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平凡的70年

今年是上海建工创立70周年

。70年来,一批批烙着时代印记的超级工程和地标建筑,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拔地而起,也造就了卓越的“SCG”品牌。

上海建工70年的代表工程,将以专辑形式得到全景式回顾,

这一篇呈现的是1998-2007年间的代表工程

2001年3月开工的上海磁浮列车运营示范线,是世界第一条商业运营线

1998年

上海延安高架路(中段)项目

,1998年7月开工,1999年建成通车,是上海建工首个基础设施投资项目。延安路是上海市区东西走向的交通主轴,延安高架路(中段)是高架道路的主要组成部分。项目西起中山西路内环线立交,东至石门一路,全长5.56公里。高架为双向6车道,标准宽度为25.5米,设计车速为60公里/小时,全线分别在凯旋路、江苏路、华山路、陕西路设5对匝道。

建工股份公司实际出资5.5亿元,项目建成后,由项目公司经营、管理和维护,合作期限自1998年5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止。

上海延安高架路(中段)项目

上海大剧院

位于黄陂北路19号,1994年11月开工,1998年10月竣工,建筑面积6.3万平方米。该建筑风格新颖别致,融汇了东西方的文化韵味,主体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与大型钢结构屋盖的结合,白色弧形拱顶和具有光感的玻璃幕墙有机结合,在灯光的烘托下,宛如一个水晶般的宫殿。

大剧院设有全国第一个升降舞台,由可旋转的主舞台和可平移的两侧舞台组成。面积2000平方米,地下15米,空间高度42米。为保证声学效果,各个墙体间不得有钢筋、混凝土及螺杆等连接,筒体墙体之间用15厘米厚的隔音材料填充分隔,国内首次采用钢索点式幕墙,达3000平方米。2000年获“新中国五十年上海经典建筑”金奖。

上海大剧院

1999年

金茂大厦

位于上海世纪大道88号,1994年9月开工,1998年8月试营业,1999年6月竣工,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地下3层,地上88层,高420.5米。该工程竣工时高度为世界第三、“中华第一高楼”,主体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核心筒加钢结构伸臂桁架。由于参与的国内外施工单位众多、总工期短,建工集团设立总承包项目经理部,集成技术、管理、人力资源、资金等,实施工程总承包,加强建设全过程的指挥监控,攻克了在软土地基上建造超高建筑的一系列施工技术难题。

首次采用自主研发的高性能泵送剂,一次泵送混凝土至382.5米。主楼核心筒施工创造了一个月上升13层的纪录。1999年,“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研究——金茂大厦88层”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01年获鲁班奖,2002年获詹天佑奖,2000年获“新中国五十年上海经典建筑”金奖,2009年获评“新中国成立60周年百项经典暨精品工程”。

金茂大厦

上海国际会议中心

位于滨江大道2727号,原名东方明珠二期工程,1998年2月开工,1999年7月竣工,建筑面积9.5万平方米,地下2层,地上11层。该工程乳白色的外墙托起两只巨大的球体。其中一个球直径50米,高51米;另一个球直径50米,高38米,一高一低,相映成趣。球体上的透明玻璃拼装出世界地图图形,意寓“上海走向世界”。

位于酒店7楼的上海厅可同时容纳3000人,是上海当时最大的无柱型多功能厅。为满足2001年APEC会议需要,施工期间业主增加200~800人的会议厅及各类中小型会议厅等适合国际活动的设施;地面以上结构由原5层修改为11层。因施工荷载大量增加,在地下2层增补静压锚杆柱273根。2000年获“新中国五十年上海经典建筑”金奖。

