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又想让农民买单?户籍改革真能刺激消费,1.8亿农民工2万亿-户籍改革给农民多少钱
蔡昉:户籍制度改革可以立竿见影刺激消费 1.8亿农民工或可释放消费2万亿元。
蔡昉,何许人也?
蔡昉,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在“2023青岛•中国财富论坛”上表示
:要重视户籍制度改革对刺激消费的作用,通过改革户籍制度,可以立即增加消费支出,进而促进经济增长。
蔡昉指出:以目前农民工的收入水平来看,
由于对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的担忧,导致其消费能力被抑制了约23%
,通过户籍制度改革,可以有效释放农民工群体的消费意愿。如果
1.8亿农民工能够成为户籍市民,他们的消费支出将增加约2万亿元
。与此同时,
由于疫情造成的超额储蓄约占GDP的3%,大约为3.6万亿元
。
户籍改革,真能刺激消费?
户籍改革红利真可大幅弥补消费缺口?专家是通过数据来论证的,还是真了解了农民工的现状?
试问:经历过三年疫情的普通人、打工人
你的工资、薪酬增加了吗?
三年疫情之后,你的存款增加了吗?
今年的工作还好不?今年的生意还好不?压力增加了多少?
超额储蓄3.6万亿元,又有多少是农民工的?
农民工成为户籍市民,眼下能获得什么?长期又能获得什么?
什么样的农民工和家庭,才能在城里稳定,有房有工作,享受到与城市居民相同的权益,包括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的福利待遇?
当前的城市,其资源的承载能力和供给能力,工作岗位,又有多少?
现在农民工工资、薪酬都没增加,甚至找工作都成问题,他们怎么生存,怎么增长储蓄?
虽然户籍制度改革,能让城市迎来更多的新居民,人多了,自然能够刺激当地的消费,还能促进区域的经济发展,但新居民,如何能融入新的环境,能否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能否有更高更好的收入,能否享受同样的社会保障体系,等等。
有点“何不食肉糜”
相传,有一年闹了饥荒,没有粮食吃的百姓扒树皮,吃草根,更有甚者为了填饱肚子去吃观音土而被活活胀死。
晋惠帝在得知这种消息后很是为他的百姓们担忧,苦思冥想后对着身边的人问道:
“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
(百姓没有米粮可以充饥,为什么不去吃肉糜粥呢?)
蔡昉说,“没有社会保障,有后顾之忧,要存钱,因此消费意愿被压低了。”
这确实是实话,但拿什么来解除农民工的后顾之忧,一个户籍制度就能解决?
有网友说:
专家可能没有房贷压力、教育压力、35岁以后再就业的压力,都喜欢消费,钱哪来呀,换个户口能带来收入?
户籍制度改革,真能成为刺激消费的新途径?
你怎么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