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长的话

上周六,第12届中国(深圳)私募基金高峰论坛办完了,三天的时间里,六十位顶尖私募的掌门人凑到一起侃侃而谈,的确让吃瓜群众看得很过瘾。厂长最关心的,当然不是哪家私募又拿了什么看起来很牛的奖项,而是这次2017年“私募冠军” 前海云溪、“茅台王子”但斌、网红私募经理林园以及景林、清和泉等众多百亿私募都分享了各自的投资逻辑,并展望了未来几年的市场。无论是大家自己投资,还是买相关私募的产品,这些东西都很有参考价值,所以今天厂长特意拿来和大家分享下。

2017“私募冠军” :吃好喝好玩好

去年,深圳前海云溪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无疑是一匹大黑马。这公司成立于2016年2月16日,老板阳勇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天津大学,分别获得药剂学学士和高级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毕业后在医药行业干了很多年,曾任华南地区最大的医药流通企业国药一致商业部大区经理,有媒体把他捧为“最懂医药的基金经理”。

从背景资料上看,这家公司平平无奇,老板是不是“最懂医药的基金经理”也无从考证,但是在2017年的蓝筹股牛市中,前海云溪旗下有两只基金收益率超过了200%,业绩着实惊人。在这次的论坛上,阳勇以2017年“股票策略私募冠军”的身份表示:

我们公司的主要投资方向就是消费、医药跟科技股,《吃好喝好玩好》就代表这三个大的方向。美国目前来说已经基本发展到了瓶颈期,中国的GDP人均消费都是比较低的,所以未来的一二十年消费和医药依然保持强劲的增长。目前来说,美国最强大的应该是科技股,我认为中国的科技股比美国更强大。

并不是每个消费和医药的股票都是好股票,我们选择高毛利、高利润、净资产收益率高的一些股票来进行买卖。我认为吃酒、喝药主要的逻辑是抗通胀。我们知道白酒拥有自主定价权,而且是快速消费品、品牌消费品,毛利率是非常高的,以茅台为例,它的毛利率达到90%,净利率达到50%,这是现象级的企业。如果说我们买一个股票放100年,恒瑞有可能倒闭、腾讯也有可能倒闭,但是茅台你拿着,给到你孙子的孙子还可能会获得非常好的收益。

消费、医疗整个行业是不受经济的影响,尤其是医药行业,这些股票的特点是不断的创新高。医药行业主要受到老龄化和新药审批频率的利好,同时医药整个行业受到品牌垄断、资源垄断、专利技术垄断的保护,所以一些龙头公司毛利率非常高,毛利高净利才会高,才有可能成为一大牛股。所以医药行业既是一个消费股又是一个科技股,以恒瑞为例,业绩不断的增长,估值不断提高,它就是跌不下来,为什么?因为他的估值在发展中不断消化。

因为我个人喜欢投资的原因,2006年的时候跟风投一起投比较偏前端的互联网项目,所以对科技股也情有独钟。我记得在2009年的时候我去香港买腾讯的时候不到100,现在复权价已经2000多,十年已经涨了20倍。腾讯尽管已经有3万多亿的市值,我们可以看一下他的财报,去年的业绩增长很有可能达到65%,这是市场的预计。65%的营业收入增长打败了99%的企业,所以说我们有的时候选股只看市值大、股价高,觉得贵了不买,其实是一种错判或是没有真正理解这个企业。

前海云溪现在可谓是风光无限,但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2015年的私募冠军辛宇和2016年的苏思通,如今双双折戟,不少产品已经清盘。前海云溪的团队年轻,敢冲,产品又多采取复制策略,踩对了节奏收益爆表,但不知道在点背的时候能不能抗住压力呢,厂长等着看市场的检验了。

“茅台王子”但斌:消费能真正穿越牛熊

说到茅台,但斌应该是最有发言权了,毕竟“相爱”了十几年。估计是因为去年抱住茅台大腿,赚了很多钱,但斌最近一直非常乐观。

厂长还记得,去年年底时候但斌就说,有钱就买光五只股票的流通股:茅台、五粮液、美的、格力和伊利。不知道是不是后来觉得直接荐股不太好,这次改成直接看多A股了。但斌认为:

A股市场这么多年是锯齿型的波动,牛市很短,熊市很长。如果在未来真的能够实现注册制,A股很可能出现非常长的漫长的牛市。现在历史的天平是摆向了中国这一边的。如果我们给中国以时间成长的话,理论上来说,中国是会成为非常好的一块投资的“土地”。

