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御山圣容寺,一座曾经风光无限的传奇寺院
御山圣容寺
1973年发现的圣容瑞像佛首, 现藏于永昌县博物馆。
甘肃地处丝绸之路要道,作为最早的佛教传播地区之一,甘肃佛窟、寺院众多,著名的寺院不少,而位于甘肃永昌县的圣容寺,现在名气却并不显著。然而了解一下圣容寺的历史,你会惊讶于历史上圣容寺有多么的了不起。这座沉寂了近千年的古寺,曾经在古丝绸之路上具有很高的历史地位,是河西地区著名的汉传佛教寺院之一。
御山圣容寺遗迹
御山圣容寺位于甘肃金昌市永昌县城北10公里处的御山峡西段,城关镇金川西村一社。御山峡属于龙首山脉,峡谷东西走向长约3公里,一条小河贯穿峡谷,两侧御山之间即为圣容寺。圣容寺遗址背靠古长城,南北两山逶迤蜿蜒,山形奇特,被誉为白象托塔。
圣容寺初建于北周保定元年(公元561年),初名瑞像寺,隋炀帝曾特意前往拜谒,该寺改名“感通寺”,吐蕃统治河西时,改名圣容寺至今。圣容寺在漫漫千年间的历史长河中历经了兴衰。到了上世纪50年代,所剩的寺门和殿宇也被当地群众拆除,只剩下两座唐代砖塔和石壁上的浮雕佛身遗迹。
保存下来的这两座建于盛唐时期的土基佛塔,形制如同西安小雁塔,是甘肃地区唯一保存下来的唐代佛塔建筑,弥足珍贵。
“大塔”有史料记载被称为“舍利塔”,为唐代重修之塔,形制为方形七级密屋檐式空心砖塔,塔基边长10.8米,通高16.2米,从下至上略有抛物线收分,外表美观朴素。塔的一层南侧有塔门,二三四层南面开有窗户,砖砌叠涩塔檐。在塔内墙壁上还残留着与敦煌莫高窟相同的壁画和“僧人一千五百人”及“圣容寺”榜题。
“小塔”坐北朝南,也是七层塔身空心砖塔,塔基边长5.26米,塔高4.27米。南面一层有劵砌拱门,方形塔檐以砖横斜而砌,层层叠涩挑出3-5层。小塔内空间很小,仅能容纳一人站立。
双塔雄峙御山山顶,一大一小一高一低遥相对望,在苍茫龙首山中,直刺碧霄。双塔所拱卫的山谷之间就是曾经辉煌无限的圣容寺。2001年6月,圣容寺塔作为唐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圣容寺内的核心文物是一通高一丈八尺的浮雕石佛瑞像身躯,现还完整地挺立于原寺址石壁之阳。石佛瑞像佛首的发现是在1973年6月,当时永昌县文化馆馆长黄兴玉普查文物时来到了龙首山脉里的御山峡谷,在附近一农户的牛圈中发现。像首高约58厘米,头顶有较为低平的螺髻,面相方颐,鼻梁隆起(稍残),上眼皮微垂,下方有曲线一条,据考证,佛首属北周或隋代时期的造像,呈现出浓厚的印度造像风格。这尊发现的佛首刚好可以和圣容寺浮雕石佛瑞像身躯铆接在一起,完全符合敦煌壁画中描绘的有关圣容瑞像身首迎请安装、可以分离,可以再重新安置佛头的场景。佛首现珍藏于永昌县博物馆,为国家二级文物。
圣容寺传奇来历
圣容寺和寺内的石佛瑞像,远在北魏、北周时期就驰名河西,隋唐时期声震江南、誉满西域。
说起圣容瑞像的来源,不得不提起一位在佛教历史中久负盛名的高僧——刘萨诃。
东晋时期,北方曾有一位影响力极大的高僧释慧达,俗名刘萨诃。相传他有超凡的预知和感应力,被称为圣僧,成为佛教的第22代宗师,在佛教典籍中多有记载,莫高窟中也留有许多壁画故事。
