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2018P2P行业究竟发生了什么鸿森财富收益是多少
2018年的网贷行业,关键词是备案和爆雷。
哪怕你不了解P2P,从没投过P2P,也一定知道了P2P爆雷的事。
融360大数据研究院数据显示:
2017年年底,正常运营平台数量为2248个,截至2018年11月底,正常运营平台数为1099个;
2017年年底,行业待还余额为1.22万亿元,截至2018年11月底,行业待还余额为0.71万亿元。
行业贷款余额急剧下滑,平台数量腰斩过半,有宏观经济层面的因素,但最根本的还是行业风险的集中释放。
P2P在中国发展了十余年,曾经因为“高息保收”的特征,备受投资人喜爱,却一直处于监管的灰色地带,一些平台存在自融、资金池、假标等违规的做法,打着P2P的口号玩起了庞氏骗局,当借新还旧的资金链断裂,积累的风险就会集中爆发。
以e租宝为首的跑路事件引起了监管的重视,2016年《暂行办法》明确要求P2P平台回归信息中介定位,不得提供本息保障,2017年底出台《关于做好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整改验收工作的通知》(57号文),通过整改验收的平台才能获得备案,继续经营。
备案的过程,也是一个良币驱除劣币的过程,问题平台的出清,有利于行业更加健康的发展。所以,2018年是雷潮汹涌的一年,也是网贷行业去芜存菁的一年。
一次备案(1月——6月)
根据2017年12月出台的《关于做好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整改验收工作的通知》(57号文),各地最迟应于2018年6月底前完成辖区内网贷机构备案登记工作。
P2P平台们卯足了劲根据监管指引去完成备案合规,包括银行存管、增值业务电信业务许可证、ICP认证、存量资产的处置、信息披露等各项硬性规定的内容。
北京地区多家P2P平台相关业者表示,即便在春节期间,一些平台包括负责人在内也没有休假,“自我整改、等待验收”是他们的日常。
备案消耗的除了人力、物力、时间成本,还需要一笔不小的资金投入。
以银行存管这一项为例,据融360大数据研究院估算,一家中等规模的平台进行银行存管至少要花费一百万,包括一年的存管费、技术对接费,有的还有通道费等等。
而平台更换资金存管银行将要花费更多,除了接入新的银行所需要的存管费、技术费用之外,所需要的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也是巨大的。
一般更换存管银行又要重新签订协议,开发、测试系统,整个流程下来一般需要半年左右。同时,更换存管银行还带来一系列的隐形成本。比如,涉及到数据和资金迁移、系统更换,会使得一些老投资人不愿到新系统注册,导致客户资源的流失。
除了银行存管,其他如三级等保、审计报告还有法律意见书等,动辄几十万的报价。以上海为例,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律所出具法律意见书,至少需要50万元,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审计报告,需要40万至50万元。
这些费用对大部分尚未盈利的平台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最重要的是,就算你投入了人力、物力、资金成本,也不一定能够备案成功。
备案难,一些平台做了备案和上市两手准备。
成为上市公司后,即便没有取得备案资质,也可以通过并购备案成功的平台来获得资质。
累积成交额11亿、18亿的小平台爱鸿森和点牛金融,在3月份先后登陆美股纳斯达克上市了,而此前登录纳斯达克上市的平台如桔子理财,累积成交额达600亿,和信贷累积成交额达200亿。
2018年下半年,上市的网贷平台还有51信用卡旗下51人品,品钛科技旗下积木盒子,小赢科技旗下小赢网金以及累积成交额达2300亿的车贷平台微贷网。不过资本市场对它们的态度并不友好,难逃上市即破发的魔咒。
无力备案,也无力在资本市场谋求出路的平台,就选择清盘退出,或者直接爆雷跑路。
4月份,备案延期的声音开始传出,直到6月14日,银保监会官员在公开发言中表示,行业积累的存量风险巨大,备案工作年内难完成。此时,在很多从业人员心中,备案延期就只差一纸文书了。
爆雷潮(6月——8月)
融360大数据研究院统计,从2018年2月1日至2018年11月13日,全国共新增841家问题平台,其中6/7/8月份出现问题平台的数量分别为72,275,104,占全年问题平台数的二分之一。
平台数大幅下降,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一是监管趋严,本身经营不善、存在自融、资金池等问题平台的出清;二是以唐小僧、投之家等问题平台的不断爆出,让投资人对行业失去信心,行业发生挤兑,资金流趋紧,让大量综合实力不够硬的平台无法坚持运营;三是备案延期,一些平台备案无望,主动清盘、转型或被劝退。
