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的“共富工坊”
——柯桥区安华村下好“沉浸式农业体验基地”先手棋
编辑:张美芳 王焱鑫 江 风
如何拉长“共富”产业链,持续促进农户“家门口”创业就业?绍兴市柯桥区安昌街道安华村的对策是——下好沉浸式农业体验基地先手棋。至今村里的“共富工坊”已带动本地村民从事果苗栽种、大棚管理、果蔬采摘包装等50多人就业,这也是村里通过挖掘乡村文化、盘活闲置资源等一系列举措的结果。
“师爷共富”菜篮子,拉长“共富”产业链。安华村立足本土资源,以党建联建为纽带,依托产研融合,成立安华村果蔬共富工坊,打造集蔬菜采摘、品尝、观光及研学于一体的沉浸式农业体验基地。与农科院合作建成近7亩的的标准化现代玻璃温室大棚种养基地,引进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学院研发的樱桃番茄等最新良种,采用全自动现代化数字化管理模式,在线上与线下均获得“果硕鲜甜”等好评,复购率达75%,预计今年果蔬销售额达90万元。同时,开发“蔬香安华”特色研学游线,打造乡村产学研合作基地,与安昌古镇等周边资源串点成线,开展专业性蔬果科普研学教育等活动,促进农旅融合。
闲置资产再利用,“香肠”酱香引客来。安华村抓住安昌地区传统酱制品制作的优势,积极盘活闲置资产,将房龄已超30年的原村级物业进行回收,打造成拥有一幢标准化制作基地与一幢酱制品非遗传承体验基地的“香肠共富工坊”。作为安昌街道内首个村级酱制品非遗产品工坊,在2023年年底,安华村投资打造了两个100多平方米的大型铝合金阳光立体晒房,一举改变了以前安昌香肠靠天吃饭的传统晒制生产工艺,有效稳定香肠、酱鸭、鱼干等酱制品的产能产量。同时,为了杜绝商品质量参差不齐、食品安全等问题,前期对全村“香肠制作能手”进行摸排并进行统一培训,在既把握香肠品质的同时,又能让村民在家门口挣钱。去年,试运行一个月时间内,三批次香肠销售额就达二十余万元,全年带动三十余位村民收入十余万元,真正实现酱香共富。
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带货拓销路。为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升果蔬等农产品附加值,安华村借助科技和互联网,建立蔬香安华电商直播共富工坊,打通线上线下销售双渠道,按照四时节气,通过直播帮助村民们代销农产品,从小番茄,七彩菜籽油,到自产大米,自制腌菜、香肠,力争打响“蔬香安华”品牌。自今年小番茄开摘以来,通过开展直播活动吸引四方宾客,实现增收致富。直播下游产业链的劳动力配套服务,也提供了裁剪、包装、检验、发货、淘宝客服等多种岗位需求,村民从传统的单一农耕生产转向各行各业。去年整体通过直播助力农产品销售20余万元,今年势头看好。安华村因此跻入“浙江省未来乡村”“浙江省新时代美丽乡村精品村”行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