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中国三个海战“铁底湾”,每个都与日本有关-江阴市生力投资有限公司
燃烧的钢铁、嚎叫的炮弹、战舰的残骸,铺满海底,是为“铁底湾”。
在美日两军殊死搏杀的瓜达尔卡纳尔岛周边海域,由于双方战沉舰艇过多,沉于海底的舰船钢铁竟然经常干扰航船的罗盘。
“铁底”成为残酷海战的代名词。
而在威海刘公岛海域,随着北洋海军旗舰定远号的铁甲残骸被发现,也让我们得以重新审视几处中国的铁底湾。
他们或战斗到最后一刻,或无奈自沉。
刘公岛守将张文宣说:“不能以成败论。”
抗日名将郭汝瑰说:“他日抗战胜利,你作为抗日名将,乘舰过吴淞口时,如有波涛如山,那就是我来见你了。 ”
血火下的铁底湾,是一部民族的海洋史。
悲伤刘公岛:无力回天的不甘和悲愤
1894年11月13日,中日甲午黄海大海战结束近两月。
原本一边巡海一边抢修的北洋舰队,由于担心日军夜间偷袭,在这天晚上六点离开旅顺,开往威海,此后北洋海军再也没能回到这里。
11月14日凌晨3点,在定远舰的带领下,舰队陆续进入刘公岛海域锚地。
此后,时间进入甲午海战中的终战——威海卫保卫战。
威海湾内的刘公岛。
当时刘公岛内北洋海军面临的情况是,粮草不足,弹药缺乏,外无援兵。刘公岛外日本联合舰队虎视眈眈。
1895年1月20日,日本陆军在荣成龙须岛登陆;10天后日军即攻下威海卫南帮炮台;北帮炮台守军看到南帮炮台失守后,几乎全部逃散。为防止北帮炮台被日军用来攻击刘公岛,2月1日,丁汝昌命令炸毁炮台和弹药库。
至此,刘公岛已成威海湾中一座孤岛,遭遇日军海陆围困。
虽然北洋舰队进行了顽强抵抗,然败局已定。
当时驻守刘公岛的北洋护军统领张文宣曾发电文:“刘公岛孤悬海中,文宣誓同队勇先用力,后用命。”
日本海陆两路猛轰刘公岛,先后至少发起八次进攻,弹雨倾泻在小小的刘公岛海域。
1895年2月5日凌晨,日军出动鱼雷艇进岛偷袭,旗舰定远舰被偷袭击伤,搁浅在刘公岛东侧浅海。
在定远舰遇袭的第二天,2月6日凌晨3时许,日军故技重施,再次派大队鱼雷艇进港偷袭。北洋海军主力舰来远、训练舰威远、辅助舰宝筏三舰被击沉。从日军事后拍摄的照片看,威远仅烟囱和桅杆露出水面,一片凄凉景象。
沉没在刘公岛海域的北洋海军威远舰。
2月6日上午,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带领剩下的靖远、济远、平远、广丙四艘军舰向北帮炮台以及日舰还击;剩余军舰向南帮炮台轰击。
2月8日,刘公岛内的海陆守军仍然在艰难的抵抗。这一天,原本已被清军破坏的南帮炮台被日军修好。日军将炮口对向刘公岛内,造成大量伤亡。
2月9日,中国农历正月十五,原本是阖家团圆的日子。上午8时许,丁汝昌登上靖远舰,率领诸舰与日舰炮战。战斗至中午,靖远舰左舷遭两枚炮弹击中。炮弹是从南帮炮台群的龙角嘴炮台打出来的。清军曾在龙庙嘴炮台装备了火力凶猛的4门240毫米口径克虏伯要塞炮,但这精锐火炮没能击沉一艘日舰,却葬送了北洋海军几乎最后的生力舰。
靖远舰沉没后,丁汝昌和管带叶祖珪“意与船俱沉”,但被水手救上小轮船。
日方绘制的定远沉没地点。
2月9日下午3时许,翻沉搁浅的靖远舰被广丙发射鱼雷炸毁;随后,早先搁浅的定远舰也被炸毁,以免资敌。
2月11日,刘公岛内的北洋海军居然取得小胜,接连将前来进攻的日舰葛城、天龙、大和击伤,迫使日舰后撤停泊。
