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不加息折射调控两难
“今年不加息”折射调控两难
“今年不加息”折射调控两难 更新时间:2010-10-17 7:55:20 本报记者 钱秋君 北京报道
10月11日,在上证综指突破2800点的同时,A股也创下了10个月以来的单日成交纪录,资金大举进场。就在市场做多信心高涨之时,央行上调六大行存款准备金率的消息传出。
路透社援引消息人士透露,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及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均在被实施差别存款准备金率之列。
12日晚间,某大行信贷部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证实了该则消息,他分析称四大行均需上缴350亿元以上的资金,招行和民生上缴金额也将在100亿元上下。
《华夏时报》记者同时致电前述银行办公室,相关人士只表示目前正在与有关部门沟通核实,暂无消息披露。
13日,央行公布《2010年前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9月当月新增人民币贷款5955亿元,超过监管层预期。不难看出,“央行推出差别存款准备金率是针对8、9月份部分银行流动性充裕,投放异常的举措。”多位专家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均表达了这一观点。
事实上,央行习惯了使用数量型工具来调控贷款规模,而价格工具,特别是利率工具的使用时间明显延后了。“基本不再考虑加息了。”这也是专家达成的一致共识。
无独有偶的是,在美国当地时间10月10日,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华盛顿参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行年会时高调表示:“今年内,中国不会加息。”
央行今年不加息,股市自然报以掌声,可是,房市调控的难度却可能增加。毕竟,一些大城市的房价依然居高不下。对此,周小川承认:“房价涨速过快是宽松货币政策的一些负面影响,但坚信决策者有能力调控好房价走势。”
但在市场通胀预期持续升温的背景下,加不加息已经成为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领域的最大难题。
为保7.5万亿红线?
虽然市场对央行此次政策突袭颇感意外,但央行的这一决定迅速在银行间市场产生了共振效应。
12日,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结算总量大幅增长,达7300亿元,其中,质押式回购较上一日增长四成。回购利率全线上涨,2天品种利率上涨11个基点。
不过,人们还是不禁疑惑,此时调的为什么是存款准备金率?是否表明央行货币政策再次收紧?
事实上,周小川行长曾在货币政策委员会的会议上表示过,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应该被看成回收流动性的中性工具,但其上调并不意味着紧缩信号的释放。
而此次央行突然惩罚性上调个别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原因不外乎个别银行在信贷投放的问题上犯了错误。”某被要求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股份制银行内部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事实上在监管层此次下令部分银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之前,已进行了“窗口指导”。所谓“窗口指导”,也就是央行给各家机构的口头通知,由于“窗口指导”没有法律效力,“机构听了也就听了,不听也就不听。”上述人士告诉记者。
但“窗口指导”似乎收效甚微。
今年前8个月,新增人民币贷款5.7万亿元,约占全年7.5万亿信贷计划的76.1%,以惯常的“3∶3∶2∶2”信贷季度投放节奏来算,留给9月的新增额度应该不足3000亿元,而9月份信贷实际增加了5955亿元。
但实质远不仅如此。9月扣除票据融资后的新增实质性贷款为6882亿元,较上月多增1224亿元。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认为,主要是因为前一段时间住房成交量回升拉动居民户贷款增加较多。
一位国有银行人士向记者表示,监管部门对信托和理财产品从表外转入表内的要求,使得银行存在较大的扩张表内贷款的冲动。“这部分约2万多亿的规模不是小数,”其随后表态,“目前来看,全年新增贷款超过7.5万亿不是问题。”
另外,此次再度动用存款准备金率,也与新增外汇占款连续回升不无关联。
6月汇改重启之后,人民币走上升值之路。10月11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为6.6732,创2005年汇改以来新高;此间,外汇占款经过两个月的低迷走势之后,8月份外汇占款再度冲高,当月新增2430亿元。这意味着短期资本在经历3个月的净流出之后,再次转为净流入,引发国内有关热钱再度涌入的担忧。
中国社科院经济学博士付立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目前人民币升值的趋势使得外资加速涌进。这些涌入的国外资金提高了银行的外汇占款,进而增加了人民币投放的压力。控制住了调高存款准备金率之列的这几家银行,基本就能控制住整个银行业的货币流量。
加息要待何时?
实际上,为对冲过多流动性,此次已是央行年内第四次动用存款准备金率。
此前为引导货币信贷适度增长,管理好通货膨胀预期,央行分别于2010年1月18日、2月25日和5月10日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各0.5个百分点。
但相悖的是,通胀预期却被快速推高。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8月份CPI同比增长3.5%,连续7个月高于一年期存款利率,负利率格局已经形成。对于即将公布的9月份统计数据,市场人士也分析,9月CPI或再创新高或高达3.7%。
与此呼应的是,在通胀预期推动之下,国庆节后股市和大宗商品市场走势异常火爆。10月11日,在煤炭、有色、农业等通胀概念股带动之下,A股市场一路飙升,当日沪指报收2806.94点,涨51.91点,涨幅1.88%。
至此,有关消除“负利率”的呼声日益高涨。而货币当局方面,数量型工具已接近极致,经过多次上调,目前大型金融机构和中小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分别为17.5%和15%,再度上调空间亦不大。
但不容忽视的是,在通胀催动之下,控制CPI过快增长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便是运用利率进行调控,加息似乎变成不可避免的行为。但到底要不要加息呢?
最直接的判断是,如果存款负利率进一步扩大,这样一来,一方面,通胀预期会快速抬头;另一方面,鼓励居民财富进入楼市等资产价格市场的信号会得到强化,也不利于当前经济调控。
事实上,监管层也面临诸多宏观调控的两难。
低利率虽然可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但由此出现的负利率却又强化着居民的通胀预期;高额利差虽然能为银行放贷带来积极性,但却又有投放失度、结构失调之虞。
但国内宏观调控的两难不仅存在于监管层,同样来自于老百姓的切身感受。
北京退休干部李阿姨听说可能加息的消息后,连说“存款利息是该加加了”。她给记者算了笔账:“现在菜价呼呼地涨,就不见银行存款利息涨。每年往银行定存2万元退休工资,一年利息才450元,够什么呀,感觉存钱倒像是贴钱了。”
而资深股民梁先生听朋友说有加息传闻时,吓得脸色都变了:“千万别加息,刚刚借8月份反弹炒了一些新能源股和有色资源股赚了20%,要是加息,不光赚的钱没了,连本金都要蚀了。”
“加息?危害太大了,完全不靠谱!”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14日晚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直言,并道出了其中矛盾原委。
鲁政委表示,如果只上调存款利率,势必减少银行利润,银行化解金融风险的能力将更弱,不利于金融安全;如果只上调贷款利率,则银行放贷的欲望将进一步增强,监管层本来想控制银行放贷的努力可能白费。
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