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定向增发!定向增发的收益来源有哪些?-基金定向增发
定增的三大收益来源
第一,市场Beta。系统收益取决于市场,当企业的盈利状况未发生重大变化时,估值的涨跌就成为股价波动的主要原因。而从历史数据来看,定增项目获得收益的概率也是和进行投资时的大盘点位密切相关的。
选择合适的点位、在估值合适的时机参与定增,对于定增盈利十分重要。
第二,个股Alpha。上市公司定增的目的通常是成长扩张、并购重组等,融资资金的用途有提升企业业绩,带来企业价值增长的可能。
第三,发行折价。折价是对投资者流动性丧失的补偿,定增发行折扣是定增超额收益的另一大来源。
历史表现
定增市场历年正收益与相对收益较为显著
从近十年定增(竞价类)项目的收益情况看:
年度正收益方面,近10年中,除2018年外,定增年度平均收益率均为正。
相对收益表现方面,定增收益多数情况下超越上证指数的超额收益。近10年中,定增仅在2014年(蓝筹大牛市)以及2017(定增政策收紧)相对收益略差(但仍为正收益),其他年份均较大幅度跑赢大盘。
可见,定增的年度正收益与相对收益较为显著。
注:数据来源为wind。1.平均折价按照上市日计算;2.定增后涨跌幅统计定增发行后到年底;3.2022年截止11月底。
再融资新规后定增发行迎来热潮,优质项目普获可观收益
第一,发行竞价类项目数量约700个,合计募集规模接近1.2万亿元;
第二,平均单季约80 个、增募资总额1300+亿元的发行速度;
第三,定增项目折扣空间已达历史较高水平,竞价类项目平均折扣率达16.5%。
第四,受发行价格下限调整影响,项目收益率较为可观,已解禁的项目(主要指竞价类,下同)平均收益率达17.6%。
第五,行业上看,新规以来定增项目以电子、电力(主要是新能源)、计算机、化工、机械、医药、汽车居多,主要是快速增长的成长性行业,在行业快速成长的同时,融资需求也较大,整体收益良好,其中除了计算机外,多数行业项目赚钱占比均高于50%,收益颇丰。
数据来源:Wind,按发行日,截至2022年6月底。历史业绩不代表收益承诺和未来表现,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
定增市场也不是完全没风险,主动选股重要性突显
以2021年为例:
第一,2021年竞价定增解禁项目数大幅上升,破发率同比提高。2021年共解禁334宗竞价项目,同比增加181宗,其中120宗项目破发,破发率达到35.93%,同比上升11.09%。
第二,2021年解禁的竞价项目绝对收益率分化加剧。前十名解禁绝对收益率均值高达196.09%,而排名后十的项目解禁绝对收益率均值仅-49.1%,差距为246.19%,超过2020年206.2%,分化进一步拉大。
因此,为了剔除风险,主动选股能力将愈发重要。
2021年解禁的竞价项目
解禁绝对收益率靠前标的
数据来源:Wind,按发行日。历史业绩不代表收益承诺和未来表现,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
2021年解禁的竞价项目
解禁绝对收益率靠后标的
数据来源:Wind,按发行日。历史业绩不代表收益承诺和未来表现,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
2022年定增市场维持强势,相对股指超额收益显著
发行情况方面,2022年前11个月共公告发行竞价类定增项目约202个,募集规模3802.76亿,平均单只募集规模为18.83亿。
[数据来源:Wind,按发行日,截止2022.11.30。历史业绩不代表收益承诺和未来表现,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下同]
发行项目相对市价平均折扣约13.69%,较去年的17%有所降低,折价降低主要受发行数量偏少和市场底部估值影响,预计后续随着发行放量和市场上涨将有所扩大。
发行项目平均收益约6.02%,相对同期沪深300指数-22.01%和偏股混合基金指数-18.51%的下跌,仍表现出很强的相对收益和正收益特征;破发率40.5%,较2021年有所上升,主要是市场下跌导致。
解禁方面,2022年解禁定增项目解禁310个,平均收益5.72%,抵御住了市场的大跌。
待发方面,市场已公告竞价类待发项目约360个,规模7400亿,预案数量充足;其中已过会124只,规模3085亿。
投资时机选择
结合定增的特点,根据历史情况分析,在市场底部区域进行定增投资效果更好。相反的,在市场高点进行投资要比较谨慎,市场一旦回调,由于定增有锁定期,无法随时变现,可能出现较大回撤。
经过2022年的调整,主要指数估值回归至较低水平,权益市场的投资价值显著提升。
注:数据截至2022年12月30日。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不断持续优化以及房地产政策调整对经济的托底作用,消费和经济将从底部慢慢修复,中国经济在2023年将迎来复苏,2023年权益市场投资机会显著。
综上所述,目前通过定增投资参与权益市场的投资性价比较高,一方面权益市场处于底部区域,定增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折扣的保护,风险进一步降低;另一方面,未来权益市场将迎来较好的投资机会,定增除了折扣收益外,还可以获得市场上涨的收益,建议重点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