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 美国经济整体运行情况

当前推动美国经济增长的积极因素大于消极因素,但由于劳动力市场持续改善仍需时间,通胀在短期内迅速上升的可能性不大,美联储年内是否加息仍存在不确定性。一是今年二季度以后美国 GDP 环比上升的可能性较大。在严寒天气、西海岸港口罢工、美元快速升值导致负净出口扩大、油价低迷等因素的影响下,美国一季度实际 GDP 环比折年率为-0.2%,但同比增速为 2.7%,处于较高的同比增速区间。进入二季度,美国大部分宏观经济指标好转,未来,推动美国经济增长的积极因素大于消极因素,二季度以后环比上升的可能性较大。

二是美国劳动力市场正在持续改善,但充分改善仍需时间。美联储的货币政策目标之一是稳定就业,因此对当前美国劳动力市场的分析和研判至关重要。总体看,美国劳动力市场正在持续改善,6 月失业率降至 5.3%,已接近市场估计的充分就业区间。但部分数据显示,美国劳动力市场充分改善仍需时间。首先是劳动参与率降低,其次是非自愿兼职(因经济原因兼职)人数下降缓慢,此外,由于目前岗位空缺数和寻找工作人数大体持平,工资上涨缓慢且涨幅较低。

三是通胀未来走势仍不算十分明朗。核心 CPI 在 5 月同比增速达到 1.7%;作为美联储货币政策目标的核心 PCE 指数 4 月同比增速达到 1.2%。核心 PCE 多快接近联储 2%的目标成为分析焦点。目前看,通胀未来走势仍不算十分明朗。第一,房地产市场的回暖正在释放对核心 PCE 的上行压力,工资缓慢上升也是下半2年推动核心通胀上升的一个动因;第二,目前产出缺口仍然较大,闲置劳动力较多。初步判断,核心通胀不会短时间内过快上升,通胀预期也显示,通胀在短时间内迅速上升的可能性并不大。第三,单位劳动成本(工资与劳动生产率之比)提升过快会导致通胀压力增大。美国工资在上涨,劳动生产率却在下滑,因此单位劳动成本上升导致未来的通胀压力较大。既然工资上涨已成趋势,未来要关注美国的人口及移民政策和技术进步能否提升劳动生产率,从而减轻其未来通胀压力。

四是目前已出现推动美国经济复苏的一系列积极因素。危机后去杠杆化进程较为顺利;经济活力充足;美国近年来受益于能源价格下降等因素,住户部门的可支配收入和储蓄率得以有效提高;房地产行业恢复良好有力推动实体经济复苏;危机期间大规模财政刺激和货币刺激;2010-2012 年推行的弱势美元政策有力改善了出口,经常赤字在 GDP 中的占比大幅下降等。

五是从危机以来美联储货币政策走向看,2008 年联邦基金利率降至 0,随后向市场注入大量的流动性,并实行资产购买计划;2009-2010 年,美联储首次讨论了退出策略;2013 年 12 月开始减少资产购买。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应涉及三个方面:上调联邦基金利率至更加中性的区间,抽取银行系统超额准备金,以及缩减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

举报/反馈

3次元测量仪

自动测量仪公司

高端光学测量仪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