上海国际会议中心

上海虹口足球场

位于东江湾路444号,1998年2月动工,1999年3月正式启用,总建筑面积7.3万平方米,是上海第一个专业足球体育场。该工程原场地是虹口体育场,1951年6月开工,是年10月竣工。初建时为木结构看台,1964年改建,建造钢筋混凝土结构看台,并安装4座40米高的灯塔,成为上海第一个可供白天与夜间足球比赛的灯光体育场。1982年,进行修葺和扩建,主席台增盖巨型风雨顶。1993年改建成比较完善的“全天候”运动场。1998年改扩建工程,设观众席3.5万个,包厢47个等。该工程主体呈椭圆形盆式环状结构,顶部设有大跨度钢结构薄膜屋盖。1998年获白玉兰奖。

上海虹口足球场

2018年4月,上海浦东足球场项目开工,2021年4月竣工,项目位于浦东新区“金色中环发展带”的张家浜楔形绿地,总建筑面积13.9万平方米,观众席可容纳37000余人。浦东足球场作为浦东新区的新地标,在浦东的新发展中起着带头的作用,更将为上海的体育、文娱、经济等各方面作出卓越的贡献。2020年获上海市优质工程(结构工程)“金奖”、上海金钢奖、全国QC成果,2021获第十三届中国长三角优秀石材建设工程专业工程“金石奖”等。

上海浦东足球场

2000年

重庆长江鹅公岩大桥

,位于重庆市成渝高速公路出口处的九龙坡区大公馆,经跨越长江,东与渝黔高速公路相连。1997年12月开工,2000年12月建成通车。全长7.27公里,正桥长1420米,主桥长1022米,主跨长600米,为门型双塔柱三跨连续钢箱梁悬索桥,主塔高163.9米。该工程是重庆市第一座大跨度三跨连续加劲钢箱梁悬索桥,全线共设互通式立交桥四座、跨线桥四座、平交桥一座。

施工中在国内首次采用了大型隧道锚结构,采用架空索道空中吊运安装桥梁钢箱梁的新技术。该工程设计2001年获建设部优秀勘察设计优秀市政工程道路桥梁专业一等奖、第十届全国优秀工程设计项目金质奖、上海市优秀工程设计(市政)一等奖。2001年获重庆市优质结构工程奖、重庆市第三届市政工程金杯奖,2002获中国市政金杯示范工程奖。

重庆长江鹅公岩大桥

上海浦东新区行政办公中心

位于世纪大道2001号,1996年6月开工,2000年9月竣工,建筑面积8.5万平方米,总高度123米。该工程由1幢22层主楼和4幢5层框架组成,为1幢智能型办公中心。结构施工中,模板采用定型角模、钢模及木模相结合,建筑外墙采用干挂花岗岩与单元主体玻璃幕墙相结合。办公室平顶内筒灯、喷淋、烟感等布置整齐纵横一条线,环保地坪颜色分明,光洁优美。2000年获白玉兰奖,2001年获鲁班奖。

上海浦东新区行政办公中心

上海世纪大道

,从东方明珠电视塔至浦东世纪公园,全长 5.5公里,宽100米,是我国首条以景观为主的城市道路,被誉为“东方的香榭丽舍大街”。1998年10月开工,2000年4月竣工。2018年6月实施景观提升工程,同年12月竣工。

该道路为20世纪末21世纪初上海最宽的主干道,人行道宽57米,沿线间距10米种植4排香樟树和2排银杏树,大道北侧人行道设有8个小植物园。2000年获中国市政工程金杯奖,2011年获建设部优秀设计二等奖、上海市优秀设计一等奖,景观提升工程获2019年度国家优质工程奖、2019年度“白玉兰”奖等。

上海世纪大道

2001年

上海恒隆广场

位于南京西路1266号,一期工程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地下4层,地上66层,高288米,1996年8月开工,2001年7月竣工。二期工程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地下3层,地上43层,高220米,2004年4月开工,2007年10月竣工。

上海恒隆广场

工程主体建筑为流线型玻璃幕墙,尤以顶峰巨型灯光为建筑标志。地下室施工采用“分区施工”“多孔小药量”、信息化管理等技术手段和保护措施,保证土方开挖、支撑爆破和拆除等多种工序的安全。2000年获美国混凝土协会(CIB)颁发的第39届海外优秀项目奖,系该协会首次向中国建筑企业颁奖。

