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试点注册制全速推进错位发展凸显“板块特色”

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以超市场预期的速度全力推进。6月22日,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首批33家受理企业正式亮相,拉开了创业板注册制改革的大幕。

“创业板注册制改革的实施标志着我国资本市场深改进程进入实质性提速期。”国信证券高级研究员张立超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过注册制改革,以企业为主体,以产业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动员和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创业板市场,形成产业集聚和市场集聚,为中国经济实现创新驱动的转变提供强大动力。

市场人士也表示,创业板注册制改革的推进,将进一步补齐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短板,形成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各板块各司其职又高效联通的全新格局。

“增量+存量”的突破

如果说科创板为我国注册制改革的落地实施树立了标杆,那么,创业板注册制“存量+增量”的改革则为我国资本市场全面推行注册制积累了宝贵经验。

对此,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深有同感,他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科创板作为A股注册制“试验田”是资本市场改革中的增量改革,而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则实现了“存量+增量”的无缝对接,这也是注册制改革的一个新突破,从增量改革到存量改革的突破,也是本次改革的亮点之一。

此次改革的总思路就是把握好“一条主线”“三个统筹”。其中,一个统筹就是推进增量改革与存量改革,包容存量,稳定存量上市公司和投资者预期。

“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在发行审核、承销保荐、持续监管、交易及退市管理等方面的制度优化,都体现了存量改革与增量改革的协调和衔接,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中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邓淑斌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邓淑斌认为,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对市场的积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新股的发行和定价更加市场化,IPO抑价率会降低,“打新”收益会下降,有利于价值投资理念的逐步深入,从而壮大A股市场的专业投资者队伍、机构投资者队伍;二是,注册制下的发行上市进程可预期,可以疏通IPO排队压力,降低壳资源价值,促进存量上市公司专注于自身的持续经营和高质量发展;三是,新股定价的市场化与定价约束机制,将促进上市公司股价回归真实价值,资金会流向更优质的企业;四是,持续监管机制的优化侧重于以信息披露为核心、压实发行人和中介机构责任,加之退市机制的优化,将促进上市公司更加关注投资者关系的维护和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板块特色”定位清晰

此次创业板试点注册制,大方向上沿袭了科创板试点注册制的核心制度安排,但同时基于创业板自身定位和特点有所调整。

证监会有关负责人曾表示,创业板和科创板都承担着资本市场服务创新发展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任务,两个板块各具特色、错位发展。

邓淑斌认为,注册制背景下,创业板和科创板在涨跌幅限制、发行审核与注册流程、融资融券方面基本相同,差异主要体现在定位、上市条件、保荐机构跟投、投资者门槛等方面。考虑到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统筹管理需要,二者之间的错位发展应立足于定位及服务企业特点等方面。

她进一步表示,根据目前创业板注册制和科创板注册制的相关规章制度来看,科创板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主要服务于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创新企业;创业板则是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主要服务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支持传统产业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深度融合。从中可以看出,科创板强调核心技术、技术创新,而创业板则更强调与创新的“深度融合”。

而在具体操作中,邓淑斌认为,根据企业生命周期和科技属性,大致可以归为三类:初创型科创企业、成长型科创企业、创新型非科技型企业,如果结合创业板与科创板的上述定位,则相对比较明确的是初创型科创企业是科创板的服务支持对象,创新型非科技型企业是创业板的服务支持对象,而成长型科创企业则可能是两者之间的交叉服务对象,也是两者之间的边界模糊之处。

“虽然创业板和科创板服务的企业范围有所重叠,但从板块定位看,两者各有侧重。”张立超也认为两个板块侧重明显,创业板定位于自主创新型企业和成长型企业,支持新旧融合和产业升级,体现为创新驱动,是增量与存量统筹改革;而科创板则突出以科技为核心,服务于科技创新企业,集中于关键技术、科技创新,体现为技术引领,更多地属于增量改革范畴。

因此,他认为,创业板与科创板未来将在券商跟投、投资门槛、上市条件等具体标准和规则上形成错位竞争、功能互补,在大产业链上达到互相促进、有序发展的目标,满足相关企业和投资者不同层次的投融资需求,最终为全面推进注册制、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打下基础。

压力试验机

万能试验机改造价格

液压万能试验机

弹簧试验机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