他在河西修行时在云庄寺落脚,一日望着御山峡谷的方向顶礼膜拜,并做出一个神奇的预言:他日此山当有瑞像出,灵相具者,则世乐时平,若其有缺,则世乱人苦。即佛像身首完整则百姓安康世道太平,若身首分离则会天下大乱黎民受苦。
在他预言86年后,一天御山峡谷中山摇地动,断壁中出现一尊石佛,肢体俱全唯独缺佛首。当地官民十分震惊,立刻安排能工巧匠雕出佛首,隆重安放,谁知白天放上去晚上就掉下来,多次如此。此后数十年间,天灾人祸不断,应验了刘萨诃的预言。
到了公元557年的一天,距御山峡谷100余里远的凉州七里涧(今武威市)夜现祥光,人们前去观望时发现一尊佛首,众人认为此头像便是御山石佛之首,官民立即用彩轿送去到御山峡谷,谁知神奇的一幕出现了,古籍记载,佛首与佛身“相去数尺,飞而暗合,无复差殊”。于是,天下太平,人民安居乐业。继而各朝皇帝借助此预言,修寺教民以图繁荣昌盛。
正是因为圣容瑞像有着如此传奇的由来,所以圣容寺在古代南北朝、隋唐时期地位非常之高。作为皇家寺院,历朝皇帝都曾前来捐资献物。
圣容寺曾经盛况无限
敦煌莫高窟壁画中关于刘萨诃的故事很多,藏经洞文献中有关刘萨诃的资料也很丰富,这些壁画和资料大都是刘萨诃在永昌(古称番禾)弘佛活动的反映。因为,刘萨诃不仅是修建莫高窟的大和尚之一,还是开拓永昌圣容寺的祖师。
圣容寺与敦煌莫高窟渊源颇深。莫高窟有11个洞窟壁画涉及刘萨诃及圣容瑞像、圣容寺的故事,此外还有流失海外的敦煌经书文物里也有相关记载。
据《敦煌研究》介绍,敦煌莫高窟已清理出绘有壁画的洞窟42个,其中在8个洞窟都绘有大量的凉州北御山山谷佛像出现和有关刘萨诃佛迹情节的壁画和榜题。现存的佛教文献中,如《冥祥记》《佛记》《高僧传》《续高僧传》《神僧传》《法苑珠林》《集神州三宝感通录》《释氏稽古略》《释迦方志》均有记载。
现在大英博物馆作为珍宝保存的一份文物里就有圣容瑞像,这是一幅完成于唐代时期的绢画。它是在1907年被英国人斯坦因从敦煌莫高窟藏经洞里盗走的。
事实上,永昌圣容寺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一直是中国北方佛事活动的中心。
北周皇帝宇文邕于保定元年(公元561年)下旨,调集凉、甘、肃三州人力在瑞像诞生地造寺,历时三年完工。寺庙绵延数里,蔚为壮观,皇帝赐名瑞像寺;隋大业五年(公元609年),隋炀帝西巡,带领西域27国特使,亲临该寺拜谒,御笔将瑞像寺改名为感通寺,敕赐大量财宝,下旨扩建,一时间该寺名播天下,遐迩闻名;公元705年,唐中宗派兵部尚书郭元振诣寺礼谒,后又派御史霍嗣光持幡花,锈袈裟等赴寺礼敬,并敕令修佛塔两座;吐蕃统治河西时,将感通寺改名为圣容寺并再次扩建,以后各朝代都对圣容寺有不同程度的修缮。
同时,该寺还一直是不少高僧坐禅的宝地,圣容寺在古代是受到朝野重视的海内名寺,在丝绸之路占有重要位置,一度僧徒多达2万人。贞观十八年,三藏法师玄奘西天取经回国途中,就曾来该寺顶礼膜拜,坐禅诵经数日。
由于历代统治者对佛教的倡导和弘扬,圣容寺一直僧侣云集,香火旺盛,最兴旺时,常住僧侣达数千人以上,一般情况下不下千人,东来西往的僧侣在圣容寺建舍居住,整个山谷都建满了佛舍,由此可见当日盛况。
现在,圣容寺已经复建完成,珍贵的历史文物得到保护,人们可以再次一睹这座传奇寺院风貌。
撰文/黄建强 图/资料图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