2015年8月,恒隆广场开启不停业改建,2017年8月竣工。分为地上和地下两部分,地上部分包括商场内公共区域的装修和机电更新等,地下部分包括形成一个贯通的新商业用楼面,地下车库及车道出入口翻新,室外硬景及绿化翻新等。为不影响商场的整体运营,采用不停业式改造,施工时间只能在运营时段之外。经过此次改建,商场的购物环境耳目一新,重新成为上海办公及购物的时尚高地。

上海恒隆广场改建

孟加拉国孟中友谊会议中心

位于孟加拉国首都达卡,是上海建工集团获得国家外经贸部对外援助项目实施企业A级资格后,承建的第一个较大的中国对外经援项目。2000年3月开工,2001年7月竣工。项目建筑面积1.99万平方米,由会议中心、办公服务区、设备机房、停车场等组成,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及独特风格。

工程采用了大跨度有粘结预应力技术、钢结构技术、大跨度双层结构网架技术、给排水UPVC管应用技术、结合当地资源采用空心砖轻质新型墙体设计等5项施工新技术。2002年1月,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与孟加拉国总理卡·齐亚参加竣工交接仪式。2002年获孟加拉国政府颁发的莲花奖和中国外经贸部对外援助成套项目优质施工奖。

孟加拉国孟中友谊会议中心

上海科技馆

位于世纪大道2000号,1998年12月开工,2001年6月竣工,建筑面积9.8万平方米,高68米,由主楼、天桥、辅楼组成。建筑主体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体系、钢结构大屋面、铝钛合金球体,特别是整体呈半圆环状,双曲螺旋屋面,东高西低,似巨翼翱翔。

施工采用CAD软件配合全站仪三维定位测量,进行钢屋盖、铝钛合金网壳和钢结构梁、2833块不规则三角形玻璃等安装。采用无粘结预应力技术解决地下室300米超长弧形外墙等裂缝控制,确保横穿科技馆离基坑仅5米、长200米原水渠的安全。使用了大面积环氧磨石地坪、虹吸屋面排水、冰蓄冷等先进工艺。2002年获鲁班奖,2003年获詹天佑奖。

上海科技馆大修工程预计2023年4月开工,大修内容包括拆除、结构、建筑、屋面、外立面、电气、弱电、装饰、给排水、暖通、标识、室外总体等。

上海科技馆

浙江镇海-舟山海底管道工程

全长36.4公里,1998年9月开工,2001年7月竣工。工程从浙江省镇海蟹浦镇入海穿越灰鳖洋海域,至舟山岛登岛,敷埋钢管口径1米,壁厚仅14毫米,深埋至海底2米。灰鳖洋是国际上公认的三大世界急流险滩之一。采用普通钢材焊接的薄壁螺旋管,且在被敷管道外表没有混凝土配重的情况下,采用管内充水方法施工,属国内首创。采用自制108米巨型首地式可调浮力托管架,使用自行设计锚泊系统,利用原有驳船的设备改造制成埋设犁,成为我国自行设计首艘浅海作业铺管船。创新的施工技术填补了我国海上长距离敷埋大口径钢管的空白。

2002年,“大口径薄壁管道浅海敷设施工技术研究”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03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9年9月,二期工程开工,内径1.2米的海底钢管分别敷设南、北线各33千米,是当时国内进行的最大规模的跨海输水管道工程,2013年9月竣工。

浙江镇海-舟山海底管道工程

2002年

上海磁浮列车运营示范线

,是世界第一条磁浮列车商业运营线,2001年3月开工,2002年12月单线试运行。西起地铁2号线龙阳路站,东至浦东国际机场航站楼,正线长33公里,设两个车站、两个牵引变电站、一个控制中心、一个维修基地。

