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一方水土育一方人土壤污染防治法草案再添新规定
2016年5月31日,由国务院印发的《土壤污染行动防治行动计划》正式实施。而在此之前,环保部已经制定发布了《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等五项污染场地环保治理标准。随着土壤治污相关技术标准和行动计划陆续发布实施,我国的土壤治理完善工作进一步提上日程。
土壤与人类的农业获得密切相关,其演变也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人类农业文明演进的记录载体,承载在人类社会进步的文化密码。达芬奇曾说:“我们对脚下土壤的了解,远不及对浩瀚的天体了解得多。”土壤孕育着生命,我们每个人每日消耗的80%以上的热量、75%的蛋白质和植物纤维都有赖于土壤。中国古代也有一种说法“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富饶美丽的水土能够滋润出如玉的一群人,而贫瘠荒凉的土地总会给人带来诸多的灾难。土壤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近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举行的第一次全体会议,会议对土壤污染防治法草案进行三审。在此次《土壤污染防治法(草案)》修改意见中,新增了诸多变动。新修改的草案加大了对篡改、伪造监管数据的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的惩罚力度;明确超标地块的土壤状况调查报告;增加规定农用地地块的修复方案;明确对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中的地块;加强对污染源头的防治,强化重点监管对象的责任等。
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土壤的重要性,对土壤的污染治理和保护工作也日益完善。在现代社会,人口不断增加,工业化、城市化和集约化农业的发展,都对土壤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特别是人为作用下的土壤盐碱化、白色垃圾、抗生素污染等,是导致我国土壤环境总体局势依旧严峻的主要原因。
从政策层面而言,国家和政府近年来积极制定各项措施,使得我国的土壤环境状况得到了 进一步缓和。政策作为国家的宏观调控,自然有其不可代替的作用,但企业和个人的力量同样不容小觑。对于任何一个社会群体来说,夯实主体的责任感,加强对土壤状况的了解和研究,都是促进土壤走向良性循环的有效助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