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说透社会资本到底如何参与土地储备-土地收益基金
最近,总有人问老张社会资本如何参与到土地储备领域是合法合规的,这个问题很有代表性,因为地方政府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总有涉及到征拆工作的范围,而征拆工作中最主要的是资金问题,因此地方政府总是试图在土地储备过程中需要社会资本参与其中,为其提供资金用于资金。关于这个问题,国家有关部委不止一次就此问题进行文件说明或者事实上禁止实施。财政部 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土地储备资金财务管理办法》的通知(财综〔2018〕8号)中对土地储备资金来源有着明确的说法,
即(一)财政部门从已供应储备土地产生的土地出让收入中安排给土地储备机构的征地和拆迁补偿费用、土地开发费用等储备土地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二)财政部门从国有土地收益基金中安排用于土地储备的资金;(三)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筹集的土地储备资金;(四)经财政部门批准可用于土地储备的其他财政资金。也就是说土地储备的资金来源都是财政性质资金,不存在其他性质的资金。从政府专项债券的角度看,国务院多年叫停了土地储备专项债券发行(2022年开始叫停租赁住房以外的土地储备专项债券,并明确为专项债券负面清单)的事实行为也明示不允许财政资金以外的资金参与到土地储备领域。
虽说是这样,但地方政府试图在土地储备领域拓宽资金来源的想法从来没有消失过,这不,广西最新出台的文件
《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自治区本级国有土地资产管理工作的通知》(桂政办发〔2021〕123号) 中关于土地储备的有了如下政策规定即“拓宽土地储备资金来源渠道,在不新增政府隐性债务的前提下,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土地储备工作,并通过与土地储备机构联合开发取得合理回报。指导市、县建立健全土地储备成本足额补偿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广西的文件把财政部和国土资源部联合发的财综〔2018〕8号中禁止用非财政资金参与土地储备变成了只要不涉及到新增政府隐性债务,就可以由社会资本参与土地储备。无形中放宽了相关文件的适用范围。
那问题就来了,什么样的模式参与土地储备会形成政府隐性债务。这要根据隐性债务的定义,通俗的理解就是
不涉及政府以财政资金偿还或担保非政府主体举借的债务。比如银行通过贷款(这里包括流动资金和项目贷款)将资金投放于借款主体(通常为城投公司)用于征拆,由于征拆的合同系政府签署,而资金却由城投公司支付,无形中形成了政府欠城投公司征拆资金,当金融机构利用这种以政府欠城投公司征拆资金的逻辑去发放贷款,事实上形成了该笔贷款是由政府最终偿还的,因此这就符合了隐性债务的定义。那有没有不新增政府隐性债务的提供征拆资金的模式呢?之前老张说过利用信用债补充流动资金用途项下的资金用于土地储备资金,本身不形成政府隐性债务,因为即使形成政府欠城投公司征拆资金,但由于信用债不是用于项目收益而是主体的综合性现金流偿债时,即城投偿还信用债和政府支付拖欠城投的征拆资金这两件事无法形成完整的逻辑链条,因此无法确认该笔信用债资金形成新增隐性债务。
上述广西文件又提到了“
自治区本级国有企业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后,作为自治区本级储备土地前期开发项目的实施主体,协助开展自治区本级国有土地收储前期相关工作,通过委托方式约定具体工作内容。
”既然文件鼓励不新增政府隐性债务的前提下,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土地储备并获得合理回报,又强调可以开展土地收储前期工作,到底社会资本如何参与到土地储备这个环节呢?
在财政部《关于规范土地储备和资金管理等相关问题的通知》(财综[2016]4号)中,明确“地方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积极探索政府购买土地征收、收购、收回涉及的拆迁安置补偿服务。土地储备机构应当积极探索通过政府采购实施储备土地的前期开发,包括与储备宗地相关的道路、供水、供电、供气、排水、通讯、照明、绿化、土地平整等基础设施建设”。这就意味着政府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实施相关服务,
当然前期开发的工程项目需要通过招投标方式确定施工单位实施(这个不属于购买服务范畴)
。如果将社会资本参与到土地储备环节的合规模式,那就得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而按照财政部《政府购买服务管理办法》(财政部第102号令)的规定,政府购买服务不包括融资服务,即不能提供资金。
因此不需要提供资金的社会资金获得合理回报的模式那就是给予的服务费用了,而且是纯服务的内容。因此广西文件提到的通过联合开发获取合理回报的说法是不符合财政部关于土地储备资金运用及购买服务管理办法的规定。而且提供资金来源于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或其他专项债务资金,也会造成新增政府隐性债务!
最后,老张强调,国家关于土地储备领域的政策已经非常明朗,不存在再次因为某些情况进行调整,因此地方政府出台的政策不应该屡次挑衅国家关于土地储备及资金管理的规定,应该多从恰当的角度出发,鼓励社会资本通过合规方式参与相关领域投资,多借鉴国务院最新关于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升天保护修复领域的政策及模式进行探索操作,不要简单的提及土地储备领域资金问题,包括日后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这点也注定的关键问题点,用市场化方式解决相关问题,而不要简单粗暴的解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