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江苏省南通市召开的2017海上风电领袖峰会上,除了政府机关、行业协会以及风电企业为我国海上风电发展建言献策之外,来自国际能源界的各方人士也从不同角度分享了如何快速推进海上风电发展和加强国际间技术合作的看法。

“政策扶持和技术创新驱动海上风电成本不断下降。”

——英驻华使馆中国气候变化与能源网络可再生能源主管 克里斯蒂安˙罗米格

英国驻华使馆中国气候变化与能源网络可再生能源主管克里斯蒂安˙罗米格在会上对海上风电成本下降趋势进行了详尽的分析。

克里斯蒂安在会上表示,海上风电很长一段时间内被业内认为是昂贵的能源,但是,最近大家都可以看到海上风电的价格相比传统能源的价格已经发生了改变,变得越来越有竞争力。在欧洲,从荷兰、丹麦和德国等国最近的几次海上风电拍卖,都可以看出海上风电的成本正在大幅度下降,甚至可以看到有零补贴的拍卖产生。英国目前有研究表明,到了2025年,海上风电或将与天然气发电在价格方面竞争,这意味着,到那时之前,海上风电的成本还要下降50%——75%。

克里斯蒂安认为,海上风电现在成本方面越来越有竞争力,是建立在长期稳定支持政策的基础之上的。其发展规模和风机的日趋大型化在这其中也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风机的创新还有建设方法的创新也可以不断将成本降低。还有资本成本的降低和政府的支持。

克里斯蒂安在会上介绍,目前英国也建立了绿色金融投资的银行,此为政策性银行,目标是通过融资风险控制,将主流投资者拉到一起进行相关投资。通过引入投资方的竞争,对风险加以控制,辅助以合并建设合同,可使融资成本降低。另外,补贴的竞争性也是另一个重要的因素。英国的海上风电补贴机制,从2014年起有15年定价的差价合同。这种合同会给投资者以稳定性,因为15年之内,回报是得以保证的。而拍卖这个机制,会让开发商用最便宜的价格把容量带到市场。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削减海上风电成本。”

——丹麦外交部丹麦投资局中国区主任 毕冉伟

在如何推动风电成本效应性发展上,丹麦外交部丹麦投资局中国区主任毕冉伟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是学习削减成本,确保项目在规模上有规模经济,同时还有成本效应。其次,应该将重点放在创新上,尤其需要加强关注低成本技术。另外,推动行业的竞争也是削减成本的关键。

毕冉伟表示,丹麦新能源、风能是处于领先的地位,中国也有一些企业和丹麦合作推动能源行业的创新并且签订了一些合作的备忘录,希望在中国以及丹麦在新能源方面能够开展更深入的合作,尤其是在海上风能方面,中国有着非常巨大的发展潜力,中国的海上风电行业其实已经制定了一个2020年宏伟计划和目标。但如何削减成本仍然是目前中国海上风电快速发展的重大挑战。未来丹麦也希望与中国在这方面加强合作,共同有效削减成本。

“中国和挪威在海上风电合作领域大有可为。”

——挪威驻华大使馆商务参赞、挪威创新署中国区总裁 索黎

挪威驻华大使馆商务参赞、挪威创新署中国区总裁索黎在会上表示,目前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各国的共识,各国都制定了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详细计划,这也给挪威带来了巨大的市场和机遇。

在能源国际合作和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方面,中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中国海上风电取得了很大进展,在“十三五”规划中,中国也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装机规模将达到千万千瓦的目标。

但是目前发展海上风电仍然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尤其在海上风电发展的成本、质量以及维护方面。在索黎看来要解决这些问题,加强国际间的技术合作与交流至关重要。中国是全球首要的制造基地也是先进技术的枢纽,像太阳能行业一样,中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索黎表示,挪威从海上风电项目的前期勘测到运维领域等都有非常多的经验。挪威一些公司把几十年的石油开采经验,运用到海上风电上,在材料、海上项目的运行和维护以及如何应对风险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这也为中国与挪威在技术上的合作提供了较好的交流平台。

“丹麦正在寻求国际性合作,实现全产业链的协同效应。”

——丹麦投资促进局区域经理 索伦森

丹麦投资促进局区域经理索伦森在会上表示,丹麦正在寻求国际性合作,实现全产业链的协同效应。

索伦森表示,丹麦正在寻求国际性的合作,实现全产业链的协同效应,也看到一些对冲基金的参与。

据他透露,到目前为止全球十大装机生产商中的七个进入丹麦市场,参与整个项目的设计及建造。在吊装以及运维方面,来自于挪威或者其他国家的公司参与其中。与此同时,丹麦正在努力尝试通过技术创新推动大型机组的发展。

索伦森表示,丹麦也是海上风电全球供应链的一部分,也会对此作出很大的贡献。丹麦拥有先进的测试设备以及价值链,大家都可以借鉴、运用。丹麦也是一个很好的市场,国外企业可以和合作伙伴一起合作,来开拓欧洲的市场。知识和创新是齐头并进的,丹麦的很多公司都愿意和大家进行合作,向前更进一步。

动作捕捉服务

手指动作捕捉服务

动作捕捉系统

惯性动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