注意力分散不集中,90分贝就会降低听力,甚至导致心血管疾病。

噪音心理认知

●噪声是客观存在的物理现象,很难完全隔绝。所以在买房装修前,要预估一下自己的耐噪程度。

● 隔音房就是个伪命题,全世界都不存在完全隔音的房子,任何措施都只能起到减缓作用。

● 先判断自家可能存在的噪声源,预算不足的话,按严重程度做针对性局部隔音。

● 不要以暴制暴,可能会误伤。因为墙体存在共振,噪声不一定来自楼上,可能是楼上的楼上,甚至是听起来像楼上的楼下。

● 终极措施:换小区换邻居,壕的请换独栋别墅。

判断噪音来源

如果说房屋结构我们没有太大的选择余地,噪声源可操作性就大了,根据源头针对性隔音也更精准。

在装修前拜访一下楼上楼下的邻居家,听听他家的噪音,可以帮助自己判断家里有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若是购买的二手房,更可以向前屋主咨询,并且选择在傍晚到深夜或清晨在屋子里呆上一段时间,亲自体验一下。

按照隔音的用途,大致可以分为:阻挡室外噪音、阻挡来自大楼内部的噪音、防止自家噪音影响他人。

▏室外噪音▕

最典型的情况就是楼下大马路上的汽车噪音、楼下商铺的叫卖,还有附近工地的施工噪音。值得一提的是,小区的花园、小广场、游泳池虽然景观和楼间距很棒,但也会吸引吵闹的熊孩子、跳舞的大爷大妈。另外,小区相邻地块目前还是荒芜一片的,也得做好未来会施工的准备。

比如楼下广场舞喇叭,临街大马路汽车,甚至火车飞机,多中低频噪音,约80-90分贝。

再看楼层,主要针对外部噪声:

● 6层以下:低频噪音较多,中高频噪音较少;

● 6-14层:扬尘最大噪音中等,中高频噪音较多,低频噪音较少;

● 14-24层:中高频噪音最多,声音最大,低频噪音很少;

● 24层以上:噪音逐次衰减,噪音越来越小。

▏大楼内部噪音▕

楼上的高跟鞋走路,楼下的打小孩,隔壁夫妇吵架然后做不可描述之事,楼下的楼下大清早剁猪肉馅……因为这些和大楼建筑结构相关,所以询问一下邻居就能知道这会不会造成困扰了。另外,楼道内传来的说话、脚步、电梯运行的声音、下水管道里的流水也是不能忽略的噪音源。

同一栋楼里的,比如楼上楼下隔壁闹腾,多为中高频噪音,也在50分贝以上。

▏自家发出的噪音▕

考虑到自家的生活方式,希望提前做好隔音工程,不会引起邻里纠纷。这一点,也可以咨询邻居,或是提前做个测试——在屋子里播放音乐,看看邻居是否能听到。想要单独加强某一个房间里的隔音效果,保持一定的隐私,加强局部隔音就好。

比如卫生间冲水、厨房做饭、说话,多为中高频噪音,基本在50分贝以上。

实际上,家装里真正需要做额外隔音处理的情况特别少,20户里也不一定有1户,而且隔音的手段大多都会占面积、占层高,所以最好实地考察、结合自己的生活习惯后再决定是不是有必要。

如何买到隔音好的房子

谈隔音,就不得不先讲房子,这是问题的根源。

如果房子本身基础架构隔音特别差,或周围噪声源特别多,后期就算补天补地补空气,可能都收效甚微,还浪费一大笔钱。

这笔钱用来买个基础隔音相对好点的,噪声源少点的房子,不香吗?

选房小技巧:

● 预算不够,优先看零几年建的六七层砖混结构房;预算非常充足,直接看独栋别墅,拒绝二手高层;中间人群买高层新房的话,尽量不要精装修,毛坯房最容易加装各种隔音措施。

● 尽量不要选临街或周围有什么商圈的。楼层的话无论是6层以下或是24层以上都可,最怕的是不上不下的中间层,慎重!