就在这一天,丁汝昌在刘公岛组织水陆两军进行了最后一次战斗。傍晚,丁汝昌数次下令将镇远舰炸毁以免资敌,但已无人执行命令。
舰船毁伤、子药已尽、陆援无望、突围不成。夜里丁汝昌“一死以尽臣职”,决定吞鸦片自杀。
2月12日,正月十八晨,鸦片毒性发作,丁汝昌殉国,其年60岁。
2月17日,日军占领刘公岛。
定远、来远、靖远、威远等,这些沉没在刘公岛海域的北洋战舰均遭遇日方的打捞拆解。
当时打捞的并不彻底,仍有大量残骸留在海底,比如这次发现的重达十几吨的定远舰残骸。
如今在北京的军事博物馆还可以看到一枚威远舰的舰名牌,这是有关方面疏浚刘公岛航道时发现的。
军事博物内的威远舰铭牌。
而在威海卫保卫战期间,日本联合舰队以及日本陆军占领南北帮炮台后,对刘公岛海域倾泻弹雨,这些都铺在刘公岛的海底,早年在这片海域时能发现各类弹头。
悲伤刘公岛,这铁底是无力回天的不甘和悲愤。
同样守护刘公岛,同样最后自杀殉国的张文宣,在生命的最后阶段给舅舅李鸿章留下一封遗书:“此次战事有守一月而不支者,有守数月而不支者,有守半年不支而至死不屈者。相座当付泰西各国观战武员评其得失勇怯,不能以成败论”。
“不以成败论”,北洋英烈不朽。
沧桑旅顺口:俄国舰队的坟场
旅顺口作为铁底湾的出现,也跟日本有关,但确是因为1904年爆发的日俄战争。
日俄战争期间,两国舰队在这片海域曾有过惊心动魄的攻防战。
虽然参战的没有中国,但在这里沉没的军舰,却与中国以及甲午那产海战有着密切关系。
旅顺港被称为“天然形胜”,港口东有黄金山,西有老虎尾半岛,其间有狭长水道与外海相通。港内隐蔽性与防风性良好,为天然的北方不冻良港。
旅顺港的经营从光绪六年(1880)开始的,到光绪十六年(1890)全工告成,是中国近代举办的第一件巨大工程。这里曾是北洋海军最大的基地。
全盛时期的北洋舰队,停泊在旅顺港内。
旅顺港的天然形制既是它独特的优势,但同时也是一个隐患。
黄海海战后,北洋海军曾在旅顺港抢修,但随着陆路清军的节节败退,再加上制海权的丧失,如果日舰将旅顺港的口门堵住,港内军舰责成困兽。因此在旅顺陷落前,北洋舰队提前离开旅顺港。
甲午战后,旅顺港短暂为日军侵占,“三国干涉还辽”后,旅顺港被沙俄强行“租借”,这里也因此成为沙俄太平洋分舰队的主要基地。
前面说到了,旅顺港有地形上的劣势,只有一个出入口,沙俄的大型战舰只能在涨潮时出入,而且要有拖船牵引。因此俄方制订了一个要塞设防计划,原定到1909年完成。
但日俄战争在1904年就爆发了。
1904年2月8日午夜,日军仍然采用鱼雷艇偷袭手段。10艘鱼雷艇在近距离上发射了16枚鱼雷,重创沙俄最好的战列舰波贝达号和胜利号以及一艘巡洋舰。而当时俄国舰队军官正在城里举行晚宴。
2月27日,日本海军东乡平八郎大将指挥的日本舰队主力(装甲舰6艘,装甲巡洋舰5艘,巡洋舰4艘)驶近旅顺口,企图消灭隐蔽在旅顺港内的俄国舰队,但在俄国舰艇和海岸炮兵连的射击下被迫撤退。
此后沙俄太平洋舰队曾多次出海与日军交战,但因各方面原因,被迫退回旅顺口等待波罗的海舰队前来支援。
期间在1904年4月13日,俄国新任太平洋分舰队司令马卡罗夫所乘装甲舰“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号在返回旅顺港基地途中触雷沉没毙命。
