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的问题,是现在很多人都困扰的事情,尤其是大学毕业生,毕业即失业的话题不断的被人们提起,导致很多学生都深受困扰,为了能过更好的完成就业,学生们也是不断的降低自己求职的要求,但是即便如此,就业困难依旧时刻让学生们感到头疼。

而在这种就业大环境下,进入岗位之后的薪资待遇问题,也受到了诸多的争议,一般来说,地区的不同和工作的不同,收入上也会有着一定的不同,像是同样的工作,在不同的城市,就会有着不同的收入。

这种情况下,对于收入高低的一个标准判定,也有着一定的不同,就像是在四线城市当中,月薪5000以上,就已经算是非常不错的高薪工作,会被所有人追捧,但是如果是一线城市,月薪5000就显得不是那么的足够。

专家:月入3000元就算中等收入群体,但是却不一定能过好日子

而近段时间,据浙江大学资深教授、共享与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实,根据最新的测算信息,明确的表示现在我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已达到4.6亿人,已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中等收入群体,这一消息的出现,引起了诸多网友的关注和质疑。

“月入多少才能算中等收入?”每过一段时间,这个灵魂拷问就会被刷屏。

他介绍道,每个月3000元左右的收入,基本上就可以达到中等收入群体的标准。

“但不是说你是中等收入人群以后,你就一定会过上好日子。”李实解释说,中等收入群体的标准只考虑收入,这个群体内部,有人可能收入高日子过得很舒服;有人可能刚刚越过这个标准的门槛,日子过得还是很艰难,完全有可能。

李实表示,即使在发达国家,绝大部分人都不认为自己是中等收入群体。

3000元看起来不多,但是李实指出,我国使用的中等收入群体标准,实际上高于世界银行为发展中国家划定的标准。但与此同时,李实也解释说:“不是说你是中等收入人群以后,你就一定会过上好日子。”

这让我想起了我的一个朋友。

他是某公司的一个中层管理者,每个月大概有四五千块的工资。

他媳妇和他一个公司,做着客服的工作,每个月大概三千块钱左右的工资。

两个人均摊下来,每个人平均3500-4000块的样子,确实也符合专家说的“中等收入人群”,再加上他的公司名气很大,所以家里觉得他们应该过得很不错。

媳妇怀孕了,城中村的出租房实在不方便,一狠心、一咬牙、一跺脚,买了一套二手房。

公司人多,带饭的人也多,每个人匀一口出来,朋友的午饭就能解决。

公司事多,要开的会也多,开会被骂一顿总要出去大排档说说心事,朋友脸皮厚点,不抢着付钱,一个月也能蹭个十顿八顿饭。

西装裤烂了个大口子,第二天接着穿,谁让朋友只有这一条工装西裤呢。没办法,下属们只能自费买针线帮他缝缝补补。

小朋友越来越大,还好公司人多,年轻人也多,很多家的小孩长得特别快,穿不上的衣服都可以给朋友家的小朋友。

朋友这个“中等收入人群”的小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地过着......

对了,我说的是10年前的事情!

具体而言,中等收入群体标准大概是月收入3000块钱左右,因此如果月收入在2000-3000的人群,收入能够每一年保持5%到10%的增长,可能经过几年的时间就成为中等收入人群。

所以,

最容易成为中等收入群体的一是农民工

。因为农民工当中有一部分人实际上已经成为技术工。虽然他们学历不高,但是经过在城市常年打工,积累了很多经验,他们慢慢成为了技术工人。这一部分人随着技术的发展升级,他们收入也会不断增加。

还有一部分人群属于自主创业的人群。

现在很多的高学历人群去做自主创业。在开始阶段,自主创业人群往往收入不稳定,因为存在着风险、经验不足的问题。但是如果有很好的营商环境、政府扶持,他们也会成为中等收入人群。

李实还说:中等收入群体基本上集中在城市,农村的中等收入人群比重很低,农村大概90%以上都是低收入人群。像北京,中等收入群体的比重达到70%左右,浙江大约60%左右;如果要是到西部地区,甘肃可能不到20%。

自动测量

测量仪器 上海

上海测量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