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2017年春季一对一资助北京百川公益基金会
如果没有亲身经历,你永远都不会知道在这样一片安静纯美的土地上,生活着这样一群孩子:东方还没有露出鱼肚白的时候,他们便揉醒朦胧的睡眼,翻过两座山,走上将近三、四个小时山路,到达自己的学校;放学后,第一件事不是在父母怀里撒娇,而是放下书包、拿起牛鞭或是镰刀去干那些粗糙的农活,稚嫩的手上布满了这个年纪不该有的老茧和伤痕;除了学校,他们没有去过更远的地方,有的人甚至连河的对岸都没有去过,更别说见过村子以外的其他人......
——琳彬
●
●
●
他叫小合,一个腼腆又懂事的孩子。家在大凉山深处的一个小村庄,山里的小路坑坑洼洼,沿着小路一直走,再艰难地穿过一段丛林,便可看到半山坡上几间破旧的土坯房,其中的一间就是小合的家。
山路险峻,一个接一个的弯,一个接一个的坡,但是这样的山路,小合和妹妹上学、放学的时候走了无数次。
小合和他的妹妹阿甲
爸爸早年因为生病很早就去世了,即使有了改嫁的机会,年轻的妈妈还是选择拒绝,一个人独自抚养三个孩子长大。因为户口不是本地的,家里没有申请到低保。爷爷奶奶均已去世,家里10亩地因为缺乏劳动力只种植了土豆和玉米。
小合的家
家访时,小合说告诉我们说他的梦想是长大以后也做一名老师,因为老师是无私奉献精神的,可以教很多孩子知识。可是说着说着阿合就哽咽起来,眼泪止不住往下流,是因为贫困的家庭,让他觉得梦想实现无望吗??我们无从得知。
家访过程中,小合两次落泪
小合的奖状
小合的资助申请表
他叫小华,家访时一直怯生生的,但是脸上是一直挂着笑容,那种青涩的笑容像是早上刚升起的太阳,暖暖的。刚到他家时小华穿着一身破破烂烂的衣服。看到我们拿出照相机,赶紧不声不响地去换了一身漂亮的衣服,然后躲在奶奶身后对着我们笑。也许,拍照片对他们来说都是种奢望。
小华
小华的爸爸妈妈常年都在浙江打工,一年仅回来两次,有时候店里生意好,老板不让走也只能回来一次,但是由于没有文化做的都是体力活,所以每年带回来给小华读书和生活的钱也是屈指可数。
家访时小华在一旁怯生生的看着
小华家房子修建已有一定年头,墙体上有几条裂缝.墙顶有些瓦片已经没有了,家访的时候我们抬头能看见没有瓦片的屋顶很多处透着光。由于年龄小,小华平时都是跟着邻居家的孩子一起结伴而行赶往学校。在访问完毕后我们根据他平时走的路线走回小学,基本都是傍山险路。
小华家的房子
她叫小倩,在学校学习成绩很好,写字很认真,家里的墙壁上到处都是她的字,很开朗,喜欢唱歌,还给我们看因为她考试考得好,老师奖励给她的文具盒。小倩家里四个孩子上学,爸爸由于手臂残疾影响劳作,妈妈是地道的彝族人,听不懂汉语,只会农活。家庭没有外来收入。
小倩还有她的作业
他叫小友,妈妈很早就去世了,父亲常年在广州靠在建筑工地给别人绑钢筋赚钱养家。家里靠一个17岁的姐姐照顾小友和已经67岁的聋哑姨婆。破旧的房子里凌乱的摆了几件破旧的桌椅,三张杂乱的木板床就是她们家里的全部。
姐姐小巫从未上过学,因为妈妈很早去世,小巫从小在家照顾弟弟,但是我能看得出来姐姐是很想读书的,因为我们在家访的过程中,姐姐一直拿着字帖在旁边看,还笑着跟我说这个字帖是别人给她的。
小友和他的姐姐、爸爸和姨婆
小友的家
其实像这样懂事而又坚强的孩子,大凉山比比皆是。原谅我不能在一篇文章中,把家访的每一个孩子一一介绍给你们,但是我知道,终有一天他们一定能靠自己的努力、带着希望,走出这片大山,走向我们的身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