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市门窗有限公司
文章目录:
1、非凡园区何以“立”2、由“高原”走向“高峰”:江苏沭阳打造千亿级纺织产业集群3、宿迁沭阳纺织产业崛起 龙头企业引领产业提档升级
非凡园区何以“立”
1994年苏州工业园区手绘规划图(新华社发)
2012年拍摄的苏州工业园区照片(新华社发)
2024年8月拍摄的苏州工业园区 李博摄
??在苏州工业园区,有两张被津津乐道的图片:一张是30年前的手绘规划,另一张是30年后的现场实景,惊人相似的两张图片见证时间的力量,令人感叹梦想照进现实。
车辆从苏州工业园区雕塑《升华》下通行 季春鹏摄
??一张蓝图绘到底。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考评“八连冠”,278平方公里的苏州工业园区,无“墙”有“强”;倾30年之力雕琢一座理想之城,这里更是中新两国“国际合作的成功范例”,开放与创新、创新与产业、产业与城市深度融合。
俯瞰苏州工业园区(2023年7月3日摄) 李博摄
??传统文化中,“而立之年”既指事业初成,也寓意人格独立、学识自立。从“阡陌水乡”蝶变“创新之城”,非凡园区何以“立”?
这是8月30日拍摄的苏州工业园区“东方之门” 李博摄
??从“窗”到“门”,三十而“丽”。
??金鸡湖畔,苏州地标“东方之门”如同一扇时光之门。西边的千年姑苏城“人家尽枕河”岁月静好;东边的苏州工业园区“最美天际线”高楼迭起。
??古城与新区交界处,矗立着名为《窗口》的雕塑,造型是被风掀开的窗帘。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这里成为中国了解世界的窗口,也是世界启发中国的“种子”——中国和新加坡政府1994年正式签署协议,要把苏州工业园区打造为“深层次合作试验场”。
??曾经郊外的水田鱼塘,如今平均每天创造国内生产总值超10亿元,更是交出3个“超万亿”的靓丽成绩单,累计实现税收收入1.09万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万亿元、进出口总额1.54万亿美元。
金鸡湖畔,人们在欣赏晚霞并留影(2021年7月29日摄) 苏州工业园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亦“园”亦“城”,三十而“立”。
??虽名为“工业园区”,但自诞生之日起就没有将“工业园”作为自身定位,而是秉承“产城融合”的理念,以人为尺度建设“智慧生态、宜居宜业的幸福城市”。
??环金鸡湖风景最好的C位,留给商业、文化、艺术,更远处渐次铺开的才是厂区和办公区。打造高科技工业园区的同时以“人的生活质量”为目标,园区首先关注的是百姓日常的一蔬一饭、柴米油盐,以“邻里中心”为依托的“15分钟便民生活圈”,公共服务实现由“普惠均衡”向“优质精准”的转变。
??无远弗届,三十而“厉”。
??30年前,以人为师学习借鉴国外发展经济和管理城市经验。30年来,园区再接再厉,学以致用。2024年9月底,园区开发建设30周年纪念雕塑《飞翔》揭幕,以苏州传统建筑的房瓦为创作元素,通过错落排列与夸张化的艺术处理,构成翅膀的形态,寓意比翼双飞、展翅翱翔。
苏州园区港一角(2024年1月14日摄) 苏州工业园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看不见的“翅膀”飞往更广阔的天地。2006年,园区携手省内最年轻地级市宿迁达成合作开发苏宿工业园区的协议,起笔一张“苏北好江南”的新蓝图。从美国、新加坡到阿联酋,跨区域合作、协同发展的“朋友圈”越来越大,成就了千万个创业者的梦想,也让远隔山海的人们结成命运相连的发展共同体。
苏州工业园区斜塘老街(2023年4月19日摄)苏州工业园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30年前的开放窗口,让世界走进苏州,如今园区主动出海,以制度、规则和标准的开放与世界深度接轨。苏州园林追求“小园极则”,与园区打破物理空间的藩篱、追求“无限园区”,恰有共通之处。用古典园林的精巧,布局现代经济的版图;以双面刺绣的绝活,实现东西方的交融——30年来,充分利用创新优势和国际化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开放优势,既是园区的来路,也是它的未来。
??徜徉苏州园林,可感“移步换景”之妙,走过一扇门宇,能看到三种截然不同的美景。不妨随着方寸之间的镜头,看见园区的历史变迁,也看懂园区与世界的交融。(杨丁淼 陈圣炜)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由“高原”走向“高峰”:江苏沭阳打造千亿级纺织产业集群
江苏恒能家纺新材料有限公司万余平的生产车间内,近500台各式织机一字排开。 刘林 摄
江苏恒能家纺新材料有限公司万余平的生产车间内,近500台各式织机一字排开。 刘林 摄