值得长期投资的主要集中在消费领域,比如说化妆品,医药品,软饮料,烟草,食品加工,包括新时代的计算机和软件,我们从来没有把腾讯、亚马逊这一类的公司当成科技公司,都是当成互联网消费公司,只是这个平台比过去的传统公司拥有更深的护城河。

在A股、港股、美股里面,超过十年、复合回报超过20%、上涨大概10倍的公司,大概有33家,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净资产收益率都在20%左右,甚至是20%以上。那么,过去27、28年的资本市场中,很多朋友亏钱,为什么?

我个人理解主要还是买公司买出问题了,如果一个企业能够保持长期竞争力的话,能够长期拥有这种好的盈利能力的话,实际上亏钱是非常非常困难的。东方港湾有幸投到了全亚洲最好的两家公司,一个是腾讯,一个是茅台。总的来说,如果你的资产是围绕着这些公司的话,总的来说回报还是会不错的。

在巴菲特今年写的公开信中,厂长注意到苹果几乎已经是“股神”的第一重仓股了,而之前巴菲特说从不买科技公司。现在但斌的这个解释很好呀,苹果、腾讯这类的不是科技公司,是互联网消费公司,完美。

网红私募林园:未来只投“三种病”

和前面这几位比起来,网红私募林园就要更加专一了,表示只投针对高血压、心脏病和糖尿病的医药股。

林园多年前在茅台上一战成名,然后于2007年开始做私募,成立了深圳市林园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十年来发了三个产品,累计收益率分别为305.97%、124.86%和124.82%,年化仅为13.58%、8.09%和8.08%,而这还要归功于去年高达80%的收益率。此前,但斌曾转发了一条“想看到但总和林园成功”的微博,颇有同病相怜之感。

这次会上,林园认为:

目前仍是熊市阶段,不过通过2016、2017年的运作,可以判断现在这个点位,大概率事件是牛熊交替的时候,接下来就是要往牛市跑。未来只投医药股,且只投针对高血压、心脏病和糖尿病的医药股,银行、保险、地产、互联网等领域“看都不看”。

医药指数过去下跌幅度较大,部分股票甚至跌了60%到70%,主要是因为过去炒得太高,但目前位置是合理价值区间。伴随着老龄化进程推进、中老年人增加,上述三种病的患者会逐步增加,且由于这三种疾病对药物都有“成瘾性”,患者患病期间难以断药,相信会为医药股提供巨大的市场需求。同时,全世界成瘾性的商品,过去一百年平均的PE大概是在37倍,相较之下,A股医药股的估值不算高。

我是63年出生的,今年50多岁,这一代人在中国大约有4亿人,我们就赚这4亿人的钱,别的不考虑,未来20年只投这三个病,撇开大市都不管,只管这4亿人。

过去五年时间我做了一百家的国内三甲医院的调研,大内科病在过去三年,没有一家是低于100%增幅的。他也做出了明确预判称,未来20年中国大市值的前一百家公司,医药股要超过至少30、40家。全世界大的市值5强,中国的医药股要超过10家。

一个专注于“富贵酒”,一个专注于“富贵药”,这二位也是蛮搭了。

景林资产:谨慎看待独角兽

今年以来,景林资产已经成立了15只产品,市场有传言称,景林资产如今的规模已经超过600亿,这次的会上,景林证实了这一消息。据景林资产联合创始人、基金经理金美桥透露,景林资产成立于2001年6月份,旗舰产品14年对投资人的回报大概是22倍,目前管理资产超过100亿美金,也就是人民币超过600亿规模。

新三板火爆的时候,鼎锋和景林是最狂热的两家百亿级私募,不过,景林的投入并没有那么夸张,去年又在A股大赚一笔,不仅没湮灭在新三板的泥潭中,现在还成了百亿美金级别的私募,光是管理费就拿到手软。对于当前火爆的独角兽概念和有些优质企业估值高的问题,金美桥表示:

景林二级市场投资风格一般都是要追求确定性,所以我们觉得独角兽可能更加适合PE投资,因为景林的风格就是一定要柔性贴现,有些公司如果看不清楚,就会比较谨慎一点。如果看得清楚的时候,估值已经高了也没关系。因为这样的机会更加确定,就像巴非特买苹果一样,也是涨了几百倍后再买。

