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最近好多朋友问我香港保险,好像别人家的东西很香很香,于是我从多种渠道搜集了以下资料,帮助大家来了解大陆保险与香港保险的差别:

文章目录

法律监管的差异

重疾险的差异

年金等储蓄险的差异

个人总结

01 法律监管

内地法律属于大陆法系,香港法律属于海洋法系,两者从根源上的不同也形成了监管理念和体系的不同。(戳此看什么是大陆法系和海洋法系)

监管机构

内地以监管机构监管(包括银保监会,保险行业协会等)为主,安全性稳定性更优,产品差异不大,比如重疾险中前25种重疾由保险行业协会统一规定,各家保司通用;而香港的监管以自律监管为主,产品各家保司均不同,市场化程度高。

偿付能力

内地使用“偿二代”监管体系,香港目前属于“偿一代”。

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在“偿一代”下,保险监管部门看一家保险公司,会认为它做的业务规模越大,所承担的风险就越高。但是这种理解是有问题的,因为保险公司的风险并不仅仅由业务规模决定。一家公司的业务规模可能很大,但是它的经营可能非常谨慎,做的业务都是低风险的,投资也十分保守,内部风险管理制度也很完善,因此我们不能单单凭借一家公司的业务规模来评判这家公司风险的高低。

“偿二代”相对于“偿一代”而言,更加注重保险公司的风险大小及风险管理能力,整体监管框架可分为三支柱。其中,一支柱为“资本充足要求”,二支柱为“风险管理要求”,三支柱为“信息披露要求”,分别从定量、定型、市场约束三个方面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进行监管。可见大陆目前对于偿付能力的监管属于世界领先水平。

准入门槛

内地保险市场的准入门槛为2亿元人民币,而香港为1000万港币(约920万人民币)。内地公司想要拿到保险牌照十分困难,不光资金实力要雄厚,股东背景、持续盈利能力也是银保监会考察的重点,所以在内地上市的保险公司不管你是否听说过,背后可能都是实力强大的国营企事业单位或者大型国企,目前大陆有人寿险牌照的保险公司总共才90余家,而香港只有700万人口,保险公司的数量却有100余家。

02 重疾险的差异

健康告知

大陆的重疾险在投保时遵循“有限告知”,即问什么答什么,不问的可以不答;而香港的重疾险遵循“无限告知”的原则,保险健康告知询问的非常宽泛,比如任何胸部及呼吸道问题,其他呼吸道问题等等。相比较而言,香港保险的健康告知更“严格”,如果投保人没有如实告知,后期出险时很容易被拒赔。

分红

大陆的重疾险没有分红,而香港的重疾险一般都有分红。

免体检额度

内地的免体检额度一般在50-80万左右,而香港的免体检额度较高,以30岁男性为例,额度可达100万港币。额度高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香港医疗水平较高,人均寿命长,另外香港的健康告知为无限告知,很多疾病或非标体都会健康告知不通过。

03 储蓄险的差异

资产配置

总体而言,大陆的储蓄类保险或年金险更注重稳健投资,资产配置以固收类为主,权益类为辅;而香港的储蓄险则权益类配置较高,固收类较少。

现金价值

内地年金险现金价值及年金均为保证派发,万能账户收益为非保证,目前内地绝大多数保险公司万能账户结算利率在5%-6%之间(每月公布,可于官网查询),同时还有2%-3%的终身保底结算利率(写在合同中);香港储蓄险现金价值保证派发,周年红利及终期红利为非保证。GN16规定香港保险公司必须每年在官网公示其分红型产品的红利实现率。

结算货币

大陆为人民币;香港为美元。

04 个人总结

在监管制度方面,内地保险监管严格程度远高于香港保险,故而在资金及保单安全性方面,内地保险略有优势。但同样是因为监管严格,内地保险公司可投资金额及投资渠道选择比香港保险更窄,在预期收益方面,香港保险略有优势;

购买香港分红型保险,一定要留意其预期投资去向以及历年的分红达成率,而不能简单的看待其演示的分红收益。当然,购买内地的万能险及分红险时也要留意,但相比之下,内地分红及万能险的演示利率与实际达成利率之间差异更小;

购买建议:

不管是重疾险还是理财险,都建议先配置内地的,有余力或有海外配资需求的,可以投资香港保险。总之要遵循“先保障,后理财”的原则。

==============================END===============================

上海影像测量仪

小型影像测量仪

上海光学影像测量机质量好

三次元影像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