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具备成为全球金融科技中心条件 有望孕育顶尖金融科技企业

上海具备成为全球金融科技中心条件 有望孕育顶尖金融科技企业 2020-06-20 09:34:07

建设金融科技中心,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新目标,目前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在昨日举办的第十二届陆家嘴论坛分论坛上,多位金融机构高管结合自身所在机构金融科技的应用,共同探讨金融科技中心发展新路径。

这些高管达成的共识是:上海自带成为金融科技中心的基因,也具备成为全球金融科技中心的基本条件。在整个社会数字化转型中,上海有望孕育一批顶尖金融科技企业。

央行多举措支持上海金融科技中心建设

今年年初时,上海发布的《加快推进上海金融科技中心建设实施方案》中提出:力争用5年时间,将上海建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金融科技中心。

对于这一目标,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司长李伟在论坛上表示,上海金融要素完备,体系健全,科研创新基础雄厚,具备成为全球金融科技中心的基本条件。

作为中国金融体系最发达、要素市场最完备的城市,近年来,上海已积聚不少大型金融科技公司,既有大型金融机构设立的金融科技子公司,也有要素市场搭建的金融科技平台。如,蚂蚁集团旗下支付宝、建设银行旗下建银科技、平安集团旗下陆金所控股等均落户上海。事实上,与国际不少大城市相比,以上海为中心的区域,已是新技术创新应用最活跃的区域之一,但在通往全球金融科技中心的路上,上海仍需进阶。

李伟透露,人民银行会通过整合在沪科技机构的科技资源、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建设数据中心等实际具体的措施来给予支持。此外,还将支持在上海等地探索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试点,在金融科技监管框架下,将创新监管的工作做得更扎实、更细致。

蚂蚁集团董事长井贤栋在论坛上表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自有技术、开放、未来三大基因,非常看好上海提出打造全球金融科技中心的新目标。金融中心一定是新技术快速发展的结果。每一次金融中心更换,都是技术变革所带来的,而当前正是新一轮数字技术变革的时刻。

井贤栋还建议,上海应继续加大支持力度,推动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突破,建设数字经济时代的信任新基建。同时,需要请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形成双向开放格局。此外,上海还应成为政策及机制的创新中心,因为容错的边界就是创新的边界。

业界共寻金融科技发展路径

建设金融科技中心的蓝图已经绘就,接下来就是落子而行。近些年,无论是上海市政府主管部门还是在沪各大金融机构,对金融科技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纷纷加大投入布局,推动数字化转型。

在昨日的论坛现场,与会嘉宾积极建言献策。中国平安集团总经理兼联席CEO谢永林认为,科技助力金融有两大途径:一是从0到1,二是从1到N。所谓从0到1,是以金融公司为主体,借助科技手段为金融主业提质增效。另一路径是以金融科技公司为主体,总结0到1的成果,批量化赋能中小金融机构,帮助其分享科技发展红利,提高服务效率和效能,从1到N,实现普惠金融。

谢永林表示,第一条路径,有两大必要条件。首先,需要持续且巨大的科技投入。如平安过去10年在科技投入上的资金已累计超1000亿元,未来5年还将继续投入1000亿元;其次,科技的研发和应用高度依赖于丰富的金融场景,需要不断试错、不断迭代、形成模式。

上海银行董事长金煜特别提到了政府参与。他认为,这是金融和科技相融合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推动力量。如上海建立大数据中心,推动搭建银税联动平台就是体现之一。

在金煜看来,政府参与的重要性在于:政务部门有很多如司法、海关、工商登记甚至水电煤等数据,这样的数据开放,将大大推进金融和科技结合在大数据上的运用;推动金融和科技结合及大数据运用,支持中小微企业的发展,也是政府的职责,特别是在疫情防控下更加重要;有利于推进政府成为服务型政府。

科技改变了金融,从拓宽金融服务的覆盖面、提供精准金融服务,再到提供个性服务,创新已无处不在。上海有望孕育出顶尖金融科技企业已成为业界共识。

上海地区的银行证券保险机构众多,拥有丰富的经营场景,这些机构的创新意愿很强烈,本地科技企业也都有很强的技术实力,相信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一定能培养出一批有影响力的上海本土金融科技品牌、领军企业,不断提升上海金融科技的整体水平。李伟表示。

自动测量仪

影像仪

影像测量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