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2014年北京社科规划发生了哪些大事-国家社科基金规划办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standalone="no"?>
第八篇 2014年北京社科规划工作大事记
1月
15日,北京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李伟同志在市社科规划办《2013年工作总结和 2014年工作思路》上作出批示:规划办在统筹推进首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团结凝聚科研力量、多出科研成果等方面做出很好的成绩。望进一步完善课题立项,更加注重科学理论传播和成果应用、转化,为首都科学发展提供理论支持。22日,《宣传系统快报》刊登了李伟同志批示。
23—24日,组织北京社科基金项目(基础理论类)评审会议,专家建议确立24项重点项目、16项重大项目、5项特别委托重大项目(第四批)。
2月
24日,与市教委联合发文,决定依托北京工业大学建立首都工程教育发展研究基地。
26日,召开第四批北京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应用对策类)选题暨2014年北京社科基金项目研究选题研讨会,20多位专家学者和相关实际部门领导出席。
2月,组织市属单位申报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3项、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第一批)3项。最终各获立1项。
2月,市财政局批复并下达《梅兰芳全集》编纂项目专项经费。
3月
3日,组织市属单位申报2014年(第一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2项。最终获立4项。
3日,组织市属单位申报3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最终2项入选。
4—5日,召开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应用对策研究基地工作辅导与座谈会。14个研究基地的负责人、首席专家及依托单位科研管理部门负责同志20余人参加。
7日,市社科规划办主任办公扩大会认定“2013年北京市社科规划项目优秀二级管理单位”22个、“2013年北京市社科规划项目管理先进个人”28名。在北京社科规划工作年会上为以上单位与个人颁发证书,通报表彰。
10日,完成市属单位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申报,共收到43个单位619项申报材料,通过组织专家筛选审核,将其中546项报送全国社科规划办。
13日,完成21项第四批重大项目、30项预立项项目、24项基础理论类重点项目的拨款,共计拨付经费894万元。
25—26日,召开部分研究基地负责同志座谈会,王祥武主任出席并讲话。
28日,召开2014年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工作会。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崔耀中、市教委副主任叶茂林出席并讲话,王祥武主任做工作报告,各科研单位、研究基地有关负责人共150余人参加。
3月,组织13家市属单位的108位专家,协助全国社科规划办完成了2 828份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申报材料的双向匿名通讯初评。
4月
7—11日,集中受理了16个单位的第四批北京社科基金应用对策类重大项目投标申报材料29项。
11日,完成2013年立项的北京社科基金年度项目经费拨付,共计1 691万元。
14—17日,联合市教委聘请专家集中对2013年度符合验收条件的23个研究基地进行了考核验收。经专家组综合评议,12个研究基地评为优秀,11个评为合格。
21—28日,集中受理北京社科基金年度项目申报,共受理申报材料1 266项。
22日,召开科研管理骨干研讨会,征求对《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办法(修订稿)》和《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二级管理细则(修订稿)》的意见与建议。
29—30日,召开上半年重点项目成果集中鉴定会。17位专家对32项研究成果进行了鉴定。8项获“优秀”等级,12项获“良好”等级,9项为“合格”等级, 3项未通过鉴定。
5月
28日,以《以重大项目破解地方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为题,《中国社会科学报》发表了对王祥武主任的专访。
4—5月,组织第四批北京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应用对策类)和北京社科基金年度项目双向匿名通讯初评。
6月
9日,中宣部副部长、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王晓晖对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宣传通讯》刊登的北京市开展重大项目研究工作的经验材料做出肯定性批示。
19—20日,召开第四批北京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应用对策类)评审会,专家建议5项重大项目、4项重点项目立项。
24日,召开北京社科基金项目管理工作会,部署在研项目年度检查工作,47家二级管理单位的80余人参加。
25日,与市教委联合发文,决定依托北京交通大学建立北京物流信息化研究基地、依托北京舞蹈学院建立民族舞蹈文化研究基地、依托中央财经大学建立首都互联网经济发展研究基地。
26—27日,召开2014年北京社科基金年度项目评审会, 53位专家参加评审。365项获专家建议立项,其中重点项目36项、一般项目198项、青年项目131项。
6月,完成2010年度和2012年度立项的5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期检查评估工作。
7月