上海建工集团组建制梁分指挥部和建筑分指挥部,承担制梁厂建设、50%以上的轨道梁生产和机加工、80%主线土建和龙阳路车站、维修基地及主线系统设备全部安装和部分维修专用道路施工任务。制作安装的1293根轨道梁和特殊连续梁有直线和曲线两种,最轻100吨,最重360吨;轨道梁上部两侧埋设球墨铸铁连接件的机加工精度达丝级要求。

该工程设计2005年获部级优秀勘察设计二等奖、上海市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工程2003年获上海市市政工程金奖。“常导高速磁浮长定子轨道系统设计、制造和施工成套技术研究”2003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0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上海磁浮列车运营示范线

北京钓鱼台国宾馆(芳菲苑)

,位于钓鱼台国宾馆院内,2001年3月开工,2002年4月竣工,建筑面积2.25万平方米,建筑高度19.5米,绿地面积4391平方米。芳菲苑建筑和内部装饰体现中国传统风格与现代建筑风格的圆满融合,内设有大堂、宴会厅、综合厅、会客厅、谈判厅等。工程主要为框架结构,地下1层,地上局部4层,其中大宴会厅为大空间结构,跨度大、屋架单榀重量大,施工采用空中分段拼装、整体滑移的安装技术。

北京钓鱼台国宾馆(芳菲苑)

北京京西宾馆西楼改建工程

,1999年12月开工,2002年7月竣工,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共13层,高60.1米。京西宾馆是国家重要的会议中心,1965年竣工投入使用,改建加固主要包括结构抗震、剪力墙、框架柱、梁外包混凝土等。除基础桩基加固外,100%柱体外包100毫米混凝土,50%梁外包60毫米混凝土,外墙内壁增设160毫米壁式框架混凝土,底层大堂T形柱拔除及消能阻尼器的安装等。在改建施工时东楼正常营业,2002年获白玉兰特别奖。

北京京西宾馆西楼改建工程

2003年

上海卢浦大桥

北起鲁班路,跨越黄浦江,南至浦东新区济阳路,2000年10月开工,2003年6月建成通车。大桥全长8.7公里,其中主桥为全钢结构,长750米、宽28.75米,主拱跨550米一跨过江,居世界同类桥梁之首,拱顶高于江面100米,并有150平方米观光平台。

该桥主桥采用钢拱梁组合体系,承重体系由双榀弧形箱型拱肋,拱座、风撑、立柱、中横梁、尾端横梁及锚锭组成。桥面体系中跨均为箱形梁结构。工程设计首次采用中跨钢拱与钢梁的连接点,边跨钢拱与钢梁节点,中跨、边跨拱座节点的构造,融合了大跨度斜拉桥、拱桥、悬索桥的施工工艺。施工除合龙接口一端采用拴接外,其余均采用焊接形式。现场钢结构焊接焊缝长度为582公里、钢板焊接最厚110毫米。钢桥面铺装沥青技术成功地解决了防水层和各层正交异性板的粘接问题。

该工程设计1992年获上海市设计一等奖;1993年获国家设计金奖、国家建筑钢结构金奖;工程2003年获白玉兰奖,2004年获鲁班奖;2005年,“上海卢浦大桥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05年被评为“中国十佳桥梁”;2008年获第94届国际桥梁与结构工程协会(IABCE)“杰出结构大奖”。

上海卢浦大桥

上海明天广场

位于南京西路399号,1996年8月开工,2003年3月竣工,建筑面积12.7万平方米,地下3层,地上58层,高283米,由高层塔楼、裙房和连接中庭组成。针对上海软土地基的特点,在地下室施工中,裙房采用逆作法、主楼采用顺作法和“一柱多桩”技术,以永久结构楼板替代支撑,节约了成本,增加了施工作业面,加快了施工速度。主体结构施工采用“高层悬挑斜拉钢平台”方案,实现模架在37层高处平面旋转45度。2003年获白玉兰奖,2005年获国优银奖, 2006年获詹天佑奖。

