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韩国的生育率一直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低的,仅为0.78。通常认为,每个妇女一生平均生育子女数达到2.1,才能完成世代更替,低于1.3则被认为是低生育率。然而,最近一篇专家文章将我国的生育率推上了风口浪尖,引起了广泛关注。尽管文中列举了许多数据来证明专家评估的准确性和低生育率带来的社会压力,但却没提到问题的真正原因。

文中指出,能生且愿意生第一个孩子的家庭数量明显减少,这将进一步降低第二、第三个孩子的生育率和家族生育水平。然而,专家并未详细阐述导致这一问题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我们开始思考是谁允许年轻人不生孩子,或者说是否仅仅是社会风险导致他们不想生育。也许有些话专家不便明说,只能间接暗示。

导致年轻人信心丧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过去几十年的计划生育政策在降低生育率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优生优育的观念已经深深烙印在当代年轻人的思想中。养孩子不再像以前那样简单,需要进行规划和准备,成为一种终身奋斗和打拼的思维方式。传统的养儿防老、传宗接代的思想已经不再适用于现代年轻人。年轻人追求自我发展和快乐,如果生育会阻碍他们的发展和享受生活,他们就会选择不生甚至不结婚。

其次,房价过高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高昂的房价和有限的人均住房面积限制了年轻人的欲望。比如在大城市,像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地方,居住的大都是小户型公寓,面积不大且价格昂贵。即使想要生育,年轻人也很难承担得起购房压力。由于要还房贷,许多年轻夫妇成为房奴,不敢生育过多孩子,甚至选择不生育。如果房地产成为经济支柱,那么人民的财富就难以持续增长,而且房地产行业赚取的利润并不会流向年轻人。

此外,教育成本过高也是一个问题。根据最新的数据,中国养育一个孩子从出生到十七岁的平均成本是48.5万元,全球排名第二,仅次于韩国。在像上海这样的超一线城市,养儿成本甚至高达102万元。除此之外,女孩结婚生子购买婚房的成本也很大。其中,教育费用占比最大。现在年轻人都希望给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条件,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辅导功课,甚至会考虑购买学区房等等。所有这些都需要巨大的花费,可以说,一个孩子的教育成本不亚于在一二线城市购买一套房子。工作压力也很大,这使得年轻人更加犹豫是否要生育孩子。

到了2023年,全国两会上将提出居住证制度,这也是导致社会就业难和生育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年轻人无偿加班已成为社会普遍现象,自媒体上也涌现出大量揭露企业无视劳动法的报道。没有高薪、合理的工作制度,没有自由支配的时间和机会,这不仅是城市人不愿意生育的问题,甚至连农村青年也不想生育孩子了。许多农村孩子成为留守儿童,缺乏监护和服务,九年义务教育难以保障他们身心健康。城市化进程导致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年放弃结婚生子的打算,他们不愿意再次为下一代作出取舍。

该专家发布的文章在发布后受到网友的口诛笔伐。有人直接质疑文章应该提醒的是引起不育的客观原因,而不是警告年轻人不婚不易的观念。我们应当思考的是,究竟是什么导致了如今年轻人放弃生育的念头,以及单身主义盛行。这些问题值得我们警惕和关注。

自动测量仪器

高精度光学测量仪

三次元光学影像测量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