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中国上市公司报告:多数行业已摆脱疫情冲击负面影响,两行业仍未恢复-中国科学院上市公司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上市公司研究中心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3日联合发布了《中国上市公司蓝皮书:中国上市公司发展报告(2022)》。报告指出,多数行业已经摆脱疫情冲击负面影响,营业收入实现了较快增长。
报告指出,与疫情前相比,过去两年营业收入增幅达到50%以上的是有色金属和电力设备两大行业,这与中国绿色能源版图快速扩容和新能源技术快速发展密切相关。
处于30%—50%增幅的行业主要有:农林牧渔、基础化工、钢铁、电子、轻工制造、公用事业、交通运输、建筑材料、建筑装饰、煤炭等,大致可划为工业、非日常消费、公共服务等在疫情初期受冲击较大的行业。这表明中国上市公司主体在应对不确定性风险方面具有较强的韧性,能够在短期内灵活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较为从容地实现企业柔性生产与实际经济周期相匹配。
增幅低于30%的代表性行业主要有食品饮料、医药生物、房地产等受疫情冲击影响较小的刚需行业。不过,社会服务和商贸零售行业营业收入增幅仍然为负,上述行业遭受疫情反复冲击较大,仍然没有恢复至疫情前行业发展平均水平。
从计算各行业净资产收益率来看,过去两年,基础化工、传媒、通信在内的多个行业实现了净资产收益率保持稳定或不断提高。上述行业一定程度属于“免疫”,是韧性强的行业。遭受疫情冲击但快速恢复的行业包括钢铁、家用电器、轻工制造、交通运输、银行、建筑材料、石油石化、美容护理和煤炭等9大行业,上述行业主要集中于非日常消费品类,在疫情冲击到来之时消费弹性急剧变化,但随着外部冲击减缓和消失其发展趋势便能恢复。遭受疫情冲击最明显为社会服务、商贸零售、综合等行业,2021年净资产收益率仍然为负。
栏目主编:樊江洪 文字编辑:樊江洪 题图来源:新华社 图片编辑:朱瓅
来源:作者:肖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