● 多从网上查查开发商的资料,重点看网友评价反馈,比如被网友大量吐槽隔音差的某科。

● 看户型图,通常粗实线为承重墙,起码得是24墙,粗实线越多,隔音也会越好。

一定要现场看房,带个量尺,从门框窗框处,亲自量量墙有多厚,尤其像卧室和客厅之间这种墙,尽量不要选十几厘米厚的。

● 二手房在买之前,晚上七八点在里面待上个两三小时,看楼上下有没有噪音传过来。新房的话,邻居都未入住,就只能自求多福了,有实力尽量选高档些的小区,圈子很重要,物业也更有保障。

为什么隔音这么难

其实在国内,降低建筑成本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早在70年代中国第一批高层住宅兴起时,就规定把层高降到2米5,每栋楼省下的成本就能多盖一层。

但是现在的商品房,建筑成本也压得特别低,结构上全都是够用、符合标准就行,楼板、墙体厚度,卡在刚刚好的数值上。

按国家标准,楼板最少8cm,有预埋暗管的是10cm。8cm厚度也就巴掌宽,隔音效果可想而知。

而且《住宅设计规范》中有句话,「当条件受到限制时」。

这就给了开发商发挥空间,就像苍蝇看到有缝的蛋,能偷工减料的使劲减,花钱上从来没人比他们精明。

关键个人还没法维权,操作非常麻烦。盖楼牵扯到开发、设计、施工、材料等很多部门,任何一个环节违规都可能出现隔音差的情况,举报也没用。

以前那种七八层楼的房子,几乎每面墙都是承重墙。墙体本身就有24cm(俗称24墙)。也就是一块砖的长边宽度,这个还没算抹灰层的厚度。

左边墙体为24墙,右边墙体12墙

而现在的高层,除钢筋混凝土的剪力墙与柱子外,都是12cm厚的12墙,这种厚度夜里人打鼾都能听到,卫生间、储物间可能更薄,只有6-8cm。

再加上国家现在禁止用实心红砖,砖体用的都是轻体砖(充气块)或打孔红砖,就是那种中间有很多缝隙孔洞的砖,隔音效果很差!

轻体砖

实心红砖

所以说实话,在国内选房看结构的话,除非买独栋别墅,否则在隔音上,只能说选相对较好的,日后隔音装修花钱相对少点的,指望开发商没用。

步入式衣柜、储物间这些收纳空间的隔断通常是使用轻钢龙骨石膏板墙,因为搭建方便、不占面积。

但要是隔断生活起居空间,则推荐使用轻体砖墙,隔音效果更好,轻体砖墙内部丰富的气孔也能起到很棒的隔音效果,不输给一般的砖墙。

装修前后降噪措施

▏选门▕

不大面积折腾,隔音又最出效果,门绝对第一位。

门的厚度至少达到50mm,才能有一定隔音作用,比较理想的门厚在55-60mm之间。

再就是内部填充材料,现在市面上很多门都采用内填蜂窝设计,原材料就瓦楞纸,隔音不用想都特别差。

隔音最好的是实木门,内芯密度高,同样价格也最高,起码四五千,普通家庭没必要。

隔音效果紧随其后的是实木复合门,内芯为木条或板材,价格没纯实木那么高,千元以上,绝对的性价比选择。

如果没有条件使用实木门或实木复合门,有桥洞结构的门芯也可。主要填充实木木屑,隔音也够用。

门扇的话,在这里我们建议T型门,门扇长出一小截,盖住门缝,从上面看就像个T字型。

它的门缝是完全挡住的,咬合紧密不漏音。平口门与门框之间留有缝隙,声音会从门缝传到室内。

▏选门五金▕

门的五金也十分重要,质量不好的话,用段时间就发出吱呀的声音,别说隔音,自己就开始制造噪音,跟柯南的中场音效一样,想想就闹心。

综合看推荐T型实木复合门,预算充足还可以入手磁吸静音门锁,价格多200+,两者结合双剑合璧,起码自家的噪声不用担心了。

其他空间门的隔音效果:推拉门>折叠门>吊轨门>谷仓门,想隔音好一点就放弃谷仓门吧。

不同材料的门隔音效果:填充隔音棉的门≥实木>填充刨花板>桥洞力学板>填充蜂窝状结构的纸基>填充空芯纸板。

如何辨别门的内材料?