沙俄舰队退守旅顺港之后,为了避免遭到两面夹击,日本联合舰队对旅顺口进行了长期的封锁和攻击,日军还企图用自沉装有石头的汽船的办法来堵死旅顺港的出口,但未成功。
5月中旬,日本战列舰“初濑”和“八岛”被俄方布设的水雷炸沉。
到了12月份,日军攻下了可俯瞰旅顺港的203高地。日军在高地上架设了二十八厘米榴弹炮,经过持续四天居高临下的炮击后,俄军战列舰“波尔塔瓦”、“列特维尊”、“佩列斯维特”、巡洋舰“帕拉达”等舰或被击沉,或舰身倾斜无法航行。此外,战列舰“塞瓦斯托波尔”曾试图冲出港外,但遇到旅顺口外等待的日本舰队,最终也被击沉。
旅顺港内战败的俄国军舰。
在争夺旅顺的海战中,甲午海战时日军最先进的军舰吉野,此时已是二等巡洋舰。1904年5月15日,在参加一次炮击旅顺口的任务后,在向长山列岛方向撤退时,与春日号战舰相撞,沉没在旅顺口外水域。
甲午海战,吉野舰曾被北洋海军造成巨大的杀伤,如今已这种方式沉没在中国海域。
此外,甲午战后被俘的镇远、济远、平远等军舰被编入日本海军,也参加了日俄海战,其中济远舰和平远舰,也在旅顺附近海域触雷沉没。
日俄战争结束后,日军曾经对旅顺港内沉没的俄国军舰进行打捞工作,其中部分军舰经过修复后编入舰队继续使用,但在旅顺港外沉没的俄国军舰为进行打捞。
属于日本联合舰队的吉野舰、济远舰和平远舰,日军当时均未进行打捞。
济远舰在上世纪80年代曾进过两次打捞,取得的300多件文物,其中两门主炮如今展示在刘公岛的北洋海军提督署的后院,已经成为镇馆之宝。
刘公岛上济远舰主炮。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盗捞旅顺海域沉舰已经成为一门生意。
据大连文物部门普查,在大连海域共有29处近代沉船遗迹中,其中有三分之一明显遭到盗挖破坏。
在2012年,旅顺一名涉嫌非法打捞日俄战争沉船遗骸、变卖水下文物的犯罪嫌疑人被西岗区法院以多项罪名判刑20年。
沧桑旅顺港,沧桑铁底湾。
1905年,日本在日俄战争中取得胜利,再次侵占旅顺港,直到1945年8月22日,时间已达40年。
铁血江阴:不屈与抗争
中日海军的第二次大战是在甲午战后的42年。
1937年7月7日,全面抗战爆发。
8月12日,淞沪会战的前一天,中国海军将第一、第二两个舰队主力在江阴江面集合完毕,准备死守江阴。
当时中国海军选择了"沉舰封江"以辅助舰队防御的策略。
日军拍摄的中国军队在江阴沉船场面。
8月12日上午,在举行了最后一次升旗仪式后,以通济号练习舰为首,包括大同、自强巡洋舰,德胜、威胜水机母舰,武胜测量艇,“辰”字与“宿”字鱼雷艇等舰自沉江阴航段。
这批军舰大多为清代遗留的旧舰。
通济舰是晚清船政所造,曾长期作为马尾海校学生的练习舰,所以师生们都尊称其为“济伯”,萨镇冰和陈绍宽都曾担任该舰舰长。
此外,海军还向招商局与各民轮船公司征集20艘轮船同时自沉以构成江阴锁线。
此后,海军部又在江苏、浙江、安徽、湖北各省政府紧急征用大批民用小船、盐船,满载石子沉入江阴封锁线。
在距离江阴不远的上海十六铺,8月13日,招商局的“海晏”轮在此自沉阻敌。这艘海晏轮曾是当年醇亲王大阅北洋海军的座舰。
日方对于江阴防线也高度重视。
1937年8月22日,江阴保卫战真正拉开序幕,爆发了激烈的海空大战。
自1937年8月底,日军制定出了进攻江阴要塞的作战方案,其中要自9月20日起,使用优势的空军力量围歼江阴水面的中国海军。
