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中哈合作核燃料组件厂投产,可满足八台核电机组换料需求-中广核铀业物流公司
记者 | 席菁华
编辑 |
中哈合作的核燃料组件厂投产了。
界面新闻自中国广核集团(下称中广核)获悉,11月10日,乌里宾燃料组件有限责任合伙企业(下称中哈组件厂)在哈萨克斯坦东哈州投产,正式进入核燃料组件生产阶段。
中哈组件厂由中广核铀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称中广核铀业)和哈萨克斯坦国家原子能工业公司(下称哈原工)共同出资建设,前者持股49%,后者持股51%,项目合资运营期为20年。
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副主任董保同表示,中哈组件厂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和哈萨克斯坦“光明之路”计划的标志性项目。
中广核铀业成立于2006年,中广核为其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为81.82%。中广核铀业是专业化的核燃料供应平台,旗下拥有九家实体化下属公司,承担中广核所属核电站全寿期核燃料供应和技术服务任务。
2014年,中广核与哈原工签署了核能领域的合作协议,该协议提出将成立合资企业,在哈萨克斯坦为中国的核电站生产燃料组件。
2015年,哈原工和中广核就哈萨克斯坦核燃料组装生产工厂的设计和建设,以及哈萨克斯坦铀矿联合开发的商业条款签署了协议。
当年12月,中广核与哈原工成立组件厂合资公司,生产产品将全部用于中广核的电站。
2016年,哈原工和中广核签署了《燃料原则协议》和《采矿原则协议》。
2016年12月,中哈组件项目正式开工;2021年9月完成生产线鉴定,11月投入生产。
该组件厂设计年产200吨核燃料组件,可满足八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的换料需求。
核燃料是核电发展的基础,核燃料组件指组装在一起的整组燃料元件。
中广核和哈原工在核电领域的合作,可追溯至2006年。
2006年,中广核与哈原工在铀资源开发、天然铀贸易及核燃料组件加工和开发新铀矿项目等方面展开合作。
2008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商务部发布公告,授予中广核铀业核燃料进出口专营资质。这意味着中广核铀业可以从海外进口天然铀和核燃料组件。
2008年12月,中广核和哈原工成立合伙企业,中方占比49%,共同开发分别位于哈国南部的伊尔科利铀矿和位于哈国北部的谢米兹拜伊铀矿,两矿合计可回收金属铀超过3万吨,产品将全部用于中国核电站。
2009年4月,在铀资源开发领域,双方合资成立了中国首家海外铀矿开采合资企业——谢米兹拜伊铀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此外,中广核还与哈原工在哈萨克斯坦联合开发中门库杜克和扎尔巴克两座铀矿,并购项目于今年7月正式落地。
至此,中广核旗下拥有伊尔克利铀矿、谢米兹拜伊铀矿、中门库杜克铀矿和扎尔巴克铀矿四座大型原位地浸砂岩铀矿,铀矿项目权益总储量超过3万吨铀,年度权益产能接近2000吨铀。
中国是铀资源大国,但大部分属于非常规铀,品位低、埋藏深,开采成本昂贵,因此有较大部分铀矿资源来源于进口。中国铀资源主要进口国,包括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加拿大、纳米比亚、尼日尔和澳大利亚。
中广核下属的铀业公司、中核集团下属的原子能公司和国家电投下属的国核铀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三大天然铀专营企业,获授经营许可及牌照,可以从事天然铀进口及贸易并提供核相关服务。
中广核是中国最大、世界第三大核电企业。截至2021年7月31日,中广核控股在运清洁电力装机容量超过6426万千瓦,其中核电 2826万千瓦,新能源超过3600万千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