第一要问:直接问销售,门的内部材料填充的是什么?然后索要质检报告,直接看空气声计权隔声量那一项。

第二要看:看门的厚度,越厚隔音效果越好;看门的平整度,门的边缘越平,同门套的结合越好,而不管是什么结构。只要变形的门隔音肯定不行,漏风。

第三要听,走道门的一侧,轻轻地敲,感觉门的传声效果如何,一般传声效果好的,隔音效果差。

其他选门降噪小技巧:

? 要选择面板上有一定花纹装饰的门,有吸音功能,隔音效果好!

?普遍来说,越重的门隔音效果越好,但不是绝对。

?复合木门的内部会用蜂窝纸板填充,虽然很轻,但是隔音的特性却很优秀。

?选门更需要在意的是厚度和密封性,隔音好的室内门在门框的上、左、右上都会有密封条,除了减小关门时的动静,也能更好阻挡噪音。

?至于单薄的折叠塑钢门、推拉式的谷仓门,隔音都比较差。

? 安装时注意门缝的大小,缝越大隔音越差,选择T型口的门能够严丝合缝,隔音效果好!

? 给门的四周都安装防撞条,能明显减小噪音!

? 带静音门锁的门开关声音小,不会吵醒家人!

▏选窗选玻璃▕

第一步看窗玻璃,但得先根据前面讲的,判断自家的外界噪声源是什么,做针对性选择。低层或马路噪音,多中低频;高层或广场舞声音,多中高频。

常用的有普通的白玻璃,真空玻璃,中空玻璃、夹胶玻璃,钢化玻璃,白玻璃强度不高,容易破裂,有一定的安全隐患,真空玻璃能做到真正真空的几乎没有,所以市面上大多数采用的是中空玻璃或者钢化玻璃。

中空玻璃也被称为双层玻璃,在两层玻璃之间设置多孔的铝条进行间隔,用密封胶条将两层玻璃进行密封胶合,一方面保证其密封性能,另一方面由于两块玻璃中间的中空状态,能非常有效的阻噪隔音

