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彬海VS王石成功地产模式之争【推荐】
李彬海VS王石 成功地产模式之争
李彬海VS王石 成功地产模式之争 MBAChina 有人说,内地只有一种成功的地产模式,就是高周转的万科模式。
但每当经济不景气,万科就保守经营寻求“高利润率”。保利则相反,即便在楼市冷落的2008年,激进的保利都在吹着冲锋号。
万科去年错过了最好的拿地时机,2009年不得不硬着头皮买高价地。而保利则一举增加了12个项目,中心城市又有着大批项目享受着楼市回暖的红利。保利又是如何获得风生水起的机会?
预判分歧
6月8日晚,保利地产发布公告,显示2009年5月份公司实现签约面积57.39万平方米,实现签约金额41.96亿元。2009年1~5月,公司实现签约面积182.1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50.26%;实现签约金额147.12亿元。
虽然与万科相比,保利还有一定差距。但追赶的速度惊人。保利同比增长了157.54%,而销售冠军万科只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0.9%.这意味着保利正以近8倍的速度逼近。
保利之所以能有如此表现,与其对市场的预判有莫大关系。就在万科董事长王石抛出“拐点论”,认为中国房地产进入深度调整的同时;当时正与机构投资者交流的保利董事长李彬海则认为,此次调整是中短期的,认为行业很可能在2009年上半年见底。
对市场的分析不同,也导致了两公司战略安排上的差异。
万科采取了防守的策略,不拿地,降低开工率,降价销售。
而保利恰恰是反其道而行,2008年继续激进扩张,短短一年间,保利新拓展了12个项目,新增了594万平方米的土地储备。在销售方面保利采取的同样是“坚守”的策略。
不同战略也导致了不同的后果,万科“现金为王”通过降低利润率的快速销售,期末回笼了199亿元的现金,而存货规模也是一再地缩减。
反观保利,坚持扩张使保利2008年存货从280亿元一下猛增至401亿元,增幅达惊人的43.12%。万科借助市场回笼资金,保利则依靠“大股东”取得周转空间。在银根收紧的背景下,保利充分发挥其融资能力。除了获得发行由大股东保利集团提供担保的43亿元公司债之外,又获得保利集团旗下的财务有限公司提供的20亿元担保或者*,正是依靠这63亿元的现金头寸,给予了保利充足的辗转空间。
踏准节拍
但从来就无100%契合的预期。2008年市场的调整有些超乎想象,市场并没有出现保利所预计的缓慢回落,而是急速冷冻,市场成交一夜间跌落冰点。房地产整体表现更接近于王石所判断的“深度调整”。#p#分页标题#e#
保利面临巨大压力,李彬海的乐观判断一度遭遇质疑。据知情人士表示,大股东2008年年中曾多次向李彬海提出修改战略的建议。2008年下半年开始,保利的惊人扩张也开始有所缓和。
也许是李彬海的政治嗅觉敏锐,也许也是保利的运气。宏观经济环境的转变快得让人反应不过来,2008年人人喊打的房地产,2009年突然变成了保经济的重要手段。在政策风向转向的背景下,春节过后房地产市场开始了连续的上涨。
于是,所有东西都发生了180度的转变,原本稳健的策略变成保守,原本的激进者却变成了踏准节拍的弄潮儿。
2009年久未出现在土地市场的万科突然间成为其中常客,全国各地的市场都出现其身影。仅仅5月,万科就花费23亿元拿下6块土地。万科疯狂正是缘于土地储备的落后,如果按照一季度销售速度,万科现有的土地储备则仅够其10.68个季度的开发,换言之如果不增加土地万科两年半后将无地可用。
虽然近几月疯狂购地,但万科发言人肖莉也坦承“错过了最好的拿地时机”。观察其5月所购土地,大多集中在佛山、长春、厦门等二线城市。万科董秘谭华杰早前也表示,万科在这些城市拿地,并非是比*城市更看好这些城市,而是因为万科认为只有在这些城市还能拿到合理成本的土地。
管理分歧?
目前积极无比的保利为何近期忽然间温和了许多?有分析认为现在正处于消化整固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