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
宁乡: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
多年来,宁乡一直在积极探索乡村振兴该走怎样的路,如何才能让老百姓真正地过上“小康”生活。
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经过几年的努力,宁乡市在农村产业、回乡人才以及生态文明等都逐渐发生了变化。
乡村振兴,宁乡正在实践中前行。“以前农村人都想方设法逃离,要成为城里人。现在的农村山清水秀,现在回到农村去,是多少城里人的梦想。”一位受访的地方官员向记者说,这些年,宁乡农村环境变得很优秀,农业也逐渐产业化,农民的收入高了很多,“他们的幸福指数很高。”
多年来,宁乡一直在积极探索乡村振兴该走怎样的路,如何才能让老百姓真正地过上“小康”生活。
农业转型升级助乡村振兴
在宁乡市灰汤镇牛角湾村六组的村主干道边上,有一栋落地玻璃的房子明显不像家居村屋,事实上,这正是湖南九沐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办公室所在地。
这座办公楼外是一口大池塘,公司负责人告诉《小康》杂志、中国小康网记者,池塘里养了优质的甲鱼,按照无公害生产要求,依托乡村生态零污染的优质水资源,采用天然中华鳖亲本进行自繁自育,投喂以配套养殖的四大家鱼为主,蚯蚓、小鱼虾、福寿螺等鲜活饵料为辅,甲鱼品质天然,肉质上乘,口感鲜美,营养价值高。
湖南九沐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2019年8月正式注册成立,总投资2000余万元,流转土地800余亩,以生态甲鱼养殖和名贵苗木种植为主。有生态甲鱼140余亩,名贵苗木3万余株。其中生态甲鱼养殖配套水面120余亩,主要养殖四大家鱼。
“在市镇村几级的指导下,以公司加合作社的模式,稳步发展,带领当地父老乡亲,朝着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目标,努力描绘好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公司负责人说,承包了村民的土地,他们获得了租金,还雇他们为劳动力获得报酬,平常周末节假日还有市区的人过来垂钓,带动村民的农产品销售。
灰汤镇积极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清产核资工作和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认定,打造“一村一品”的休闲农业、特色产业等。发展以灰汤村桃花谷、宁南村休闲农业体验、八石村鹰嘴石风光、双盆“湘一”灰汤鸭基地、花果山村慢生活和“杨柳湾”千张皮、杏村黄金贡柚基地、牛角湾湘军故里、“双建村皮影之乡”等乡村旅游为主体的特色产业引进外资促动集体经济发力;发展新风村日本野漆树和孝素基地、永兴村千亩粮食基地、金农村偕乐社区两千亩休闲观光走廊、将军村千亩紫薯基地以农业集约化经营为主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枫木桥黄花梨基地、古南桥五千亩油茶基地、竹田村千亩黑茶山体经济的村级特色绿色环保农产品促进地方经济创收。目前全镇已实现4个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20万元以上。
湖南湘都生态农业是转型升级打造三产融合品牌的一个典型。从湘都美食到湘都农业,又从湘都农业到湘都休闲旅游、精品民宿。2013年1月成立至今,湘都的经营项目不断丰富、升级,包括了生态种养、产品加工、物流集配、直销餐饮、观光休闲、旅游接待、学农实践、会务度假、科普教育等,从最初为实现大成桥当地从地下煤矿资源向地面生态农业的发展转型,到如今发展成一二三产业融合、业态丰富的湘都生态农业园。多年的坚持和努力,湘都生态农业的产业链条,以种菜、制菜、运菜、贩菜、炒菜五个环节,阐释生态食材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湘都走出了一条通过农业转型升级,打造湘都品牌,提质农村经济发展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的路子。
从2013年起,湘都生态农业园以公司的形式,分批与永盛村120户农户签订了土地流转合同和劳动合同,共租赁了1400多亩水田或山地,聘用了当地500多位农民在农业园工作。根据协议,村民每亩田地可获得每年300元的租金,根据田地实际使用情况,还可获得每亩每年500元到1200元不等的分红。村民租金加上务工收入,一年能赚30000多元。
以种植养殖业为主的第一产业,辐射农产品加工等第二产业,带动休闲农业、民宿经济等第三产业,成了推动“湘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三驾马车”。
目前,永盛村共有40余户民房被改造成标配的农家客栈,屋主当起服务员,每月固定工资2000多元。生意好的时候房屋入住率高,还有入股分红。在湖南湘都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刘跃华眼里,农村剩余劳动力、农民闲置房屋、农业传统技艺等闲置资源是“三宝”,盘活了才能事半功倍。湘都生态农业,从种菜养殖基地,转型升级为三产融合的农、旅、购相结合的田园综合体。每年接待游客近20万人次,经营性收入突破8000万元,园区种养加工、物流配送和乡村旅游项目,直接吸收和接纳当地各类劳动力500余人,间接带动当地近3000户农户,当地农户增收每户年平均在28000元以上,间接带动就业人均年增收5000-8000元。
刘跃华说,现在的湘都,面对市场,有了坚实的核心竞争力,也具备了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盈利模式。做好休闲农业其实确切地来讲,是通过一、二产业来保障我们的第三产业的一个需求,通过第三产业来提升一、二产业的附加值。
