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不学点金融知识都看不懂人民的名义了日息千分之4是多少
最近,《人民的名义》正在热播,收视率节节攀升,观众也是连连叫好,可谓收视口碑双丰收,一时间成为了“现象级”的热播剧。
以往的反腐剧总会披上古装的外衣,借古讽今,如此直接了当描写当下官场生态的反腐剧好像还是第一部。新颖的题材,加上演员的精彩演绎,一群老戏骨为观众展现了一个全新的官场画卷。
本剧以大风厂“一一六”大火群体性事件为切入点,引出一系列人物和事件,揭露了汉东省官场拉帮结派,官商勾结的现象。
电视剧中,这次群体性事件的诱因是大风厂和山水集团的股权之争。第16集中,大风厂借了山水集团6千万过桥贷款,质押了所有股权,结果过桥失败,股权也全归山水集团了。10个亿的地被山水集团6000万拿走,有股权的工人们当然不甘心。一场大火引起各方重视,大戏就此上场。
大风厂的股权问题,是该剧引出广场腐败的重要线索,不懂其中的金融常识,会很难领略理解剧情的推进。要搞明白这个问题,就要理解两个金融常识——过桥贷款,股权质押。
过桥贷款
大风集团生产资金周转不开,采用过桥借贷方式,向山水集团借了5千万,还贷时间6天,抵押物则是大风集团的全部股权。而在这6天里,大风集团的总经理蔡成功已经跟京州银行的高管欧阳菁谈好了会放一笔贷款,用于还山水集团的钱。
然而,京州银行在规定的6天时间内并没有放出贷款,大风集团还不上钱,过桥贷款就成了高利贷,利滚利后到大风集团无法承受。蔡成功表示,向山水集团借的过桥贷款为五千万,但日息为千分之四,年化就是146%,利滚利很快就到了六千万。
三个月后,法院根据贷款协议直接判处大风集团的所有股权归山水集团,企业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倒下。而大风集团的那块地即将划分为高档住宅区,地价马上就要飙升,市值十个亿。
大风厂股权问题的由来,是一个典型的“过桥贷款”悲剧,这是观众需要了解的第一个金融常识。所谓过桥贷款,是一种特殊的短期的贷款,主要用于弥补借款人短时间内的资金缺口,通过过桥资金达到与长期资金对接的条件。具体来说,当企业归还了上一笔贷款,又遇到下一笔贷款资金还没发放的情况,就会需要借入短期资金维持运营。这笔短期资金连接着上下两笔贷款的“两岸”,就像是一座过渡的桥一样,所以被称为“过桥资金”。
其实无论哪种情况,本质上都是“拆东墙补西墙”,所以“过桥”的说法十分形象。这种短期的贷款,大都利率很高,充满了风险。一旦银行后续借贷资金没跟上或者抽贷,企业资金链就会断裂。
股权质押
股权质押就是公司股东以自已拥有或有权处分的的股权作为质押,为某个经济行为作担保的行为,说白了就是拿股权换贷款,通常发生在股东急需流动资金而又无法变现股份的情况下。在股权质押担保法律关系中,股权被称为质押物,提供股权方为出质人,接受股权质押方为质权人。
剧中,大风厂老板蔡成功就是出质人,以自己的股权和厂里其他员工的股权为质押物,来向质权人山水集团提供担保,换取贷款。
随着剧情的发展,大风厂的断贷逐渐涌现出更深次的原因,不知道接下来的剧情会往哪个方向发展,可以期待一下……
其实,除了影视剧中的反腐情节外,金融市场中的反腐也已经全面铺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到了关键期,市场环境更是至关重要。伴随我国经济市场中的各方压力,只有从源头上、制度上着手解决问题,才能营造出稳定、健康的资本市场环境。
在金融反腐的影响下,我国金融市场逐渐变得更加稳定且有效,市场也从投机转向投资。理财投资是财富保护,是长期投资,是资产配置,更是人生规划。在投资理财之初,首先要认清自己的资产状况,从时间、金额、收益等方面理清目标;其次就是要明确风险偏好,切忌偏离个人及家庭所能承受的范围。最后才是进行资产的分配,妥善选择理财投资的品种、时机及价值。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