中新网宿迁5月31日电 (记者 刘林)“到2023年,沭阳纺织产业年可实现开票销售300亿元,将引领全县纺织服装产业由‘高原’走向‘高峰’,2025年将达千亿级。”31日,2021江苏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园区)发展大会在江苏省沭阳县举行,沭阳县委常委、沭阳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石敬峰在作推介时称,目前,该县汇集众多知名纺织企业,建成多个国家级生产基地,纺织产业开票销售连续三年增长30%以上,总量一直位居苏北前列,成为江苏最年轻的产业集群。
据了解,纺织服装是沭阳工业发展的特色主导产业,建国后,纺织产业在沭阳风光无限,益民织布厂、麻纺厂、针织厂等企业产销两旺,“丰满格布”荣获全国好产品称号,沭阳县服装厂被命名为江苏省“大庆式企业”。进入新世纪,纺织产业跟随该县工业经济一起迎来了黄金发展期,一大批质态好、前景好的亿元纺织项目纷纷入驻,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目前全县拥有高端纺织企业558家、规上企业180家,年产值超过200亿元,是江苏最年轻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
参会嘉宾在沭阳家纺特色产业园规划区参观纺织企业。 刘林 摄
当天上午,在沭阳家纺特色产业园规划区,江苏恒能家纺新材料有限公司万余平方米的生产车间内,近500台各式织机一字排开,气势恢弘,机杼声不绝于耳。
公司负责人介绍,该项目计划总投资30亿元,引进先进的加弹机、提花机、剑杆织机、喷气织机、喷水织机以及印花染整设备等,主要生产加弹丝、窗帘布、沙发布、墙布等家纺面料。“项目规划分四期建设,项目全面建成投产后,年可产各类高档家纺面料15亿米、年产值50亿元、年纳税超2亿元、用工5000人,将成为苏北地区规模较大的家纺用品生产基地。”
沭阳县委书记彭伟介绍,对沭阳来说,一部纺织史就是催人奋进的奋斗史。“面对新冠疫情的严峻考验和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沭阳纺织服装企业及时转产,全力做好口罩、医用防护服、消毒湿巾及相关原辅材料的生产保障工作,为夺取‘双胜利’贡献了纺织力量。”彭伟说,后疫情时代,沭阳将坚持以补链延链强链为主攻方向,150亿级桐昆集团沭阳项目开工建设,50亿级凯瑞博科技、常沭新材料,1.5亿美元洲际纺织等一批上下游项目相继签约,纺织产业呈现出跨越发展的喜人态势。
大会现场,江苏凯瑞博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常沭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7家纺织企业与沭阳县达成项目签约,签约金额达160余亿元人民币及3亿美元。(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宿迁沭阳纺织产业崛起 龙头企业引领产业提档升级
日前,参加首届全国纺织服装产业园发展论坛的代表们在参观沭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智能针织产业园后,给予一致点赞。当天,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以及17个省市的250多名纺织行业代表齐聚沭阳,共话纺织产业高质量发展。
“沭阳纺织业强势崛起,是沭阳工业守正创新、砥励奋进的一个缩影。”沭阳县委书记、沭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卞建军说。数据显示,今年1-10月,沭阳县纺织产业实现销售收入92.2亿元,同比增幅42.8%,预计全年销售可达120亿元,将成为沭阳经开区装备制造产业后又一个销售过百亿元的产业。
传统纺织业昂首走上“现代路”
纺织业是沭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传统产业,也是支柱产业。近年来,通过技术改造、提档升级、产学研结合等路径,当地传统纺织业加速向现代纺织业转型提升。
“科技改变企业,科技创造未来。”江苏腾盛纺工集团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与东华大学、天津工业大学、江南大学等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建成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等科研平台,新品迭出,其中与天津工业大学联合开发的光触媒窗帘和负氧离子墙布新产品,刷新不少消费者对窗帘布的认知。
目前,该公司每年开发新产品不少于10个,拥有国家专利900多项,年产窗帘布面料近1080万米,产品销量在浙江柯桥市场排名第一,成为国内遮光提花面料、墙布产品开发基地。
