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hart#value=1value=600030value=1value=中信证券/#Echart#

昨日,一则关于“中信证券(行情600030,买入)虚增互换业务1.06万亿”的新闻将近期风波不断的中信证券卷入其中,同时券商间互换交易也引发市场关注。

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周二发布的场外证券业务开展情况报告,2015年4月至9月,中信证券互换业务新增规模及终止规模累计虚增1.06万亿元,中证协称正在进一步调查核实,发现违规情况将视情节相应采取自律管理措施。

由于中信证券虚增互换业务规模的时间为今年4月至9月,恰逢股灾和救市的关键时点,再结合中信证券多位高管被调查,有市场人士因此质疑两者是否有关联。

“虚增互换业务规模,可能为了掩盖资金的真实去处,虚增的资金可以转用其他用途。”一位不愿具名的私募人士表示。

对此,中信证券昨日中午回应表示,出现这一问题是因为公司系统升级造成了对外报送个别信息的错误,主要涉及互换业务2015年4月~9月新增规模和终止规模的数据错误,但存量规模数据是正确的。公司在发现相关问题后,已于2015年11月初进行了数据更正。当前,公司互换业务的规模不超过人民币400亿元。

知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对记者表示:“券商的互换业务从本质上来讲仅是一份对赌协议,因为并没有发生真实的交易行为,目前尚谈不上属于财务造假。”

所谓收益互换,就是券商与投资者签署柜台交易合约,双方根据协议约定在未来某一期限内,针对特定股票的收益表现与固定利率进行现金流交换,投资者与券商互为交易对手方,因为只对收益进行现金流交换,不用股票实物交割,操作起来非常灵活。

该项创新业务于2012年底启动试点,首批获得试点资格的有中信证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银河证券、招商证券(行情600999,买入)、光大证券(行情601788,买入)等六家券商。据报道该业务在2012年启动试点至今有超过20家券商获此牌照资质。

受融资融券额度上限影响,加上场外配资清理整顿,部分券商的股票收益互换业务在股灾后开始火热起来。截至10月末,证券公司场外权益类衍生品未了结初始名义本金为2792.10亿元,其中,互换业务占比约44%,期权业务占比约56%。

根据券商收益互换业务材料介绍,由于是场外协约成交、客户与证券公司一对一议价,签署协议即可达成交易,属于券商柜台产品,不需要在券商开户。收益互换的标的证券包括除ST之外的全部A股、交易型基金等,交易期限由客户和证券公司约定,客户可提前终止。

据悉,目前券商开展的收益互换业务交易对手主要有四大类:私募基金和一般投资机构、上市公司股东及其高管、银行、保险及公募基金。收益互换对客户门槛要求较高,一般投资者难以参与,要求净资产规模不低于2000万元,金融类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证券投资经验不少于两年。

以北生药业(后改名慧球科技(行情600556,买入))为例,去年11月4日,公司股东瑞尔德嘉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大宗交易系统向中信证券出售公司无限售流通股1500万股,交易价格9.5元/股,交易金额为14250万元。而同时,中信证券与和熙成长型2号基金签署了收益互换交易协议,和熙成长型2号基金的实际控制人为顾国平,顾国平为北生药业定增完成后的实际控制人。这就是典型的为大宗交易客户提供的收益互换业务模式。

光学测试仪

光学测量仪器

高精度光学测量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