上海明天广场

上海江桥生活垃圾焚烧厂

,位于嘉定江桥镇北侧,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一期工程1999年9月开工,2003年底试运行,同时二期开工,2005年11月投入运行。该厂竣工时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垃圾焚烧厂。

垃圾发电是利用特殊的垃圾焚烧设备,以城市工业和生活垃圾作为燃烧介质,进行发电的一种新型方式。利用垃圾焚烧发电、供热,可实现城市垃圾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目的。一期工程为两条日处理能力500吨垃圾焚烧线、2台12兆瓦汽轮发电机组等,二期工程新增一条日处理能力为500吨的垃圾焚烧线。2003年获白玉兰奖,2004年获鲁班奖。

上海江桥生活垃圾焚烧厂

2004年

上海东方艺术中心

位于丁香路425号,2002年3月开工,2004年12月竣工,总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地上4层,地下1层,高34米。该工程是上海标志性文化设施之一,外形似一只蝴蝶,屋面似盛开的白玉兰花,由1953座的东方音乐厅、1015座的东方歌剧厅和333座的东方演奏厅组成,可满足不同演出需要。

建筑外表采用金属夹层玻璃幕墙,4200多块度身定做,每块重达300公斤,双层玻璃中间还夹着一层多孔金属材料,可调节阳光,比普通玻璃更坚韧更安全。为解决建筑声学难关,针对性采用特制木材、特殊处理的座椅等施工材料和安装、装饰工艺。2005年获白玉兰奖,2006年获鲁班奖。

上海东方艺术中心

上海国际赛车场

位于伊宁路2000号,2002年10月开工,2004年5月竣工。建筑面积32.5万平方米,是国内第一个国际赛车场,世界一级方程式(F1)比赛赛道之一。赛道总长7公里,主赛道长5.45公里,由5个人工堆筑的高地和16个不同曲率半径的弯道组成,最大高差为7.5米。在软土地基上建造高等级赛道,在世界上属首例。

赛场大量使用大跨度、异形结构非预应力清水混凝土看台板,总面积达11万平方米,有长400米、高3.25米而厚度仅为15厘米的清水混凝土挂板;有“T”“L”“一”字形等77种规格。单件最大重5.2吨,最长9米,宽650毫米,而板厚仅为110毫米,是国内首次采用的非预应力清水混凝土看台板。2004年获白玉兰奖,2005年获鲁班奖。

上海国际赛车场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

位于上海前程路99号,2003年10月开工,2004年12月竣工,建筑面积10.7万平方米,是我国三大国家级干部培训基地之一。该学院由教学中心、餐厅、会议中心、行政楼、图书馆、体育中心及宿舍楼等15个单体组成。行政楼17层,高79米,建筑面积6777平方米。文化体育中心钢屋盖长98米、跨度50米、高24米,采用双向型钢桁架组成。内部公园设计构思源于中国星象学中的五行,由金、木、水、火、土5个主题景观园组成,5点连接成一个整体,反映了孔子思想中“点”与“面”的关系。2006年获白玉兰奖、鲁班奖。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

上海中山医院(医疗综合楼)

位于枫林路180号,2003年2月开工,2004年9月竣工,总建筑面积7.2万平方米,由A楼、B楼、C楼、裙房、门诊大厅和空中连廊等组成。该工程建筑平面形态复杂:A楼结构外边线系由两根不同圆心,但曲率半径同为60米的弧线汇交而成;B楼建筑平面为一近似扇形,其与裙房结构外边线为同心圆上的一段弧线;C楼建筑平面也为一近似扇形;门诊大厅钢屋架近内院部分处平面形态为一曲率半径为25米的弧线段。施工期间,为满足医院工作人员和患者的需求,采取多种措施降低风险,确保人员安全性和施工可靠性。2005年获鲁班奖。

上海中山医院(医疗综合楼)