2020年以来,宁乡市围绕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整合资源要素、发动党员干部、创新发展模式,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实现跨越发展,有力助推乡村振兴。截至目前,宁乡村集体平均收入达23.56万元,其中收入超20万元以上的村有157个,超额完成年度提质提档任务。
基层党组织是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
早在2018年,宁乡市委市政府就通过发文强调,要以调整种植结构、发展三大主导产业、推广适度规模经营、引进人才促进农旅融合发展等为重点促产业振兴,多措并举,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在近几年里,宁乡坚持农业优先发展,重点围绕花猪牧业、优质水稻、有机茶叶、有机蔬菜、特色水果等八大特色农业产业,引入国有资本、社会资本下乡合作经营,充分运用新型科学技术,大力发展现代化种养模式,全面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推动农产品销售收入大幅增加。2020年,宁乡共发展万亩辣椒基地、4000亩蓝莓基地,种植生产烟叶9万担、茶叶5.7万亩、油茶13万亩、蔬菜6.8万亩,带动了集体增收和农民致富。
宁乡坚持专业人作专业事,大力引进绿城、正大、绿港、金阳等现代农业头部企业入驻宁乡、投资项目、发展生产,实现规模化养殖、专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截至目前,引进企业投资总额达66.7亿元,不仅实现短期增产增收,而且有效推动农业转型升级。近年来,宁乡市引进世界500强企业正大集团,依托其在种养技术、专业管理、市场经营等方面的优势,争取市属国企下乡建设标准化养殖场,以租赁形式实现正大集团、市属国企、村级集体等多方合作。
陈家桥村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中,非常注重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着力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成坚强战斗堡垒。
村书记、主任是乡村的“带头人”。作为农村各项事业的“领头雁”,一个好书记对一个村的发展至关重要。2014年3月,陈家桥村经过村里党员的一致推选和乡党委的考察任命,在外小有名气的建筑老板黄立平成了陈家桥村党支部书记。当选之日,他没有说什么豪言壮语,有的只是对全村百姓的庄严承诺,“既然大家选了我,我就踏踏实实做点事,而且不做则已,要做就做好”。上任后,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深入群众,摸清底数,通过实地走访,他深切感受到了家乡的贫穷落后、群众求变的渴望期盼,也进一步坚定了他为群众做点事的决心,初步理清了今后村级的发展思路。
四年来,正是在黄立平同志的带领下,支村两委一帮人狠抓党员队伍建设,转变群众观念,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宜居环境,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村容村貌发生翻天地覆的变化,迅速改变了贫穷落后的局面,发展势头喜人。
以2014年和2017年村级班子换届为契机,把年纪偏大、思想陈旧、知识老化、素质偏低的村干部逐步换了下去,把群众认可的好人、能人、热心人、正派人、威望高的人“五种人”选任村支两委成员,进一步增强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向心力,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同时,通过“三会一课”、每月集中学习,重点加强新时代农村改革、现代农村建设、实用技术以及依法办事、乡村治理等方面知识技能的培训,不断提高支村两委成员带领群众致富、促进农村发展的能力。
支村两委一帮人始终重视村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注重抓好后备人才的挖掘和培养,力争把更多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愿奉献的青年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后备干部。四年来,发展党员8名,其中2名80后走上了村干部“岗位”,1名80后聘为村干部全面参与村级事务,形成了支村两委老中青优化搭配,让党的基层事业源源不断地有接班人。同时,在召唤优秀青年农民回乡创业、反哺家乡建设的基础上,围绕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发展需要,实施定向精准培养,以培养模式创新带动培养质量提升,使他们早日成为家乡建设的中坚力量。
陈家桥村之所以能从原来的“有女不嫁陈家桥,山多田少是哭形”蜕变为了今天的“悠悠乡愁山水间,袅袅娜娜现炊烟”,也正是得益于选出了一个好的带头人、配强了村两委班子、培养了一批后备人才,从而打造了一个坚强有力的党组织,为村级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宁乡市委办领导对《小康》杂志、中国小康网记者说道,村级党组织是党的组织体系“神经末梢”,村干部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直接推动者、组织者和实践者,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贯彻者和实施者。一个村发展得好不好,村民是否有较强的获得感,整个村子是否和谐稳定,关键就在于这个村党组织强不强、干部得力不得力;乡村振兴战略能否得到深入实施,中央确定的新时代“三农”工作各项目标任务能否顺利实现,关键在于是否有一个坚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和一群“领头雁”作为根本保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