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银行存款也发生了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创新,比如推出了可以提前支取的靠档计息

“智慧存款”

;又比如活期余额达到一定标准后,可以享受定期利率的存款;再如支付宝、京东金融等互联网平台“力推”的互联网存款。

但是,这些存款都已经彻底远离了我们:去年12月

支付宝下架了互联网存款

,随后一大批互联网平台跟着下架了这类存款,今年1月1日,

六大行以及华夏、兴业、广发

等股份制银行也集体下架了

靠档计息类“智慧存款”

,让许多储户直呼“不适应”“难以理解”。而这两大存款下架的背后,是金融监管部门为了加强监管力度,夯实合规基础所做的努力。

那么,

为何监管突然在1个月内下架了两大“高息存款”呢?

首先,为了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我们知道,银行是特殊的企业,也是盈利性的企业,而银行最主要的核心收入就是“存贷利差收入”,即:

存贷利差=贷款利率-存款利率。

一般情况下,

贷款利率一定会比存款利率高,不然就是折本买卖

。但是从最近几年的银行贷款利率来看,一直在走“下坡路”。据央行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61%,比上年末下降了0.51个百分点,创2015年有统计以来的最低水平。

其次,我们再来看一组央行发布的数据:2020年全国人民币存款增加19.65万亿元,同比多增4.28万亿元。其中,

住户存款增加11.3万亿元

。也就是说住户存款占到了全国人民币新增存款的57.5%。

那么问题来了:

银行贷款在快速增加,企业贷款利率又持续创新低,银行存款也在快速上升,存款利率是不是应该下降,银行才能多赚钱?

答案是肯定的

。所以,监管部门从高息存款下手,进一步降低银行吸收存款的成本,好让银行在放贷款的时候能够更加优惠。说到底,监管部门是在鼓励银行支持实体经济。

其次,为了防止小银行出现风险。

我们知道,互联网存款一向以高利率著称,而且办理起来非常方便,只需储户在线开立一张

电子二类卡

就能存钱了。

但是这次监管部门把互联网存款“下架”后,有很多民营银行日子开始非常难过,比如蓝海银行,随即发布公告,告知储户可以继续在其官方平台办理业务,同时还提高了旗下的几款存款产品,并优化了计息方式,以高出市场一大截的利率吸引储户

“存钱到他们银行”

,但是似乎效果并不理想。

而蓝海银行出现的问题也正是大部分民营银行的真实写照。互联网存款下架后,这类银行失去了最重要的“

揽储利器

”,只能

重金开发自营渠道,效果却大打折扣。

最后,对于储户而言,加强资产配置才是“出路”。

所谓“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

”,这句话是有道理的。

在以前,我们存款在银行,可以安安心心地等待银行付利息给你,但是如今银行的存款早已没有那么高的利息,我们只能不断去学习理财知识,才能在物价上涨的情况下,也能让资金保值增值。所以,在忙碌的工作中,我们不妨每天花三分钟来学习一下基金定投等知识,不仅能提升理财能力,还能“强制储蓄”,一举两得。

#多平台彻底关闭互联网存款产品#

轴类测量机

影像测量测试仪

上海光学影像测量机厂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