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2016年后涉房上市公司融资首次放宽2016年上市公司利好
日前,证监会发布公告称,在确保股市融资不投向房地产业务的前提下,允许存在少量涉房业务但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企业在A股市场融资。
具体标准为:自身及控股子公司涉房的,最近一年一期房地产业务收入、利润占企业当期相应指标的比例不超过10%;参股子公司涉房的,最近一年一期房地产业务产生的投资收益占企业当期利润的比例不超过10%。
10月21日内房股一路飘红,碧桂园收盘涨幅达6.72%、华润、越秀等国资也均上涨。不过,该消息也被部分市场人士认为是利好建筑、利空地产。
数据显示,中国能建、中国铁建、中国中铁、中国中冶2021年地产收入占比均为4%以上,5%以下;其中,除中国中铁2021年末毛利占当期利润的比重为10.42%以外,其余公司毛利占当期利润的比重均在10%以下。此外,符合标准的企业还有隧道股份、上海建工等。中指研究院方面表示,符合条件的A股公司还包括中天金融、济南高新、南山控股等。
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表示,对于主业非房地产的上市公司,特别是其中一些地方国企、城投平台或者其他实体企业,如果因为其(或子公司)参与了收并购和保交楼,从而导致“涉房”而无法在资本市场融资,这对于引入社会资本推进收并购和保交楼,进而稳定房地产市场是非常不利的。
去年以来,多部门鼓励对房地产出险项目收并购,鼓励各方参与保交楼,推进存量土地的开发。但房地产需要的资金体量太大,保交楼和收并购的投入也非常大。当大量的项目和企业陷入困境的时候,出现了房地产市场下滑和企业风险爆发的相互循环,并出现了传染效应,就需要多方资金投入,将这种负反馈循环扭转过来。除了专项借款、纾困基金,分散风险更强的股权资金也很重要。
中指研究院企业事业部研究负责人刘水也分析称,该政策的出台将促进相关企业剥离房地产业务,出售房地产资产。由于涉房收入、利润占比低于10%的要求,一些企业为了满足条件,充分利用政策进行融资,会加大对房地产业务或资产出售,以降低房地产业务比例。
国泰君安证券首席分析师谢皓宇在报告中表示,该政策的出台将为未来业务结构调整后的房企留下融资渠道。
据悉,大量房企在2014-2016年通过定增购买资产的形式转型新业务。由于地产业务规模较大,使得公司整体收入结构调整较慢,融资端受限。2016年后,房企无论IPO还是再融资都受到严格限制,恒大借壳深深房、万达尝试回到A股市场都未成功。直到2022年初,市场预期地产再融资有望重新放开,从而化解房企信用风险——一方面通过股权融资降低资产负债率,一方面补充房企现金流。
谢皓宇同时表示,对于涉及房地产业务的企业来看,A股再融资的放开助于公司发展主营业务,而由于地产业务规模占比较低,因此只要主营业务发展较快或者规模较大,地产业务同样具备增长的可能性,且可以用经营性现金流来发展地产业务,变相获得融资优势。
在一、二线城市的土地市场,已经可以看到一些非地产主业的企业踊跃参与拿地。
作者|詹方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