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高峰

筹备了7个月的第三批7个自贸试验区将于4月1日统一挂牌,中国的自贸区战略迈入3.0新时代。

而随着第三批自贸试验区的挂牌,一个“1+3+7”,从沿海到中部再到西部的自贸区战略新格局形成,以扩大开放所引领的中国自贸区改革从“齐头并进”进入“雁行阵”模式,冲刺国际高标准自由贸易体系。

而陕西,也将随着自贸试验区的挂牌,站在一个新的起点。

【竞合新关系】

作为我国对接国际高标准贸易、投资规则的试验田,自贸试验区从诞生之初就承载了对接国家发展战略的使命。上海、广东、天津和福建的第一、第二批自贸试验区分别对接长江经济带、粤港澳深度合作、京津冀协同发展、两岸经济合作等重大区域发展战略。

此次统一挂牌的辽宁、浙江、河南、湖北、四川、陕西、重庆7个自贸试验区,将对接长江经济带、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

事实上,除了各自承担的国家战略之外,这七个自贸试验区又同时承担着同一个国家战略:一带一路。

这意味着,陕西自贸试验区在未来的发展中,将面临新的竞合关系,尤其是和相邻的自贸试验区,比如河南。

从目前陕西对外披露的方案看,陕西自贸区将发挥“一带一路”建设对西部大开发带动作用、加大西部地区门户城市开放力度的要求,打造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探索内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新模式。加快建设空港综合保税区,争取设立宝鸡综合保税区,组建西北国际货运航空公司。

而作为和陕西同处一带一路战略腹地的河南南自贸试验区,将着力建设贯通南北、连接东西、服务于“一带一路”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体系。加快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加快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加快口岸发展,支持符合条件的地区申建功能性口岸和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从大的方面看,河南和陕西一样,同处“一带一路”战略的腹地,也是这次第三批自贸试验区的省份之一。从小的方面看,两个地方都有内陆港,都有航空试验区。竞争在所难免。

而且,从目前官方透出的信息看,双方发展的方向有诸多重合之处。

河南自贸区,涵盖郑州、开封、洛阳三个片区。加快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加快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加快口岸发展,支持符合条件的地区申建功能性口岸和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在产业布局上,郑州片区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跨境电商、现代金融、服务贸易等;开封片区重点发展医疗旅游、文化金融、创意设计等现代服务业;洛阳片区重点发展装备制造等高端制造业,以及文化旅游、文化贸易等现代服务业。

陕西自贸区,设立中心片区、西安国际港务区片区和杨凌片区。中心片区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西安国际港务区片区重点发展国际贸易、现代物流、金融服务、旅游会展、电子商务等产业。杨凌示范区片区以农业科技创新、示范推广为重点。

但区域间不仅仅是竞争,第三批自贸试验区建设的关键是采用错位探索,利用区域经济特色发展地区优势产业。

从目前陕西和河南的产业相比,尽管在大产业领域有诸多相同,但在细分领域,事实上有着诸多合作的空间,比如装备制造业,陕西和河南是同一产业链的不同链条。对于陕西来说,在自贸区的建设过程中,如何推动和相邻自贸区的合作,也是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事实上,以农业科技创新、示范推广为重点的杨凌示范区片区,或将称为此次七个自贸试验区最具特色的一个突破点。

【开放型经济新高度】

2016年,陕西的外貌依存度达到10.4%,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从近300亿美元,外贸经营主体突破1万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不断提高。

纵向来看,陕西的外贸进步不可谓不大。数据显示,2012年陕西外贸依存度仅6.4%,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仅有148亿美元,尤其是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的年均增速达到了20%,远远高于最近五年陕西GDP的增速。

但横向来看,2016年陕西的进出口规模排全国第18位,在西部地区,也仅仅排在第四位。这意味着,陕西的外贸仍是陕西经济的一个短板,急需提升。

而自贸试验区的到来,将给陕西的开放型经济带来新机遇。

陕西提出,高起点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全方位推进对外开放、进一步加快“走出去”步伐,推动更高水平的“引进来”和“走出去”。

今年的陕西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将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培育全面开放竞争新优势,更深更广融入全球供给体系,推动更高水平的“引进来”和“走出去”,加快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

今年两会期间,陕西省省长胡和平表示,高起点建设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全方位推进对外开放。紧盯世界500强企业开展专业招商,支持西安国际港务区打造中国最大内陆港,加快建设空港综合保税区,争取设立宝鸡综合保税区,组建西北国际货运航空公司。2017年力争实际利用外资55亿美元、增长10%,引进内资6850亿元、增长10%以上。

同时,将进一步加快“走出去”步伐。设立产业海外发展基金,支持100家优势企业参与国际产能和现代农业合作,加快建设3个设立在国外的经贸合作园区。继续实施陕西名牌产品出口暨外贸孵化工程,扩大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产品出口份额,外贸进出口总值增长7%以上。

扩大开放是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陕西只要坚持开放带动主战略,加快构建对外开放新体制,必将为陕西的追赶超越提供有力支撑。

特别是自贸试验区将使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在中西部加速发展、落地生根,在实质上为我国的西部开发、中西部产业升级根除了障碍。这不仅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也会因为“负面清单”的制度创新,特别是在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领域开启广大的投资机遇。

而这些,陕西具有一定的基础优势。

对于陕西来说,抓住自贸试验区机遇,积极推动世界500强企业进来,积极推动陕西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是做大陕西外贸规模,提升陕西开放程度的一个重要手段。但同时,也要注意对陕西中小贸易企业的扶持。

目前,陕西外向型经济弱于周边几个具有竞争关系的省份,如四川、河南等,中小外贸企业偏弱是一个因素。

【区域内竞争新考验】

对于陕西来讲,自贸试验区的正式挂牌,意味着自贸试验区涵盖的具体范围将揭开神秘的面纱。

对于纳入自贸区范围的区块来讲,将迎来新的政策红利,但同时,对于陕西来说,一个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如何协调区内和区外的发展关系?

自贸试验区建设对实施范围以外区域特别是毗邻周边区域带来的挑战,首先是“虹吸”效应。自贸试验区率先探索全新的、接轨国际的投资贸易制度规则、市场规范、管理模式,对外部的高端要素资源具有较强“虹吸”效应,不可避免地会吸引其他区域部分高端要素资源流向自贸试验区。

同时,自贸试验区率先试验投资贸易便利化、自由化,在对开放度较高的先进制造业、高端服务业项目招商引资中,较之其他区域将处于明显有利的地位,会对其他区域形成明显的“挤出”效应。

此外,自贸试验区成为新的开发建设重点,在利用政府投资、民间投资、境外投资方面,也会对其他区域形成明显的影响。

可以说,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社会上下的关注焦点,成为境内外企业的投资热点,相比之下,其他区域原有的发展优势、功能作用、重要地位难免受到严峻挑战。

如何协调区内和区外的竞合关系,将是陕西面临的新问题。所谓“竞合”,就是竞争中有合作、合作中有竞争。自贸试验区建设会带来竞争压力,也会带来合作机会,对于陕西来说,如何以自贸区建设,推动全省经济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是一个关键。

(殷高峰,著名财经记者,陕西经济文化合作促进会副会长、常务理事。)

三次元影像仪

自动测量仪公司

光学测量仪器公司

影像仪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