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CPI低于预期一季度破5隐忧未除
1月CPI低于预期 一季度“破5”隐忧未除
1月CPI低于预期 一季度“破5”隐忧未除 更新时间:2011-2-16 8:43:13 每经记者 胡健 发自北京 4.9%!1月CPI同比增幅没有如预期一样“破5”。昨日出炉的数据显示,1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4.9,同比上涨4.9%,环比增幅为1%。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负责人表示,受节日和低温冰冻天气影响,1月份CPI环比涨幅是继2010年2月上涨1.2%、11月上涨1.1%后,近一年来环比涨幅第三高的月份。 国家统计局公告显示,CPI数据并未因权重更改而造成过大偏差。 菜价涨势趋缓CPI增幅未“破5” 据统计局数据分析,1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0.3%,拉动CPI上涨3.1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6%,拉动CPI上涨1.8个百分点。 具体来看,八大类商品和服务项目六涨二降,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0.3%,居住价格上涨6.8%。食品中,粮食价格上涨15.1%,鲜蛋价格上涨20.2%,水产品价格上涨11.1%,鲜菜价格上涨2.0%,鲜果价格上涨34.8%。 交行报告认为,1月CPI同比再度上行的主要原因是春节与干旱寒冷天气推动食品价格在去年年底短暂回调之后再度上行,同时,非食品价格在食品的影响下开始出现连续上涨态势。 1月份CPI将再度上行是此前市场人士的预期,机构预测中值多在5.2%~5.4%之间,但4.9%的通胀率大大低于预期。 海通证券宏观分析师李明亮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CPI数据略低于市场预期,可能由于市场高估了环比涨幅。另外,对于旱灾等因素,虽然对农产品供给产生影响,但不是立即的。 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闫伟分析,1月最后一周菜价环比较低,没有维持1月中上旬不断上涨的态势,这是该月CPI低于预期的主要原因。而粮价、肉价和非食品价格上涨应该和大家预期一致,统计局数据之所以较低,主要还是因为菜价。 PPI或传导一季度通胀压力仍大 1月公布的数据较往月要少几项,CPI也并未过度触动资本市场对紧缩政策担忧的神经,不过业界人士对未来通胀走势的担忧没有因为当月的数据利好而消退。 信达证券研究所所长吕立新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1月低于预期的CPI数据能一定程度缓解市场对通胀的担心,这两天股市连涨已经反映出这一点,但4.9%仍然是一个较高的数值。 此外,1月份,我国PPI同比上涨6.6%,涨幅比上月提高0.7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9%。1月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同比上涨9.7%,环比上涨1.2%。 交行报告分析,近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震荡上行与国内采购价格高位运行助推PPI上升。同时,虽然1月份PMI下降至52.9%,但同期购进价格细项指数仍上升至69.3%,进口细项指数升至53%,这都反映出我国生产进口需求和成本短期内仍将面临上涨压力。 吕立新认为,PPI涨幅较上月扩大从另一面印证我国仍面临较大的通胀压力,因为原材料和工业品的涨价形势会对未来CPI产生传导效应。 闫伟预计,今年CPI仍尚未达到高点,一季度末或二季度仍有可能超过5%。 “货币超发、天气和节日因素将汇聚在一季度。”吕立新判断,今年通胀高点出现在一季度的可能性很大,去年上半年基数较低叠加年末翘尾因素影响,今年前两个季度CPI不会回落至4%以内。 统计局回应质疑:测算结果基本一致 根据以往统计局对CPI“一年一小调,五年一大调”的惯例,2011年是对CPI调查方法进行较大调整的年份。国家统计局根据2010年全国城乡居民消费支出调查数据以及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按照制度规定对CPI权数构成进行了相应调整。 八大类商品和服务项目权重构成 “一升七降”。其中居住提高4.22个百分点,食品降低2.21个百分点,其余六项略有下调。 统计局表示,利用2010年的旧权数构成和2011年按新权数计算出来的八大类别价格指数对1月份的总指数进行测算,结果相差甚微:同比涨幅为4.918%,比用新权数计算的同比涨幅4.942%降低了0.024个百分点;环比涨幅为1.070%,比用新权数计算的环比涨幅1.021%提高了0.049个百分点。 面对“统计局人为拉低CPI”的质疑,统计局相关负责人回应说,部分媒体关于权数调整拉低CPI数据0.3个百分点的报道是不准确的。 交行报告也认为,权重调整对未来CPI影响有限。一是由于食品类本身权重下降极为有限,仅下降2.21个百分点,且未来一段时间仍可能维持一定增速;二是由于非食品价格目前涨幅正呈不断扩大的态势,其权重上调反而会推升CPI同比增幅。 “CPI权重调整方案通常提前一年就会安排好,不会出现所谓临时调整权重以拉低CPI的情况。”吕立新告诉记者,本次降低食品类权重和提高居住类权重与目前居民消费实际现状相吻合。 新闻链接 有水分?“变法”首月CPI数据遭质疑 每经记者 宛霞 发自北京 针对昨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月宏观经济数据,一些研究机构和专家对CPI数据发出质疑之声,或曰“看不懂”,或曰“有水分”。 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闫伟连呼“非常迷茫”,他表示研究团队正在解读,但对统计局给出的“权重调整拉低1月CPI数据0.024%”的说法不能理解。 闫认为,1月PPI符合预期,但CPI权数调整使同比数据增加了0.024%,环比数据却减少了0.049%,环、同比两个数据“一增一减”不符合常理。此外,权数调整的解释也不明朗,他认为“权重变化应该不止仅仅影响千分之几”。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和金融学教授许小年则在微博中直言:“就算数据达到5%也不可信”,并就此举例称“改了温度计的刻度,病人就不用吃退烧药了”。对于许的言论,任志强也评论表达了自己对CPI数据的质疑。 对于新旧版CPI引发的质疑,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中心副主任潘建成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同比、环比两数据的“一增一减”完全有可能出现。由于同比和环比数据都是定基比转换而来,是以2010年为基期得出的指数,同比和环比数据增减方向会出现不一致。他说,2011年1月份数据的同环比是与2010年1月份和2010年12月份对比,同比和环比参照的时点之差相差将近一年,时间使得两个时期的食品和住房价格变动很大。 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