或者也可以用三层玻璃,对于隔音要求高的,甚至可以采用双层或者三层夹胶玻璃,都可以起到非常优良的隔音效果。

中空玻璃是我们最熟悉的隔音玻璃,比较推荐。市面常见,价格也能接受。钢化玻璃5+12+5,大概在200/㎡左右。

但根据央视请清华教授做的实验结果来看,中空玻璃只能隔绝中高频噪音,对低频噪音效果很差。

如果住在临街,不想体验在马路边睡去,在菜场中醒来的感觉,最好选择夹胶玻璃。

夹胶中空玻璃就跟三明治一样,两片玻璃中间夹pvb薄膜,工艺分干夹和湿夹两种,具体做法不用知道,就知道干夹的更耐用就行。

但是不太好买,价格也更贵,三层夹胶玻璃一般都达到了1100元/㎡,有的甚至达到了1500元以上。

至于市面所谓真空玻璃隔音最好的说法,不可信。根据实验结果,真空玻璃隔音效果其实并不好。

再看窗体材质,建议用断桥铝的,60型材大概4-600元/平米,70大概550-700元/平米。

外部环境噪声特别大,可以用塑钢。但塑钢窗框保温性不太好,而且容易下沉变形,寿命短。

开窗方式最好选平开窗,推拉窗和内悬窗因结构缺陷,密封性不好,所以隔音效果非常不理想。

总结,一般家庭隔音用「断桥铝合金的窗体+双层中空玻璃+平开窗」这样的组合就OK!整体算下来,也得在1000+/㎡。

如果装修后发现噪声问题严重。对于门窗,说实话,能换就换,也不算费事,按照上面说的选就行。想换只想减缓的话,重点就是解决缝隙问题。

如果家里不是T型门,是平开门,门扇与门套间会有缝隙,用几块钱一米的密封条或隔音条堵住就行。

窗户也是,可以用隔音条都加一圈,有奇效。

▏选地板▕

地面隔音相对来说没有吊顶和墙面重要,属于主动降噪,活动多怕打扰邻居,可以铺实木地板或软木地板,升级版则在地板下再铺隔音棉。

实木地板因木纤维的多孔性,是地板隔音功能中的佼佼者,隔音效果远优于瓷砖。

大部分摩擦、走动、挪动家具的噪音都可以隔绝,东西掉在地上也会缓冲减低噪音。

软木地板,用料是栓皮栎橡树的皮。

树皮可再生,比实木地板更环保、更隔音,也能带给人极佳的脚感。

一般静音软木地板价格在300-600元/㎡,也有1000+/㎡的。

▏选墙面▕

日常的说话声音都能被听到的话,相应地加强某面墙的隔音效果就好了。

普通隔音,轻钢龙骨+隔音棉+隔音毡+防水石膏板。

正在装修时,推荐最好的办法是安装2层的穿孔石膏板,再外敷一层普通石膏板就行,或两层穿孔石膏板的孔需要错开,刷上腻子和墙漆也总共只增加了3cm的厚度,但是对于隔音效果很好,造价大约在每平米60~70元。

升级隔音,以上基础上还要打减震器、再加一层隔音板+隔音胶。

穿孔石膏板的隔音效果是公认的,很多音乐学院的琴房也都是用穿孔石膏板内塞隔音棉的工艺。 实在是闹腾,直接靠墙再用轻体砖加砌一层就好了,但是这对于面积损失很大,不是特别要紧的情况并无必要。

沿着墙体做一面通顶大柜子,相当于变相增加了墙体厚度,同时又能利用柜子里的空间进行收纳,一举两得。板材、实木的门板因为内部结构有细小空隙,隔音效果要比晶钢、烤漆门板要好一些。

但要是噪音来自于剁肉、走路、挪家具,这就很难处理了,因为声音会通过墙体和楼板传过来。即使是做了吊顶并且在吊顶里塞入了隔音材料,对于楼上的噪音阻隔也很有限。

如果确实睡眠很差,不希望被打扰,那么也许墙面、顶面都要做隔音处理,用轻钢龙骨搭建一个屋中屋,然后在吊顶和墙面的缝隙中填充隔音棉会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地面没法做太大的调整。

如果想在装修时就做到墙体顶面隔音,那要做好牺牲空间的准备,小户型得好好考虑一下!顶面也是同样操作,需要吊顶填充隔音棉,但这样层高至少要低20cm左右。

墙体薄是导致隔音差的根源,没什么特别好的办法,主要是装修时在墙体里填充隔音棉,再贴隔音毡,封石膏板,想效果再好点,可以加层吸音板。

下面了解一下隔音材料。

隔音毡,它用橡胶、塑胶等制成,环保无异味,常用于吊顶、墙体和管道隔音。经国家建材局检测,计权隔音量(一种评价物体隔声效果的计量单位)Rw分别为23dB,27dB,30dB。

隔音板,平均隔声量超过30dB的板材都称作隔音板,隔音效果好。不同材质隔音板效果差别很大,购买时要看好报告。认准中国计量认证CMA和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两家授权。

隔音棉,内部有很多小细孔,和海绵吸水一样,能吸收声波能量,减弱声波。隔音棉有很多种材质:聚酯纤维隔音棉、玻璃棉、岩棉多用在吊顶、墙体隔音填充,隔音效果好,整体价格5-200元/㎡上下;玻璃棉、岩棉很便宜,但考虑环保性,建议选择聚酯吸音棉,性价比较高。

高密度装饰性海绵和梯度棉(聚酯纤维棉一种)可用于已经装修的墙面吸音降噪。

▏管道包管▕

半夜经常被冲厕声吵醒?就是管道没做隔音处理。

可以用三种方式:

● 用隔音棉把水管包住,外面再砌层砖;

● 在管道上涂一层隔音涂料,裹层隔音毡,再包层隔音棉,最后上一层隔音毡;

