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RA的模式创新逻辑
ZARA的模式创新逻辑
ZARA的模式创新逻辑 更新时间:2010-2-23 0:18:09 近日连续看到两则关于H&M的新闻:一则是在当前的经济寒冬中,H&M在欧美却受到消费者的狂热追捧;一则是H&M北京首家旗舰店在前门大街开业,慕名而来的北京市民在试衣间前排起长队。 由此想到ZARA。H&M也好,ZARA也好,依靠独特的模式创新在这个环球同此凉热的冬天里的闪亮表现,给予我们的启示是深刻的。接下来的篇幅,将着重就ZARA的模式创新浅谈个人的一点认识,期待引起更多的思考和求索。 在我看来,ZARA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深刻洞察行业本质特征基础上的模式创新。服装行业具有什么特点?第一,新品推出速度快,产品生命周期短;第二,产品贬值速度快,价格波动风险大;第三,容易形成库存和资金占压,吞噬经营利润和导致财务风险。 那么,服装行业的本质特征是什么?ZARA并不认同业界传统上“量多款少”的规模经济观点,而是认为如何尽可能缩短时装从产品设计到完成销售的时间―――前导时间才是问题的真正要害,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快速响应全球各地的市场需求,而一旦跟上了市场需求变换的脚步也就意味着踏上了高速成长通道。 理解了“前导时间”这一行业本质特征,ZARA的成长模式便简单而清晰地呈现出来―――速度经营:强调快速设计、快速生产、快速销售、快速更新,以最快的速度来响应市场需求。ZARA创造的“速度”奇迹令人惊叹:每年推出1万余款新装,从产品设计至成品上架最长3周时间,始终保持每周更换款式2次、每种款式上架不超过3周的运营规律。“速度经营”的结果是,过去3年许多竞争对手财务状况不尽人意,而ZARA的销售额和净利润均以每年超过20%的幅度持续增长。 进一步展开进行分析,ZARA“速度经营”模式的关键点在于:第一,模仿而非创造。ZARA并不热衷创造潮流,而是对已经存在的时尚潮流进行快速反应。为此组建了一支多达260人的包括设计专家、市场专家和采购人员在内的“三位一体”的商务设计团队,并派出“时尚观察员”在世界各地专门跟踪最新的时尚潮流信息。 第二,速度而非成本。ZARA打造了一套从设计、制作、物流到销售的高度垂直整合的供应链管理体系,强调速度而非成本的做法在业界特立独行:同业流行将生产向发展中国家外包以降低成本,ZARA却80%的时装在欧洲地区生产;同业流行“轻资产”战略,ZARA却自己提供40%的布料,50%的服装由22家自有工厂生产,更投巨资建起多个高度自动化的物流中心;同业采用轮船和火车运输以节省物流费用,ZARA却不惜成本采用飞机和卡车,为的是追求快速、灵活的物流效率。 第三,款多量少而非量多款少。传统服装企业大都采取款少、大批量采购、大批量生产的策略,以实现规模经济效应。ZARA却反其道而行之,“款多量少”的策略有效强化了产品的新鲜感,在消费者“独占心理”的驱使下,ZARA新款服装总是一上架就在很短的时间内被抢购一空,而且它的零售服装平均售价可以达到标价的85%,远高于同业水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