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工商银行估值低,长期持有收益率将远高于招商银行,咱们先看2021年12月17日最新收盘数据:

工商银行最新股价4.61元,市盈率TTM为4.86,市净率为0.58,总市值为1.6万亿。

招商银行最新股价50.77元,市盈率TTM为11.20,市净率为1.82,总市值为1.3万亿。

上一年度即2020年净利润:

工商银行为3159亿,ROE为11.95。

招商银行为973.4亿,ROE为15.73。

过去五年的利润增长率为:

工商银行:0.4%(2016)2.8%(2017)4.06%(2018)4.89%(2019)1.18%(2020)10.12%(2021Q3),截止今年3季度,过去五年利润增长25%,年化增长率4.55%。

招商银行:7.6%(2016)13%(2017)14.84%(2018)15.28%(2019)4.82%(2020)22.21%(2021Q3),截止今年3季度,过去五年利润增长91.6%,年化增长率13.9%。

工商银行利润是招商银行的3倍多,而总市值是招商银行的1.23倍,原因是工商银行PE估值只有4.86,还不到招商银行的一半,作为宇宙第一大行,工商银行总资产有35万亿,而招商银行只有不到9万亿,资产规模完全不是一个量级的选手,怎么总市值可以平起平坐呢,是什么让广大机构和散户愿意花高溢价购买招商银行呢?

直观的看,显然是成长性在起作用,但是这样的溢价到底值不值得呢?

咱们从工商银行的角度出发,看看4.86的估值冤不冤,工商的估值最近十年持续下降,按照历史百分位看,处于绝对的低估状态。有的朋友说工商银行长期持有预期收益将是PE的倒数,即1/4.86=20.6%的远期年化收益,具有很高的投资价值,真的是这样么?

暂且不论PE、PB估值的合理性,可以仅从现金流的角度做一个思考。

一直以来工商银行的股息支付率维持在30%,2020年净利润为3159亿,现金派息总额948亿,因为去年疫情造成的低基数,今年前三季度业绩增速10%,而之后业绩增长势必面临均值回归,预期在4.5%左右,假设2021年全年净利润3515亿,股息支付率30%,则现金派发1055亿,留存利润2460亿,考虑到4.5%的年利润增长,2022年预期净利润3673亿,那么2022年比2021年利润增长158亿,2460亿留存利润只产生158亿利润增量,留存资金产生利润换算成ROE只有为6.4%,而公司总的ROE为11.95%,产生158亿利润需要的资产额度为158/11.95%=1330亿,即只需要1330亿资产就可以产生158亿利润,而留存利润里的2460-1330=1130亿被浪费掉了,这也是为啥净资产收益率逐年走低的原因。

由此可见,有效的自由现金流只有分红的钱和产生利润的钱,即1055亿分红和1330亿产生利润的钱,自由现金总额为2385亿,按照1.6万亿市值换算成2020年自由现金流的动态PE为6.7倍,留存利润收益太低,1130亿为经营效率低造成的浪费。

而对于工商银行这种国有大行,PB长期低于1也是无法对其进行破产清算的,PB的估算意义不大,长期持有利润主要来源于股息,而股息收益率为5.7%,考虑到每年利润成长4.5%,在估值不变的情况下,远期预期收益率为10%,如果估值提升,短期收益率会上升但是远期收益会明显下降,对长线资金将失去吸引力。

而招商银行,过去五年的业绩持续加速,ROE稳步提升,资金效率高,自由现金流估值每年消化15%,两年时间就可以低于工商银行,长期持有预期年化收益率可达15%,当然这里也有bug,招商银行每年13%的业绩增长很难长期维持,如果未来利润增长率下降,ROE也将走低,这将是最大风险,到时会遭遇戴维斯双杀。

讲了这么多,结论是:工商银行预期长期年化收益只能达到10%,达不到20%。而招商银行长期持有的预期年化收益率可以达到15%,前提是利润增速和roe保持住,不下降,否则将迎来残酷的戴维斯双杀。

长期持有工商银行和招商银行的收益率,大家怎么看呢,你会选择哪个呢?[白眼]

上海影像仪官方

三次元影像仪

高端光学测量仪器

ogp非接触式光学影像测量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