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轮是在海上运载石油的船,能为海上石油运输作出重要的贡献,我国的凯桂号油轮载重量达到32万吨,这艘中国万吨级巨轮综合能力非凡,每小时航速31公里,动力强劲续,航持久能达到4万多公里。

而且巨轮的装载能力惊人,载货量堪比6000节火车,它长333米,宽60米,上层有7层楼高的建筑,船体总高度达到了70多米,整个船体高度相当于二十多层楼的高度。

因为载重量大,船身吃水深,所以船身有一大半是泡在海水里的。

凯桂号油轮在红色的甲板上,专门设置了间隔均等的五个直升机专用升降台,可以根据需要搭载直升机在油轮上作业。

凯桂号油轮甲板长度,甚至比307米的辽宁号航母还要长,满载后的排水量,竟然是航母的7倍,这艘甲板都有着4个足球场大的巨型油轮,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海上油轮。

你一定想象不到,这么巨大的轮船,全船竟然只需要27名船员就够了,而且现代化的电子系统操控驾驶舱,不仅能实现无人驾驶,还可以配备一位驾驶员就能开动这艘巨型轮船。

当然为了安全起见,每班都有两名驾驶员在舱内工作,按照轮换的休班方法检测轮船行进海域的情况,避免出现小船只误碰等一些情况。

那么像这样巨型的轮船,整体建造好以后,成为陆地上的山一样的庞然大物,是如何下水的呢?

一般巨型的轮船下水方式,有四种,机械化下水,就是通过大型的机械吊装和拖运,把轮船运送到指定位置,然后借助机械力量把轮船放到海水里。

重力滑道方式下水

,这种方式就是把巨轮搭载到搭建好的两条滑道上,用机械牵引上去后,使用滑道的方式,把滑道逐渐倾斜,以求得最后巨轮顺利滑入海水中,此外还有船坞式下水和气囊式下水,目前的四种方法,都需要大量的船舶帮忙牵拉才能完成。

比如气囊式下水,就是类似于滚动圆木头的方法,以前没有机械帮忙的时候,运送沉重的石块非常费力,就把圆木垫在需要运送的巨型物体下面,慢慢滚动圆木,达到运送物体向前的目的。

现代科技发达后,把圆木替换成了气囊,使用特殊材料包裹住轮船底部,充气后,在地面拖拽就不会磨损船底了。但是对于巨型油轮来说,这个方法不是最佳的方案。推动巨型轮船需要的动力很大,而且也难以找到这么长的圆木。

船坞式下水,要在建造之初,准备好一个凹槽的船坞,里面的水通向海水,闸门关闭船坞里面是没有水的,等到完工交付使用要下海了,把水闸打开,船坞里自然就充满了海水,巨轮就会自然下海了,这种方法适合单艘船只,如果是批量的下海,就需要占地面积很大了。

就拿凯桂号油轮来说,因为船体过于巨大,所以采用机械化吊装下海的话,也是不可行的,吊索也难以吊动这么重的巨轮,即使勉强吊起来,也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很可能造成安全隐患,所以机械式下海也不适合大型巨轮使用。

凯桂号油轮采用的就是重力滑道式下水了,根据船体宽度定制的特殊滑道上,涂上一层厚厚的润滑油,使用滑道式下水还分为横向和纵向入水。

如果是横着船身进入滑道,容易产生入水后的倾斜和晃动,需要平复一会儿才能停止,因为巨轮不比小船,越稳妥越好,最好的办法就是纵向入水方式了。

凯桂号油轮采用纵向入水方式,从船头到船尾方向缓慢的整体移动到滑道,多艘船在旁边牵拉,帮助它能顺畅地移动到滑道上去。

凯桂号油轮稳妥地踏入滑道后,因为滑道预先设定的倾斜角度,再加上润滑油的作用,巨轮会随着自身的重力,慢慢向海水里滑去,在稳定和缓慢的移动中,多艘牵引船还需要帮助校正一下偏移的方向等,避免从滑道上脱落等情况发生。

整体的程序是这样,说起来非常容易和简单,但是实际操作的时候,非常困难,真正让一艘巨轮下海,可是需要好多人一起工作,好多船只一起作业,而且提前要做很多准备工作,以及多方面配合才能完成的综合大工程,当凯桂号油轮这艘万吨巨轮成功下水,终于成为海洋中的大鲲,开启了运送石油的任务之旅。

ogp影像仪

光学测量仪

光学影像

ogp-cnc光学影像测量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