因此自1937年9月下旬,日本海军增派舰只70多艘、飞机300多架,投入到江阴防线。在战士最惨烈的9月22日和23日,日海军轮番轰炸中国海军及岸上阵地,旗舰平海号遭到80架以上飞机的轰炸,姊妹舰宁海号也遭到至少70架次飞机的轰炸。
至9月23日,中国海军仅剩的几艘尚新的巡洋舰宁海、平海、逸仙等在给予日军大量阻击后,战沉长江。
1937年9月22日,日军飞机在江阴江面轰炸中国海军平海号巡洋舰。
此后,日机仍在在江阴一带不断进行空袭。“青天”、 “湖鹏”、“湖鹰”、“江宁”、“绥宁”等舰先后被敌机炸毁。
九二三之战之后,中国海军剩余舰只,多半缺乏防空武器。9月25日,海容、海圻、海筹、海琛舰四艘巡洋舰,再次在江阴自沉。
这四艘军舰均是在清末购置,特别是海圻,是清末重建海军最大的军舰,曾首次实现了中国海军的环球航行。
江阴之战三年后,时任海军司令陈绍宽将军写了一篇《纪念伟大的“九·二三”》,文中写道: “‘九·二三’是中国海军抗战史上最值得纪念的一页。……谁都知道,在这次倭寇对我侵略的武力中,最有把握的,是他的海军。但自江阴封锁线在我海军手中树立以后,情势却为之一变,因敌要用舰队从扬子江上驶,就必须破坏我封锁线,要破坏我封锁线,就不能不歼灭我英勇之海军!”
海军名将陈绍宽。
铁底湾:激荡着一个民族的历史
在中国海军第一、第二舰队自沉江阴时,1937年12月25日,中国海军第三舰队也在山东自沉。
驻青岛的海军第三舰队原为东北系海军,有巡航舰“镇海”,炮舰“永翔”、“江利”、“楚豫”和运输舰“ 定海”,驱逐舰“同安”以及“海燕”、“海鹤”等舰。由于舰艇实力与日本海军相去甚远,不具备抵抗实力,被迫自沉。
1937年12月25日,一手创建东北海军的沈鸿烈命令海军第三舰队司令谢刚哲、港务局长袁方乔沉船封港。谢、袁亲自指挥,将装满沙石煤渣的“镇海”、“永翔”、“楚豫”、“同安”、“江利”五艘军舰及港务局所属“飞鲸”、“金星”、“土星”等五艘小火轮,驶到大港和小港附近航道上,打开底门,引水入舱,10舰船全部沉入海底。另有“海鸥”、“海清”等4艇沉塞于刘公岛。
此外,在青岛胶州湾爱国商人贺仁菴,将其公司所有的七艘商轮放水沉没堵塞航道,阻止日舰进犯。
以自沉为抗战争取时间,中国海军正式靠着这点微小的力量在抗敌。
江阴铁底,是不屈与抗争。
以江阴为主的长江沉舰,日军在战后曾经过打捞。
宁海号被打捞后,改名五百岛号,后被美国海军击沉于日本御前崎海域;平海号改名八十岛号,在菲律宾海域被盟军飞机炸沉。
逸仙舰改名阿多田号,抗张胜利后归还中国,台湾海军一直使用到上世纪六十年代。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曾对江阴沉舰进行过两次大规模打捞,打捞的钢铁基本都支援了国家建设。
淞沪会战中,时任十四师参谋长的郭汝瑰带着8000人在前线抵抗。期间郭汝瑰曾给军长回过一封信:“我八千健儿已经牺牲殆尽,敌攻势未衰,前途难卜。若阵地存在,我当生还晋见钧座。如阵地失守,我就死在疆场,身膏野革。他日抗战胜利,你作为抗日名将,乘舰过吴淞口时,如有波涛如山,那就是我来见你了。 ”
“如有波涛如山,那就是我来见你了。”
滚滚长江,激荡着一个民族的历史。
如今的江阴长江大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