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中证医疗点位已腰斩,医疗到底了吗?医疗ETF(512170)基金份额、融资余额齐创新高-2017年基金趋势
昨日(6月6日)医疗板块延续颓势,中证医疗指数单日跌幅超2%再录阶段新低,不少投资者在财经社区发问:“医疗到底了吗?”
回溯板块历史走势,中证医疗指数昨日收盘录8890.96点,较前高19769.21点(2021年7月1日收录)腰斩,已
回落至2019年底点位水平
。
从估值来看,6月6日指数最新PE为28.42倍,
低于指数发布以来逾90%时间区间,较前高(113.32倍)回落近75%
,可以说已经处于历史底部区域。
值得一提的是,
物极必反,中证医疗指数自2021年7月1日创下历史新高后便开启了震荡下行之路,至今难言止跌。站在当前时点,还要继续坚守吗?
资金用脚投票,自本轮调整至今,持续逢跌吸纳筹码。Wind数据显示,近2日板块连续下跌,资金连续逆势净申购医疗ETF(512170),
6月6日单日净申购额高达2.
5
亿元
。
拉长时间看,医疗ETF(512170)年内份额累计新增
159.28
亿份,增幅超
46
%,最新基金份额历史首次突破5
00亿份大关
!
杠杆资金同样“越跌越买”。根据上交所公开数据统计,
年初以来医疗ETF(512170)融资余额快速增长,截至6月6日高达6
.94亿元
创历史新高,年内增幅超
70
%。
站在当前时点,如何看待医疗板块机遇?国信证券认为,今年以来医药医疗行业细分板块走势持续分化,估值不断收敛,
目前不少成长性细分行业中最优质的资产从3-5年的维度来看已经具备很好的性价比
。华安证券也表示,医药医疗板块目前到了很多标的估值能接受、但是苦于没有板块行情的机会的阶段,资金持续在观望,
稍微拉长时间维度,板块目前这个时间点配置,会显示出很好的投资价值。
展望医疗后市,交银国际最新研报表示,建议继续
关注受益于医疗服务需求复苏的行业
,包括医疗服务行业、高值器械和非新冠疫苗。此外,尽管当前中国创新药行业发展仍在初期,但老龄化和创新升级使得该行业充满机遇,因此我们
看好中国创新
药
产业
链的
长期发展
。分板块来看:
1)
医疗服务行业:
眼科服务
2023
年
1
季报业绩亮眼
,收入和利润均较去年同期增速明显加快,初步验证大众对于医疗服务的需求较去年同期明显增强。我们
继续看好医疗服务全年的业绩表现
。
2)
创新
药
产业
链
:老龄化和创新升级是是
创新
药企
业
的结构性机遇
,但同时行业也充满挑战。2017年至今,中国创新药行业历经资本端和政策端由宽到严的变化,格局日渐清晰。短期我们建议关注已有/即将有商业化产品且催化剂丰富的企业,长期关注产品力强且具备出海销售能力的企业。
3)医疗
器械
:
2023年1季度器械板块业绩分化明显,设备子板块收入稳定增长,而耗材子板块由于新冠相关耗材需求下降收入大幅减少。展望2023下半年,我们
看好受益于医疗服务需求反弹的高值耗材以及受益于
医疗大
基建和
配置证
条件放宽的医疗设备行业
。
4
)
疫苗:
当前A股疫苗板块估值位于近三年历史平均一倍标准差以下。由于2022年新冠疫苗收入贡献已很低,不会造成高基数效应,且现有消费疫苗大品种批签发仍然维持高增速,因此
短期我们认为板块有望迎来估值和业绩的双修复。
长期来看,我们建议关注竞争格局良好的大品种成人疫苗,包括RSV疫苗和带状疱疹疫苗。
看好医疗板块超跌反弹机遇及中长期投资价值,不妨关注医疗ETF(512170)。
资料显示,医疗ETF(512170)跟踪的中证医疗指数成份股全面覆盖了医疗器械和医疗服务领域的细分龙头,其中
医疗器械权重约4成
,直接受益于后疫情时代医疗新基建;
医疗服务+医美权重超5成
,直接受益于人口老龄化、医疗消费升级和医美等时代大趋势。
医疗ETF(512170)是投资者“一键布局国民健康刚需板块”的高效投资工具。
风险提示:医疗ETF(512170)主要投资于标的指数成分股和备选成份股,标的指数为中证医疗指数(399989),该指数基日为2004.12.31,发布于2014.10.31,指数成份股构成根据该指数编制规则适时调整。本基金由华宝基金发行与管理,代销机构不承担产品的投资、兑付和风险管理责任。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基金金产品资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选择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的产品。基金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投资需谨慎!基金管理人评估的本基金风险等级为R3-中风险。销售机构(包括基金管理人直销机构和其他销售机构)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本基金进行风险评价,投资者应及时关注销售机构出具的适当性意见,并以其匹配结果为准,各销售机构关于适当性的意见不必然一致,且基金销售机构所出具的基金产品风险等级评价结果不得低于基金管理人作出的风险等级评价结果。基金合同中关于基金风险收益特征与基金风险等级因考虑因素不同而存在差异。投资者应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情况,结合自身投资目的、期限、投资经验及风险承受能力谨慎选择基金产品并自行承担风险。中国证监会对本基金的注册,并不表明其对本基金的投资价值、市场前景和收益做出实质性判断或保证。基金投资需谨慎。
本文源自金融界资讯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