上海市公共卫生中心

,现为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位于漕廊公路2901号,2003年5月开工,2004年9月竣工,11月启用,总建筑面积8.2万平方米。该工程为国际一流的大型公益性综合医疗护理中心,设有全封闭烈性病房、P3实验室和特殊的污水、污物处理设备。2003年上海发生“非典”疫情,上海建工集团接到上级命令后立即开赴现场组织施工,其间克服了没有详尽设计图纸等困难,在实践中摸索,确保好中求精、按时完成,及时收治病人。

上海市公共卫生中心

2018年3月22日,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改扩建工程开工,2019年10月29日竣工。建设内容为新建外科大楼、院内原有病区A病房楼改造修缮。其中,新建外科大楼总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地上4 层;A病房楼改造修缮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由4栋病房楼组成。

上海市公共卫生中心改扩建工程

2020年2月3日,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应急救治临时医疗用房工程(应急储备楼)开工,仅用20天就实现竣工交付。总建筑面积9700平方米,包括555个集装箱房体,4栋独立配电、医疗气体、负压系统、污水处理配套用房以及6部电梯,共可容纳200张床位。建成后,为上海防疫筑牢了坚强堡垒。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应急救治临时医疗用房工程

2022年9月22日,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应急医学中心项目举行开工仪式。该项目新建总建筑面积15.3万平方米,建设内容为综合楼、能源中心及液氧站等,设置门急诊、医技、后勤保障、科研等功能用房。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应急医学中心项目

2005年

东海大桥

,位于杭州湾东侧海域,是连接芦潮港到大小洋山深水港的主要交通要道。全长32.5公里,

主通航孔

为双塔单索面钢混凝土结合梁斜拉桥,“人”字形主塔高159米,主跨420米。2002年12月开工,2005年8月竣工,12月通车。

主通航孔是海上大型钢混凝土叠合式斜拉桥。施工时首创海上造桥“导管架法”和“导管式钢浮箱法”。混凝土浇捣采用海上预拌混凝土搅拌船和搅拌平台系统,连续47小时浇筑主桥承台8200立方米混凝土。全桥钢混凝土结合梁103个节段,最重500吨。节段连接采用焊接与拴接相结合,共用高强螺栓40.4万套。2005年获全国十大建设科技成就奖;2006年获鲁班奖和詹天佑奖;2007年,“东海大桥(外海超长桥梁)工程关键技术与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工程获国优金奖等。

东海大桥

上海港汇广场

位于虹桥路1号,2003年4月开工,2005年6月竣工。建筑面积43万平方米,由两幢分别为49层和50层塔楼组成,高224米,是双塔组合现代化城市综合体建筑。港汇广场超高层续建工程是在原先已经建成开业的3层整体地下室和7层商业裙房的顶上进行的。通过采取立体场地布置、垂直运输设备的高空接力安装、多层次立体防护、混凝土泵管跨路输送和余料回收等创新技术,在不影响商场营业的情况下,完成超高层续建。

上海港汇广场

2016年12月,上海港汇恒隆广场商场局部改建总承包工程开工,2020年11月竣工。针对商场不间断运营条件下的改建施工,项目部依靠精细化策划和管理,及时进行过程检测和监督,最终成功完成改建目标,使得室内外空间获得新生,创造新颖、活力、舒适、富有时代感的商业环境。

上海港汇广场改建

2006年

铁路上海南站

位于老沪闵路289号,2002年7月开工,2006年7月正式运营,占地面积60公顷,主站屋高42米、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该工程是“十五”期间上海地上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的特大型工程,集铁路、长途汽车、地铁、城市公交和出租车为一体综合性的交通换乘枢纽。

工程设计以“大交通、大空间、大绿化”为特点,主站屋钢筋混凝土框架加大跨度大型钢结构,首次大面积采用直径为278米的圆形钢空间结构,呈现全透明的阳光屋面系统。地下“超大面积逆作法施工”实现20多万平方米地下空间综合开发的“总集成”。