景林一直偏好轻资产公司,因为它们的ROE比较高。长期来看,食品饮料、医药、TMT的公司的 ROE都特别高。有些公司不仅在国内优秀,而且还能走向全球市场。比如说大华,美的、格力,都在全球市场抢占份额。

今年的大类资产的投资机会还是股票。全球经济整体不错,包括欧洲、美国、中国,都处于资产膨胀中,拉长来看股权投资肯定比房地产、其他各种黄金资产的回报都要高很多。如果观察指数表现,过去的道琼斯、纳斯达克每年回报至少有10%以上。如果看好房地产的话,投资房地产股票,回报比直接投房地产的回报要高得多,去年的碧桂园恒大这些股票都翻好几倍,比直接买房子好得多。

A股目前的点位,从估值来看在全球并不算贵,沪深300可能也就是十几倍。虽然与银行的拉低有关系,但肯定还有结构性的机会,各行各业的细分龙头,目前的估值不是特别高,如果这些公司未来增长20%、30%,甚至是40%、50%,还是有很大的投资机会。

清和泉、菁英时代等畅谈2018

接着来看看其他几个知名私募2018年准备怎么搞。

清和泉资管创始合伙人钱卫东认为,2018年市场仍然是结构性机会:

清和泉注重基本面,自下而上的投资风格也不会改变。归根结底还是有业绩支撑的好股票才能带来回报,不论大小。2018年仍然要在好的行业、好的企业里寻找机会。2017年挣过了估值修复的钱,2018年则是挣业绩增长以及业绩持续增长的钱。”

菁英时代资管执行总裁吴小红表示,2018年我们看好补短板的机会:

现在全球的核心矛盾是,全球生产的供给远远大于现在全球的需求,这样导致的结果是需求严重不足,集成电路、5G、新能源汽车、新材料、飞机发动机等都是中国现在紧缺而且民众有非常大需求的地方,所以补短板是2018年乃至未来三五年的主要方向。

品今资管总经理仇彦英指出,创业板中优质股机会很大:

2017年所谓的“蓝筹股风格”主要是因为此前市场交易机制、监管导致蓝筹股被明显低估,因此顺势迎来一波估值修复行情。随着估值修复基本完成,未来取决于企业成长。如今创业板也有很多股票被大大低估,因此今年也出现类似的估值修正空间,并带动创业板较快上涨。估值修复初期往往是群体性现象比较突出,但未来,创业板中优质股脱颖而出的可能性更大。

深圳市凯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曹博表示,2018年应该是风险偏好有所提升的一年:

从一个角度看的话,2015年是一种风格的极端,大家都很清楚,2016年和2017年应该是另一种风格的极端,2015年是风险偏好达到疯狂的阶段,2016年和2017年实际上是风险偏好降到极低的结果,2016年和2017年,比如说一年大家抱团金融、蓝筹、白马的本质心态是避险、饱受和拥抱确定性,只看静态估值不看未来2018年经济稳定性的大幅提高以及风险的降低,2018年应该是风险偏好有所提升的一年。

上海希瓦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投资总监梁宏表示,银行、地产估值的修复还没有完成:

我们现在是纯粹做基本面研究,市场的问题一般我们已经不太考虑,看好哪个行业、看好哪个公司,我不考虑市场迎不迎合,就按自己的思路投资。站在一个上市公司,股市的目的就是融资,对于一些老的股东在股市的目的就是股权价值的实现,站在公司和老股东的角度。获得企业的红利是股市都是真正的本质,我是这么理解的。股票上涨利润来自于两块,一块是估值的变化;二是业绩的成长。去年很多蓝筹白马涨了很多,超过他的成长,很多行业、很多公司获得了估值体系的变化。我认为银行、地产估值的修复还没有完成,大多数板块的估值修复已经完成了,未来如何取决于他的成长性。

最后厂长来总结下,一圈圈看下来,私募比较看好医药、消费和科技股,认为除了银行和地产等少数几个板块,当前一线蓝筹的修复差不多已经完成,今年大家胆子会大一点,中小创中的优质股会有机会。对于当前火爆的独角兽概念,多数私募还在默默看戏。

本文由私募工厂原创,观点整理自私募基金高峰论坛

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

flexpoint

ogp非接触式光学影像测量仪

上海光学影像测量机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