2日,召开2014年市属单位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下达会,有关单位120余人参加。
30日,决定依托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建立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基地。
7月,《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优秀成果选编(第三辑)》由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8月
8月,组织市属单位申报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第二批),共受理报送5项,获立2项,1项转立为重点项目。
8月,首次编写的《北京社科规划工作年度报告(2013)》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9月
1日,“2012—2013年度北京市优秀调查研究成果奖”揭晓,市社科规划办报送的10项北京社科基金项目材料中,有5项成果获奖,其中3项获一等奖。
18—19日,召开与市教工委、市教委联合立项项目评审会,28项市教委重点项目、12项市教工委思想政治教育类战略重点项目获专家建议,确立为北京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22—23日,在北京、天津、河北三省市社科规划办支持协助下,由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基地承办的“国际城市论坛京津冀协同发展2014年会”召开,来自国家及京津冀三地有关单位负责同志和专家学者200余人参加。会上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基地揭牌,王祥武主任出席并致辞。
9月,组织对市属单位承担的2013年90项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进行中期检查,同时对2008年立项的逾期未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进行了清理。
9月,组织市属单位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5项、中华学术外译项目1项(第二批)申报,最终分别获立4项、1项。
9月,《2013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阶段成果选编(上下)》由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30日,“北京社科规划”网站升级改版经过6个月的试运行后正式上线。
6—9月,对2013年(不含)前立项的北京社科基金在研项目开展年度检查。469个项目参加年检,93个项目免检,实际参检项目达到562个,参检率达95%。
10月
14日,市财政局同意我单位大幅增加2015年项目经费近1 900万元,使年度预算预报总额达到4 767万元。
15—27日,委托海淀区委党校举办了2014年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科研管理骨干研修班。24家研究基地的40余名学术骨干和管理骨干参加研修。
22日,召开北京社科基金增补项目评审会,24项获专家建议立项。
22日,与市教委联合发文,决定依托北京印刷学院建立北京文化安全研究基地。
10月27日至11月6日,委托市委党校组织了2014年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科研管理骨干研修班(第二期),相关二级管理单位40余人参加。
31日,召开第三批北京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期检查进展交流会。
11月
5日,召开北京社科基金项目管理工作会,50余个单位的80余名科研管理人员参加。
17日,拨付北京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增补项目研究经费共416.6万元。
28—29日,召开北京市社科基金研究基地项目立项评审会。24位专家对65个研究基地申报的220项材料进行评审。专家建议确立研究基地项目141项,其中特别委托项目2项、重点项目21项、一般项目97项(含8项自筹项目)、青年项目21项(含2项自筹项目)。同时,决定对34个研究基地的年度报告给予出版资助。
12月
2日,召开“成果宣传推介会”,10余家媒体编辑记者和30多位项目负责人参加。
9日,广州市社科联副主席、市社科规划办副主任谭晓红一行6位同志到访市社科规划办。
10—11日,召开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成果鉴定会,32位专家对68项成果进行鉴定。11项成果获得“优秀”等级,31项获得“良好”等级,18项为“合格”等级,8项成果需要根据专家意见修改。
17日,市属单位获立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项目6项,其中首都师范大学3项,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开放大学、北京十一学校各1项。
19—20日,召开2015年度北京社科基金项目研究选题编制会。
25日,召开市属单位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申报动员培训会。
29日,《中国社会科学报》整版刊发《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十年发展纪实》。2015年1月13日,北京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李伟批示:“市社科规划办在智库建设中发挥了重要平台作用,十年努力,成绩斐然。”
12月,“北京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颁奖,22项北京社科基金项目成果获奖。
全年完成337个北京社科基金项目的立卷归档工作。截至2014年12月底,项目档案存量为2 363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