施工自行设计制造了圆规式的123米大跨度旋转龙门吊,用于主站屋7000吨钢结构安装。采取施工总承包、管理-施工总承包和BT等不同方式实施总承包管理,创造了“工程完工、质量验收、列车运营在一个晚上同步实现”的新纪录。2010年获詹天佑奖。

铁路上海南站

瑞金医院(门急诊医技楼)

,位于瑞金二路197号瑞金医院内,2003年11月开工,2006年10月竣工。门急诊医技楼地上22层,高107.4米,建筑面积7.33万平方米,地下2层。工程地处闹市中心,楼层内大多采用大空间轻钢龙骨纸面石膏板吊顶,最大面积逾400平方米,挠度裂缝控制难度突出。医院气体管道、净化空调,空调四管制、恒温恒湿、呼叫等特有的各类系统,管线布置异常繁杂。施工成立创优领导小组,责任落实到人,实行对口监督,层层把关。2007年获鲁班奖。

瑞金医院(门急诊医技楼)

2007年

北京国家大剧院

位于西长安街2号,2001年12月开工,2007年9月竣工,12月正式运营。建筑面积17.28万平方米,包括歌剧院、音乐厅、戏剧场等3个主要剧场。主体建筑“湖中明珠”是一个面宽212米、进深143米、高46.68米的巨大超椭圆钢结构壳体,壳体由1.8万多块钛金属板拼接而成,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中部为渐开式玻璃幕墙,由1200多块超白玻璃巧妙拼接而成。

施工采用“构件分段、多道支撑辅助、跨外多机对称”工艺,通过可调节的临时支撑系统,均衡卸载,有序拆除,顺利完成整个钢壳体安装。2004年获北京市结构工程长城杯;2005年,“壳体钢结构安装工艺课题研究”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08年获鲁班奖等。

北京国家大剧院

俄罗斯圣彼得堡波罗的海明珠项目

,位于西南波罗的海沿岸的红村区,是一个以现代化、生态化、人性化、欧洲化为特征的,设有商业广场、宾馆、学校以及各种娱乐和服务配套设施的大型多功能综合社区,总占地208公顷,建筑面积193万平方米,2005年5月9日举行奠基仪式。

该项目采取分期滚动开发模式,商务中心会所是首期开发的标志性建筑,集商务和会展等功能为一体,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2006年6月开工,2007年6月9日竣工移交,顺利承办了俄罗斯“中国年·上海周”的开幕仪式。住宅区集中位于综合社区的东侧和南侧,建筑面积约100万平方米,涵盖低层、小高层、高层和别墅等不同形态,整体定位在中高端,分两期建设。一期2008年10月开工,2010年12月竣工;二期2008年10月开工,2012年6月竣工。

俄罗斯圣彼得堡波罗的海明珠项目

上海合流污水治理工程

,是当时我国规模最大的污水治理工程,也是首个利用世界银行贷款的重大市政工程。1986年6月开始设计,1988年8月开工,三期工程先后按期交付使用,2007年9月全面竣工。该工程包括污水收集、输送、预处理及排放,主要利用大水体的自净能力,通过枢纽型、功能性和网络化的排水体系,减轻对内河、苏州河及黄浦江的污染。

工程采用低压长距离大截面箱涵输送系统、管道进水无湿井大型污水提升泵站、大型鼓栅除污机、总管输送通信控制网络等技术和设备。施工首次采用盾构设备,多节点顶管地下对接、侧接,排水管道采用柔性接口等措施,减少对地面交通、周边环境等影响。1995年获上海市设计一等奖;2001年获建设部设计二等奖;2002年获詹天佑奖、全国优秀工程设计银奖;2008获上海市建设成果金奖;2009年获上海市优秀设计一等奖、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二等奖等。

上海合流污水治理工程

转载请注明:来源微信公众号“上海建工”

ogp投影仪

影像测量仪器

影像式测量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