6月15日,自称央企背景、号称交易量达800亿元的网贷平台唐小僧爆雷,唐小僧曾经一度被誉为民间四大高额返利平台,其他三家分别是钱宝网、雅堂金融和联璧金融。
联壁金融因为唐小僧的影响,引发投资者挤兑,6月22日,联壁金融爆雷,至此,四大高返平台全部爆雷。
备案的不确定性和四大高返平台的终结,成了雷潮里的一副助推剂。
此后,中房系五星财富、咸鱼理财,和平系钱妈妈,小金袋等一系列平台宣布退出,提到因监管要求高,合规备案难,平台无力支撑。
7月9日央行官网发布消息,P2P清理整顿时间确认延长至明年6月,那些还吊着最后一口气等备案的平台撑不住了,前期的合规工作已经让它们元气大伤,现在期限延长,备案细则待定,自身资金不充足,在严监管下运营情况也不乐观,清盘或跑路成了它们退场的方式。
7月13日与第三方网贷平台网贷之家关系密切的平台投之家爆雷,网贷之家创始人徐红伟曾任投之家董事长,投之家出现问题之前一直以网贷之家兄弟品牌对外宣传,网贷之家是投之家的重要流量来源,投之家事件还牵出了“卢家帮”重大连环骗局,涉及天天财富、壹佰金融、火钱理财、人人爱家、中科金服等十多家平台。
投之家爆雷,投资人的心态彻底崩了,老赖趁机散布谣言,行业发生大规模挤兑危机,一些还有心备案的平台也受到影响,把爆雷潮推向了高点。
问题平台在这个过程中,慢慢从尾部向中部、甚至头部延伸。
7月7日,140亿平台银票网被立案;
7月9日,300亿平台钱爸爸停摆;
7月16日,182亿合时代停业;
7月18日,500亿平台聚财猫宣布清盘;
7月31日,862亿平台草根投资被曝出现问题.....
以上提到的这些当初以各种方式退出的平台,均已被经侦立案。
与雷潮相对应的,是监管频频出手救市。
7月20日,北京互金协会下发了P2P平台退出指引;7月23日,北京、深圳和上海互金整治办传出将重启P2P网贷现场检查工作的消息。
8月,互金整治办要求各地根据前期掌握信息,上报借本次风险事件恶意逃废债的借款人名单,相关逃废债信息纳入征信系统和“信用中国”数据库。
今年以来,由央行牵头组建的市场化的个人征信机构“百行征信”挂牌成立,征信系统接入测试工作并正式启动,P2P平台宜人贷和拍拍贷签署了信息共享合作协议。
为了化解行业风险,中国银保监会召集四大资产管理公司(AMC)开会,要求四大AMC主动作为以协助化解P2P的爆雷风险。
重启备案,三轮检查(8月——12月)
8月17日,全国网贷整治办向各省市网贷整治办下发开展网贷机构合规检查的通知,并下发108条P2P合规检查清单,备案工作重启。
备案工作分为三步走,首先是网贷机构自查、中国互金协会和地方互金协会或相关机构开展的自律检查、地方网贷整治办的行政核查等三轮检查,原定于2018年12月底全部完成;三轮检查后,符合条件的平台获准接入信息披露和产品登记系统,试运行一段时间;最后才是条件成熟的机构按要求申请备案。
三轮检查本着边查边淘汰的原则,第一关是提交自查报告,未提交机构自查报告的平台,不能进入下一轮的检查。据零壹数据统计,已提交合规自查报告、且仍在运营的平台有432家(包含部分逾期或暂停运营的18家平台),仅占行业运营平台总数的29.9%。
提交了自查报告的平台,并不代表合规,机构自查、自律检查、行政核查三个阶段交叉验证,对发现谎报问题的平台实行一票否决制,业内人士预计,经过三轮检查,最终成功备案的平台,不会超过200家。目前正常运营的平台还有1000多个,所以2019年还有大规模的平台要被淘汰出局。
伴随着备案三轮检查进行的,是问题平台的被取缔、被清退、自然出清,以及各项合规工作的不断完善。
11月7日,湖南首批取缔了53家网贷机构;11月12日,传出杭州监管将清退存量不足1亿的平台的消息(得到数家杭州平台的确认),爱贷网、予财缘、中网国投、温易贷、贵人贷、金满赢等平台被监管要求退出;紧接着,传出北京也将清退一批平台的消息,但在存量规模上内部监管人士还未达成一致。
全国各地行业自律组织陆续出台了网贷机构退出指引,规定了平台不能触碰的红线及自律标准,包括降余额、降人数、降门店、降存量等,通过测评的银行存管白名单增加至45家,留下的平台正在慢慢回归P2P信息中介的本质。
2018年已经过去了,北京自律检查接近尾声,广东、深圳行政检查和自律检查在同步进行中,上海大部分平台完成了行政核查。
12月21日,杭州互金协会发布《关于积极配合杭州市网络借贷风险处置工作的通知》中提到, P2P网贷机构不得新增违规业务,存量违规业务必须持续下降,于2019年6月前全部结清。
6月前未结清存量违规业务就不能备案,加上平台需要接入信息披露和产品登记系统试运行一段时间,各地平台进度不一,可以预见,2019,又是一个备案年。
本文源自融360原创
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www.jrj.com.cn)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