在沭阳经开区,像腾盛这样依靠技术创新,推动产品创新和企业发展壮大的事例层出不穷。江苏红磨坊纺织品有限公司斥资5000万元新建智能化车间,引进高速智能经编机300余台(套),销售收入同比增长五成。一期投资3亿元的江苏衣道科技有限公司通过革新生产设备,提高生产自动化程度,生产效率比同类厂家提高20%以上。该公司生产的新型复合纱线,质量优于常规纱线,应用领域从织袜、内衣,拓展到面料、家纺、医用绷带等,增强了产品市场竞争力。
通过追求进步和革新,沭阳经开区涌现了红柳、新东旭等一批创新力强、活力四射的纺织新星。“尽管企业数量仅占全县纺织企业四分之一,但发展质量是拔尖的。”沭阳县委副书记、县长彭伟说,沭阳经开区规模以上纺织企业数量占全县一半以上,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有9家,省名牌产品5个,省级以上研发机构12个。
龙头企业引领产业提档升级
包覆纱、智能针织和特色家纺是驱动沭阳纺织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三驾马车”,在产业发展、产业升级中扮演着引领者的角色。
经过多年发展,沭阳包覆纱已成长为全国行业中颇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特色产业。当地形成以月源纤维、嘉德纤维等一批规模企业为支撑的产业集群,拥有包覆纱机4800台(套),占全国近20%,成为全国设备最多、产量最大的优质包覆纱产业基地,并制定全国包覆纱产业行业标准和全国包覆纱加工贸易单耗标准,掌握了行业话语权。
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引领和带动。江苏宋和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提花设备产销量全球第一,在小众行业里扮演着领军者角色。今年1-10月,该公司销售收入同比增长70%。“从提花机配件到成品,从软件到硬件、电控系统,全部实现自主设计和研发。”公司副总于江告诉记者,公司紧密结合产学研,建立产品研发体系,有力巩固了在行业中的龙头地位。提花机的生产,带动当地机械制造业发展,目前有10多家机械企业为其生产设备零部件,催生形成一个新产业链。
政策给力,为沭阳纺织产业转型升级点燃一把火。沭阳县出台37项相关政策,条条都是“真金白银”,如对新落户项目,设备奖励最高10%、贷款年贴息最高300万元,可连续贴息3年,还可提供厂房配套和股权投资;对已落户企业,技术改造、提档升级、技术创新、融资渠道、绿色发展、要素配置等,均有专项扶持,补助最高达1000万元;属于重特大项目的可“一事一议”。
“不仅政策贴心,服务也很温馨,对来沭企业,我们始终坚持‘有求必应、无事不扰’,不管分内、分外事,都当作是自己的事,政策之内全力帮,真情用心当好‘店小二’。”沭阳县委常委、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石敬峰说。
深耕特色产业探出发展新路
沭阳纺织业拥有“机械装备-纺丝-加弹-织造-印染-成衣”完整的产业链条。围绕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按图索骥”,补链强链,带动存量提升,沭阳经开区纺织产业走出一条提档升级之路。
2015年9月,沭阳经开区规划建设全国首个智能针织园区——“沭阳智能针织产业园”,配套建设公共食堂、员工宿舍,实行统一物业管理,取消企业独立建厂区的做法,为企业节省大量投资。同时,园区围绕“设计智能、设备智能、产品智能、物流智能、管理智能”深耕经营。率先落户的江苏西南智能纺织有限公司,设备全部从意大利进口,为彪马、新百伦、阿迪达斯等国际品牌定点生产,年产各类袜子5亿双,产品远销日本、美国等。目前,园区一、二期24.5万平方米厂房及配套用房全部投入使用,已有11家企业入驻,其中8家投产运行。“未来5年,园区将打造成百亿级产业园。”沭阳经开区投资促进局局长、智能针织产业园管委会主任魏伟说。
与宋和宋公司仅一路之隔的腾盛纺工集团,其总价1亿元的电子提花设备全部是由宋和宋公司供应。今年新落户、计划投资30亿元的江苏恒能家纺有限公司首期1000台提花机设备也来自宋和宋公司,喷水设备则由腾盛生产供应,主要生产设备采购不出园区,为企业生产和降低成本赢得先机。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淮滨参观后感慨地说,沭阳智能针织产业园以商引商,以产业聚商,契合开放、共享、集约的发展理念,为全国纺织园区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石敬峰表示,今后将立足大数据、物联网和智能管理,发展智能窗帘、布艺家纺、功能家纺、主题家纺,从跟随式发展转向引领式发展,力争到2025年将纺织产业打造成千亿级产业板块。(丁亚鹏 王佩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