● 直接把pvc管换成螺旋消音管。

▏电梯井该如何隔音▕

在很多户型当中,一些卧室的空间和电梯井相邻,电梯的噪音严重影响人的居住和休息。那么这种情况需要对靠近电梯井的墙面做好隔音的处理。

现在原始墙面铺贴隔音毡,将减震装置固定在墙面并且打好龙骨,在内部填充隔音棉,在其外部再通铺隔音板,最后上石膏板。

方法有很多,这里只列举最为常用的方法,无论什么方法,都无法完全消除电梯的噪音,电梯上下运行震动产生的声音,要做隔音是非常难的,最多只能减少50%-70%的噪音。

装修后隔音怎么办

窗户是外墙上保暖和隔音的弱点,所以面对屋子外的噪音,首先得从窗户开刀。

推拉窗为了保证推拉顺滑,走轨和窗户、窗扇和窗扇之间都留有缝隙,这些缝隙都会很大地影响隔音效果。

相比之下,平开窗和内倒窗都有胶垫封条,密封性更好,噪音也不容易传到屋子里。

对于门窗,说实话,能换就换,也不算费事,按照上面说的选就行。

不想换只想减缓的话,重点就是解决缝隙问题。

如果家里不是T型门,是平开门,门扇与门套间会有缝隙,用几块钱一米的密封条或隔音条堵住就行。

窗户也是,可以用隔音条都加一圈,有奇效。

由单层玻璃升级为双层玻璃,也是隔音的好办法,双层玻璃尤其是中空玻璃之间的夹层能够更好地阻挡噪音的传递。

在安装窗户时,得用发泡胶细细地把窗框和墙之间的缝隙全部填上,才能又保温又隔音。

不想拆掉旧的窗户,在旧窗户内外侧再加装上一层窗户,同样能有很好的隔音效果。

窗户的更换通常都是装修中先进行的工序,因此可以在更换窗户后看看是否已经解决了噪音问题,再决定要不要进行下一步的改动。

另外,加挂厚重的窗帘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阻挡窗外传来的噪音。

▏软装隔音效果不好咋办▕

我们经常会听到家里多放些布艺家具、挂窗帘、绿色植物等会降低噪声的说法。

但根据清华教授实验结果,这种做法的降噪效果其实非常弱。

理论上讲,如果将房间的六个面都用布艺这种吸声材料的话,可降十分贝左右。

但问题就在于,我们加装布艺放些家具,覆盖面积非常有限,所以降噪效果也......

同样的,户外高大的树木才有降噪效果,家里摆上那么几盆花,效果肯定不行的。

最后还是那句话,终极措施换小区,换邻居,壕的请换独栋别墅。

换不了,前面那些办法能试的也都试了,还是不行,那劝你还是买个好耳塞吧!

噪音矛盾,没有赢家

我们为什么对噪音如此反感?

受到噪音干扰后,大多数人忍不了就会与邻居交涉。得不到对方的理解,会产生对噪音制造者的厌恶。

这种厌恶日积月累,结果要么害己,要么伤人。

这也是噪音纠纷会上升到刑事案件的原因。

噪音矛盾,没有赢家。相对于被动降噪,互相体谅、主动降噪才是国人素质的表现。

同时,噪音扰民立法完善,提高住宅隔音标准,才是解决噪音问题的根本。

其他降噪措施

无论是跑步机、划船机还是动感单车,底部都会带有橡胶脚垫以减少噪音。为了保险起见,可以在健身器材下再铺一层地毯,最大程度避免撞击噪音的产生。

无论是从邻里关系还是钢琴本身的角度,立式钢琴都建议不贴墙放置,钢琴背面和墙面保持适当距离,能够让钢琴发出更好的音色,避免钢琴受到温差和墙体湿度影响。

打击乐器会发出低音,这些低频噪音能够通过墙体传播,因此家里有架子鼓(真鼓)时,最好划出一个专用练习室,面积越小越好(省地省材料),墙地顶全部都包上橡胶和聚酯纤维的隔音毡。

最后,如果确实对家里的隔音要求较高,或者大楼内部的噪音无法消除,请专业的隔音处理施工公司进行设计和施工是最好的选择,毕竟这些更多面向娱乐场所、电影院、酒店的公司有更丰富的经验。

系统节能门窗

高端系统门窗品牌

高端隔音门窗

隔热隔音门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